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临摹到创作:篆刻技法解析(刀法篇上)

 金茶六六 2017-09-06

运刀刻字的技法自古有之从殷商甲骨文到秦汉凿印,以及用刀在竹简上作书。可见古人以刀代笔技能已然十分高超。但我们这里所谈的篆刻刀法是指篆刻艺术兴起之后文人以石质章料作为印材,在其上施展种种运刀技法。


石质印材用于篆刻后,文人便从填篆交予匠人制作转向了自篆自刻之旅。随着篆刻实践的积累和深入,他们对刀法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和总结。如明周公瑾在《印说》一文中提出了复刀覆刀反刀飞刀挫刀刺刀补刀七种刀法的名称,并对各种刀法的作用及特征做了详细的描述。清人许容在《说篆》一文中总结了篆刻用刀十三法,姚宴更是总结出用刀十九法。见明清印人对刀法的重视!然而刀法至此太过繁冗,不无巧立名目之嫌。在篆刻实践中,明清印人所关注和运用的,主要是冲刀和切刀


当然一方印章的完成除了刀法之外还有其它各种技法的运用,如文彭刻完印“必置之椟中,令童子尽日摇之”、陈太学“以石章掷地数次”、吴昌硕用鞋底摩擦印面等,以追求意趣。这些做印技法在此暂且不细说。


刀法作为篆刻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篆刻艺术的表现方法之一字法、章法的完成都依靠刀法予以传达。诚如清代印学家秦爨公所言“章法字法虽具,而丰神流动、庄重古雅俱在刀法。”刀法由执刀法、运刀法两部分组成。


一、执刀法


东坡先生说“把笔无定法”,其实执刀亦无定法。历代篆刻家执刀的方式各自不同,一般有种方式:即掴刀式、搜刀式推刀式。


1.掴刀式:
一种是全掴式用手掌紧握刀干,五指向内用力,刀锋内斜,由前方向怀内走刀。另一种是抵掴式,以食、中、无名、小指四指握住刀干,大姆指与四指相对,抵住刀干如图),刻印时也是由前方向怀内走刀。齐白石便是用抵掴式刻印。


2.搜刀式:

搜刀式与执笔的方式一样,分为双钩式与单钩式双钩式是大、中三指相对,撮住刀干,以无名指抵着中指,小指抵着无名指前方向怀走刀。单钩式与单钩执笔的方式相同,是双钩的变样,很少有人采用
历代篆刻法采用双钩式执刀方式的人最多吴昌硕也是用此执刀法。


3.推刀式:

推刀于执硬笔的方式相同,用大中三指自刀干四周撮定刀干自怀内的方向向前推出,直推式。自右向左是平推式。江湖传言赵之谦制用直推法,黄牧甫用平推法。 小编使用的是平推法。


二.运刀法

(一) 切刀法

切刀法是指刀杆竖立后刀刃在印面一刀接一刀切割运行的方法。刀刀相接,将碎切形成的线段串联成一条完整的线条。切割方法:起刀以刀锋一角入石,以入石刀角作支点,用力往所刻方向推杆,刀刃徐徐入石,直至前刀角全部入石或部分刀刃入石,再前移接第二刀。重复第一刀的运动过程,刀刀相接,直至完成所需切割的线条。(下图分别是从前往后切和从后往前切)


由于运用切刀刀锋下切的长短、运力下压的轻重以及刀刃入石的角度不同,刻出的线条有的凝重简练、有的刀痕恣肆、有的有的浑厚质朴、有的轻灵蕴藉变化丰富。切刀起伏明显,富于节奏感。运刀过程中的轻重起伏、徐疾顿挫与毛笔书写的动作相似,形成的线条边缘残损漫漶,有锥画沙般的质感,充满笔墨情趣,又显得沧茫浑朴,金石韵味十足。

(下图,“上”字第二横乃冲刀完成。第三横乃切刀完成)

在篆刻创作中,单用切刀刻印者,只有浙派印人。由于个人切刀心得不一,表现出的印风有的古雅醇厚,有的苍劲老辣,以此确立自家面貌。而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金石味强于笔意的表现。(浙派作品)

 



 作者简介:程先进,字引之,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生,师从云志功先生、王世徵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