分享

【动态资讯】南昌老建筑恢复历史原貌重焕生机

 昵称20041990 2017-09-06

【编者的话】曾作为“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南昌,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文化的城市,从保留下来的一批老建筑中,还能窥见当时南昌繁华市井景观。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更多传承着街坊回忆的老建筑与承载着悠久历史的古建筑却在渐渐消失与没落,历经风雨洗礼不少建筑已是满目苍夷。好在,南昌并不是一个善于遗忘的城市,对于南昌来说,在政府部门的重视下,一栋栋危在旦夕的老建筑被重新保护起来,经过修复恢复老建筑历史原貌,让它重焕生机。近日,江西晨报采写的《南昌老建筑恢复历史原貌重焕生机》综合报道,读来很有快感,特转载。

老建筑恢复历史原貌重焕生机

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修缮后重开引游人如织,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也将重现昔日荣光

《 江西晨报记者 雷景君 万凯芸 刘良昌

曾作为“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南昌,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文化的城市,从保留下来的一批老建筑中,还能窥见当时南昌繁华市井景观。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更多传承着街坊回忆的老建筑与承载着悠久历史的古建筑却在渐渐消失与没落,历经风雨洗礼不少建筑已是满目苍夷。好在,南昌并不是一个善于遗忘的城市,对于南昌来说,在政府部门的重视下,一栋栋危在旦夕的老建筑被重新保护起来,经过修复恢复老建筑历史原貌,让它重焕生机。

老建筑再利用 万寿宫街区将形成“文化+商业+旅游”模式

对一座老建筑来说,良好的外观状态只是一副“躯壳”,其真正的生命力还在于使用。要将修复后的老建筑投入再利用,还需要引入合理的开发模式—这是比修复更关键、也更难操作的一个阶段。在这点上,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或许将成为老建筑中的佼佼者,在南昌市政公用集团工作人员所给予的消息中,一部分就是对于修复后街区老建筑的再利用。“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拟按5A级景区进行打造,今后将形成“文化+商业+旅游”的模式,商业上会针对街区进行招商,文化上将建南昌市民俗博物馆(南昌万寿宫博物院)。”该工作人员说:“我曾经住在街区里,周边的老式建筑从童年陪伴我到老年,曾经我以为这些建筑也已经‘垂垂老矣’,但现在它将重新修复迎来重生,而我也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见证它的再次繁华。”

南昌市民李老先生对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充满期待。显然,爱着这座城市的所有人,都希望这条重新焕发“历史容颜”的百年街区,能在未来的日子里,真正成为一条带着老南昌记忆、承载符合历史内涵的文化街区—那才是它该有的内核。

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45栋老建筑将重现昔日荣光

南昌城的老建筑,见证了南昌老城的繁荣,也经历了战争的摧残,直到今日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穿越漫长历史的它们早已成为了城市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大部分散落于老城区当中,历经岁月的冲刷,不少老建筑已破败不堪,摇摇欲坠。南昌万寿宫始建于晋代,比滕王阁还早200多年,在其周边更是有不少不为人知的老建筑,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沿着翘步街、合同巷、醋巷、萝卜巷、棋盘街一路走来,曾经这里有南昌总商会、清末建筑持志堂,繁华一时,古朴肃静的万寿宫老街凝聚了南昌老一代市民的历史记忆,但随着岁月更替,这里昔日的繁华景象早已消失。

随着万寿宫的提升改造,周边11条街道和巷道内的老建筑也将迎来新生,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开始兴建,力图再现老南昌城一隅的历史风情。“在进行调研考证后,我们将对41栋老建筑进行修复,其中18栋老建筑将进行落架重修。在修复过程中,我们将保留建筑的原有结构,恢复其历史肌理。”在南昌市政公用集团工作人员的描述中,仿佛已能看到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重生,青石板路、木制楼房、雕栏花窗……一栋栋极具风情的老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这些老建筑多为歇山式结构或砖木结构,琉璃瓦、雕刻着镂空图案的栏杆、吊脚楼等特征让它们在周边的现代建筑中更显特别,它们主要集中在街区西南区域,现在靠近船山路的两座老建筑已修复完成。”该工作人员表示,两栋建筑的成功修复给了重建街区人员更多的信心,该两栋建筑是上世纪20年代的旧居,修复后重现了建筑的古朴风貌,站在门前就能感受到悠悠古韵扑面而来。

有了成功经验,接下来的老建筑修复应该会顺利很多。此前,南昌市政公用集团公布了相关建筑效果图,街区内有较多历史上存在的重要建筑,如广润门、同公祠、贤良祠、南浦驿、宝庆银楼等,在修复设计上拟最大程度保存、保护街区的历史风貌特征。

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修旧如旧” 保留历史风貌

在老城区的另一头,东书院街6栋百年老建筑也在不久前修葺一新。相对于万寿宫街区的老建筑,这些建筑之前并不为人所熟知。但是对于南昌历史来说,它们见证了特定时代的政治风云和重大事件,是不可或缺的历史见证者。1917 年左右这里曾是盐商余兴庆建造的家宅。

1938年,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在江西南昌正式成立,办事处曾设在此,后迁入现在的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一度成为住宅区,由此开始,它逐渐被大众遗忘。“这里曾有60户左右居民在这里居住,但房子却在渐‘老’去。”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馆长刘松涛也一直关注着东书院街6栋百年老建筑,发现它们随着岁月洗礼逐渐风化、破损,损坏较为严重,急需抢救性维修。谈起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刘松涛感慨万千,“长久的风化,建筑群的檐角也被电线拉扯着,残旧的程度令人很难想象,这里竟是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时代价值的地方。”

“我们于2017年5月3日进场,工程队夜以继日施工,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其历史风貌。在陈展方面,为完整地再现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的历史地位、作用与贡献,我们查阅了大量史料,整个陈列大纲运用了较翔实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将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成立的来龙去脉、组织机构、主要工作和领导人变化叙述清楚。”对于修复过程,刘松涛一一道来。7月29日,经抢救性保护、修复的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正式对外开放。6栋民国时期的建筑基本恢复原貌,西式红砖房、雅致的门窗、两侧对称的楼梯,都是那个年代流行的式样。如今,看到络绎不绝的游客,一直参与见证复原旧址的刘松涛很是欣慰,这6栋百年老建筑历经风雨,今日重焕生机,矗立在东书院街一侧,向市民“诉说”着百年老建筑的新生。

南昌老建筑的消亡与新生

六眼井、城隍庙等不复存在,拟通过立法保护老建筑

消亡南昌 六眼井、中山堂、城隍庙等老建筑已经不复存在

六眼井对于如今已经超过60岁、生活在南昌老城区的市民来说,肯定不陌生。这口水井原来位于南昌南浦路与象山南路交会处,因井圈巨大、使用者众多,六眼井自古至上世纪50年代就拥有“南昌第一井”之誉。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的一份档案记载,“六眼井凿有六孔,直径2米余,每日用水者众,为南昌城区第一井。”“我小时候都看过六眼井呢。”家住六眼井社区、今年60多岁的陶老先生对记者表示。据他回忆,六眼井整个井的直径大约有2米,每个孔的直径大约50公分,六眼井的水清澈、甘甜,终年不涸不溢。据称,用这里的井水煮饭饭不馊,酿酒酒香如花露,煎药药性不改。出生于上世纪50 年代的一位市民介绍,“当年每天来六眼井挑水的市民都要排队。不少市民闲暇的时候还会来到井边谈。”不过,随着上世纪60年代南昌城区自来水的出现,人们对井水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象山南路道路扩建,将原来位于象山南路旁的六眼井填塞,改成路面,至此,六眼井消亡。虽然六眼井已不复存在,但是这个地名保存了下来,六眼井公交站台、六眼井社区等均以其命名。

在南昌市叠山路中段,大众商场附近,曾建有一栋大屋顶的二层建筑,它就是中山堂,是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中山堂是中国第一座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中山堂”,极具标志性。这座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山堂于1985年左右被拆除。2005年有消息称,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曾提出由其出资重建中山堂,但因土地问题至今仍未实现。南昌消失的老建筑岂止六眼井、中山堂?南昌曾经拥有众多古建筑,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孔庙、天后宫、宁王府、城隍庙等都没了。

变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让不少地标性建筑成为记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一些老建筑和地标性建筑渐渐消亡,退出历史舞台。“5、4、3、2、1……轰!”位于南昌市中山路和象山路交界处的百年老店黄庆仁

栈轰然倒下。为给南昌地铁建设让路,2012年7月6日6时18分,百年老店“黄庆仁栈”启动爆破,爆破的分秒间,曾经的地标性建筑变成一堆废墟,成为历史记忆。

百年老店“黄庆仁栈”不仅是中华老字号,上世纪80年代还被评为南昌“十佳建

筑”,是当时中山路上少有的几栋高层建筑之一。

南昌八一广场新华书店始建于1974年,竣工于1982年,是当时江西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书店,之后经过数次装修改造、改建,成为南昌市标志性建筑之一。这里承载了许多南昌人的童年记忆,许多人曾在此留下足迹。为给南昌地铁建设让路,2012年7月7日早上6时25分,随着一声令下,有着30年历史的八一广场新华书店大楼在几秒钟之内轰然倒塌。2016年26日22时28分,随着一阵鞭炮声响起,近百台挖掘机发出隆隆的敲击声,服役了24年、前后进行过4次维修改造的南昌永和门立交桥一点点被“侵蚀”。经过一晚上的通宵作业,之前耸立在八一大道上的永和门立交桥消失。

保护南昌拟通过立法保护老建筑 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

一座城,有着自己的故事;一座城,承载着些许记忆,历史街区、老建筑、老字号……它们纵向记录着城市的历史脉络与传承,横向展示着城市深厚的阅历。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昌有众多承载记忆的老建筑。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一些老建筑面临危机,其中,六眼井、城隍庙……已不复存在。

令人欣慰的是,南昌拟立法保护传统老建筑,计划出台《南昌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专家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包括老建筑在内的历史建筑。保护老建筑就是保护历史文化的载体,国内不少城市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例如,昆明市于1995年率先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制定颁布了《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1996年,昆明市与瑞士苏黎世市合作,开展了昆明老城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为了保护历史文物,南京市政府曾公布了一批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名录,提出要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度进行规划和保护。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南昌市拟出台《南昌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该地方性法规曾于今年3月份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南昌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征护名录制度。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及历史建筑)等应当纳入保护名录。历史建筑实行原址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因公共利益需要进行建设活动,对历史建筑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历史建筑的,由城乡规划主见,提出是否迁移或者拆除的意见,并按照规定报批。

各方论策 :

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会长

南昌大学(客座)教授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 研究馆员 梅联华

保留老建筑 让百姓留住乡愁 城市留有温度

江西大旅社、邮电大楼、南昌行营、新四军旧址、东南分局……提起现在还保留着的南昌老建筑,梅联华一口气说出了好几个。

“南昌市一些革命老建筑恢复和保留的还是可以的,但一些老民居真正能保留下来的却不是特别多。”

梅联华感慨道,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重建后,会将之前的45栋老建筑全部在历史文化街区复原。这样,大家又能再次看到这些原汁原味的东西,这种通过修葺、重建的保护是非常有意义的。

梅联华说道,老建筑的维修有个定义,也是其最主要的科学技术,即“修旧如旧”。“如果我们把老建筑外面刷层漆,做成和新的建筑一样,这就不对了。所以文物、古建筑等维修都要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来进行,修缮过后的老建筑在外观上给人感觉依旧是‘旧’的感觉,但实际上是已经修复好了的。”

梅联华认为,一些具有意义及代表性的建筑还是值得保留的。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找到过去的记忆,对于城市来说也能找到过去的印记。“老街老巷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缩影,是有温度的记忆,我们不能一味拆掉老建筑来新建房屋。一定要保留一些老建筑,让老百姓留得住记忆,留得住乡愁,也留得住这座城市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这样,这座城市才有其自己独特的韵味。”

江西地方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 黎传绪

老建筑“消失”给南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黎传绪心中,最不应该“消失”的南昌老建筑便是老的牛行车站。黎传绪说道:“老的牛行车站如果从历史价值来说,我认为是最重要的老建筑。因为那是南浔铁路的代表,而南浔铁路在中国铁路史上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是第一条有中国人募集民间资金建造的铁路,且是第一条中国人建造的铁路,并且也是当时长度最长的。所以其历史价值很高,一提到南昌铁路史就一定要提到它。如果从历史文化建筑来说,损失最大的当属老的牛行车站。”

此外,黎传绪认为,另一个不应该“消失”的老建筑则是宝庆银楼。“宝庆银楼的位置就在现场万寿宫旁的停车场那里。它是南昌最早的欧式建筑,其与原江西大旅社等建筑构成了旧南昌的名片。”黎传绪说道,宝庆银楼经过几十年的风蚀有些破旧,最后被有关部门认定为“危楼”并将其拆除。而我认为,它是进入近代以来,最有价值的建筑。

提起老建筑“消失”所带来的损失,黎传绪认为,它们的“消失”给南昌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南昌是历史文化名城,很多被历史记载的历史文化建筑都已被拆掉。而这些建筑、这段历史日后只能在书籍里找到,老百姓却再也看不到了。”黎传绪感慨道,南昌既然是历史文化名城,就需要有历史的东西来体现,要让南昌人、外地人看的到实物,不能仅仅只在书本上了解。

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

南昌大学教授 杨建葆

南昌老建筑 经历漫长岁月 是历史见证者

“早前,在八一广场的南面有一个江西省博物馆,由于要拓宽八一广场面积,修建八一起义纪念塔,因此把当时在广场南面的江西省博物馆拆掉了”。

杨建葆回忆道,当然,那个江西省博物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面积确实小了点。但从建筑设计方面来看,该博物馆不是砖木结构,而是砖石结构的宫殿式建筑,非常漂亮。且地段位于八一广场附近,可以吸引大量人流,符合城市建设要求。

与此同时,杨建葆认为,民国时期南昌最大的出售黄金白银珠宝首饰的商铺——宝庆银楼的拆除也非常可惜。“它是典型的民国建筑,外立面非常漂亮,其展现了民国时期接受西方建筑的特点。当时,中国传统建筑都是砖木结构,到民国时期便结合了西方建筑特点,把砖木改成砖石,使得建筑更加坚固。”

“如万寿宫、南海行宫等寺庙、道观的拆除,虽然是宗教,但也是历史,维系着南昌人民的风俗习惯及信仰”、“如进贤门、广润门等南昌曾有的7座城门,现在却一座都没有,城墙、城门全被拆除”杨建葆一一诉说着这些老建筑的“消失”。

在保护方面,杨建葆认为,南昌在老建筑保护方面意识还不强烈。“老建筑的不断‘消失’会让南昌成为一座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城市中的老建筑正无言诉说着南昌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漫长岁月,是历史的见证者。如果这些东西全都‘消失’,那这座城市就会是一座没有生命、没有历史的城市。”

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 余庆华

南昌市可着手对郊区老建筑进行整理及挖掘

“南昌市通过修葺重焕新生的两大地标性建筑当属滕王阁和绳金塔,而现在正在准备恢复的万寿宫也令我非常期待。”余庆华说道,如今的南昌,在老建筑上除了革命历史旧址外,其它保留的老建筑确很少。近期比较可惜的就是为给地铁让道而被爆破拆除的南昌百年老店——黄庆仁栈。

余庆华认为,目前南昌市在老建筑保存与维护方面,与国内其他大城市相比较为落后,观念也相对落伍。随着城市的大拆大建、旧城改造等,让南昌失去了很多老建筑。一批未列入文保、没挂牌的老建筑都被拆除。“现在一个城市的记忆太为可贵,老建筑的拆除让南昌没有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及特色。许多城市相似风格的建筑让我国很多城市也因此变成‘万城一貌’。”

“原来南昌的赣派建筑其实非常有味道,他吸收了徽派建筑风格,又将江南民居建筑融入其中。”余庆华说道,南昌和杭州、苏州、合肥、南京这种老街巷文化都非常有味道。而现在南京在这块挖掘的很好,推出了微电影、动画片等,但南昌却缺少文化人来挖掘这些东西。

在老建筑的保护方面,余庆华建议,应着手对南昌市郊区、县区的老建筑进行整理及挖掘。“随着我国力增强,文物部门、文化部门、市政部门等相关部门都进行了文物普查。现有文保存下来的房子不用担心,这些已经挂牌的老建筑有国家专项基金维护。因此,我们应该担心的是,原来市郊、农村的一些房屋及牌楼等,目前有关部门还未涉及到,因此我建议可否做一次郊区、县区老建筑的整理及挖掘呢?”

---------------------------------------------------

如何关注

配资上海装修办公室装修办公室设计上海别墅装修办公室装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