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淡远中的热烈 静谧中的飘逸 ——奚赛联水彩印象

 瓶不大 2017-09-07

    提起现代水彩画家,一定不会漏掉一个熟悉的名字——奚赛联。他的作品看似淡远,其实用色丰富,对于颜色和水的调和恰到好处、浓淡相宜,纯熟的技法将水彩的韵味和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他的作品朦胧又真实,如在水中,似在梦里,那淡雅悠远的感觉,像一缕缕沉香触碰心弦,用心体味似有一种繁华散尽的静谧和回归。人生如画,三十几年的创作磨砺和人生沉淀,使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从风景到人物,无论构图还是整体颜色的协调性,都有一种浑然天成之感,毫无矫揉造作之气。他的风景写生淡远优雅,饱含着画家内心对生活热烈的感受,人物刻画飘逸洒脱,更源于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视角。水彩画最讲究的是水韵味道,奚赛联的水彩画成功之处也因如此,淡淡晕开的颜色氤氲升腾,是岁月的凝练,唯有阅尽沧桑后才能绽放的淡雅和飘逸。

《秋日的情话》

心无旁骛的学习探索

    奚赛联出生于1959年,那个时代没有天意禀赋,很难走上专业的艺术道路。而正是个人兴趣使然,使他冥冥之中注定要去拿起画笔。虽然小时候没有条件购买绘画材料,但那个时代常常有政治绘画任务,因为个人绘画天份突出,常被点名去出黑板报、出墙报,也因此可以得到一些多余的画材,在那个时代已经算是比较奢侈的事了。有时候还能有一点报酬,他就去买石膏像画素描,乐观开朗的他,利用一切机会画画,只要能够画画,做什么事都很开心。直到今日,想起那段岁月,他仍然觉得当时自己很幸运,得到了很大的眷顾。有条件要画,没条件也要画,如果一天不画画,就觉得少了点什么。正是这样的热爱之情,让他打下了坚实的素描基础。正式从事水彩创作应该是从1984年开始他就沉下心来画水彩画,并被水彩的魅力深深吸引。经过三年的潜心努力,1987年6月作品《秋日的情话》入选“87上海国际艺术节美术作品展”,他尝试用小泼墨写意的手法,来展现水彩的流动氤氲之境,几个大的颜色铺排显露浑然天成之感,画面中丰富地传递出春天独有的情怀和韵味。天赋加努力,他用了三年时间就进入了上海美协。

《拂晓的清风》

    自此以后,奚赛联像着了魔一样深深地爱上了水彩创作,两年后,作品《拂晓的轻风》画家用细微敏锐的笔触捕捉到窗前的芦花随风旖旎的姿态,画面颜色明丽清新,独有的水韵味道也仿佛随着画面的清风轻轻摆动,吹来的阵阵的灵动优美。此幅作品他纯熟地运用了湿画法一气呵成,突出画面流动感和意境美,与国画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其中也包含着画家早期创作中对水彩技法的深刻思考和摸索。他凭借这幅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这幅作品也奠定了画家早期的风格,当时上海一共只有7人入选,此时作为新生代的艺术家,他已经初展头脚,小有名气了。《枕水人家》、《冬日》、《假日》等作品都是在这个阶段创作的,集中体现着奚赛联早期的水彩作品写意质朴并带有思考和创新的特质。《春之声》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在2003年奚赛联凭借这一系列优秀作品,加入了中国美协。 

《春之声》

    作为一个艺术家,奚赛联身上没有所谓艺术家的那些气质,却有一股金庸笔下的江湖大侠之气,侠肝义胆,有情有义。他的作品细细品来,无不呈现出这种热烈的情感,都有着一阵热烈而明快的色彩,让我们感受到画家内心的温暖、对自然和世界的热爱。回顾自己三十几年的创作之路,他最想感谢的是恩师们。最初指导他的是冯显运和查寿兴两位老师,让他从单纯的热爱,懂得了如何对画面关系的处理,有了虚实的概念,学会了如何概括和简略。尤其是冯老师在用色丰富性上的风格对奚赛联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后来在原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求学期间,得到张英洪等老师的悉心培养,使他在绘画技巧上有了更大的提升和飞越,尤其是对颜色整体性的把握上,懂得了如何在颜色的丰富性中不动声色地突出重点,开始探索颜色多样性和整体性的协调。

《水城印象》

静观细察的素材汇集

    自由、在路上、画室这应该就是这位艺术家的全部了。艺术灵感永远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感受,来源于心灵。奚赛联从2005年开始游历欧洲,十年间游历了几十个欧洲小镇,一直在收获着各种创作灵感,为什么会如此热衷呢?他坦言说这样的举动完全来自内心的召唤,这应该就是作为画家的一种禀赋的释放和吸引。那些小镇明快大胆的颜色,自由悠闲的味道,蔚蓝如洗的天空,都是一种真实生活中的艺术空间,在奚赛联的许多绘画作品中,都以这些小镇作为创作素材,颜色明艳却不张扬,画面色彩具有非常完整协调的统一色调。水城威尼斯系列作品《水城印象》、《晨曦微露》、《威尼斯晨光》等,画家将水城的水韵风采与水彩的湿润灵动巧妙相结合,使画面中处处流动出彩,阳光照在建筑和水面上闪动跳跃。画面中以明黄和蓝紫的对比色为主色调,加强阳光和水面的协调,同时建筑中的明暗关系处理,使那一抹明亮的橘黄成为画面中最温暖的部分,使画面的明暗、远近等多种关系完美地整合在一起。《雨后的德累斯顿》应该是画家“水墨重彩”的代表作,画面中呈现的是一个雨后清新湿润但仍乌云密布的德累斯顿小镇的经典建筑街景。画面两座代表性建筑作为画面构图的主体,在一场大雨后,画家以湿画法将雨后建筑的明亮但朦胧之感跃然纸上,乌云压境与街道的清爽明亮形成强烈对比,在一幅画面中将水彩的水润与干爽结合得恰到好处,天衣无缝,无不得益于悉赛联三十多年的水彩画创作经验与生活智慧。在画这座小镇之前,早在2005年《爱琴海的阳光》就入选了上海美术大展并被收藏。

《雨后的德累斯顿》

     而在这个探索自我艺术风格的时期,同是对颜色丰富性的热衷,奚赛联被印象派的创作手法所深深吸引。他说,一个好的画家,就一定有好的颜色感知度,一幅好的作品,所呈现的就是一场关于色彩的盛宴,首先就是内心的感动,能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所以说颜色是一种情感,你只有好好去爱这个世界,用心倾听自己内心的感受,才能真正地去创作。就是源于生命本质的艺术诉求,使他一直都倾心于印象派大师们的创作理念和技法,十年间,他多次流连在欧洲多个美术馆中,为大师们的作品倾心痴狂。尤其热衷印象派大师博纳尔、维亚尔、西斯莱的作品,他们对浪漫主义色彩的表现技法深深影响着奚赛联的绘画创作,使自己逐渐形成了水彩作品中的以“灰”作为主色调的大风格,同时画面中强调亮色和自然色调。《托斯卡纳葵园》正是这样的艺术表现,这幅作品以优雅朦胧的紫灰色为主色调,远山和房子都笼罩在大色调中,但远处却飘来阵阵霞光,深得博纳尔维亚尔的浪漫沁染,在画面前面一片点彩构成的葵园,与远处的霞光和房屋交织在一起,如梦似幻、浪漫得如一座童话的城堡。《科尔马街景》浪漫灰与橘红将天空和建筑在画面中印象成最美的印记,是的,那是一种印记,关于浪漫和印象的最好的阐释。

《托斯卡纳葵园》

精益求精的创作心态

    所有领域优雅的艺术创作都要尊重时代,还原生活,这是每个艺术家都会思考的问题。现实和内心的冲突也是艺术家个人创作风格形成的过程。对于奚赛联来说,在探求水彩创作的过程中,他从最初的单纯的风景写生、呈现现实和内心感受,到后来在写实中提炼,在刻画人物气韵的传递中来表现人文情怀和时代感,完成了画家本人对时代感和现代感的突破,形成了自己现代水彩画境的独特语言。

《奋进》

   为了准确把握这种脉搏,他回忆起2014年为了建国65周年而创作的一幅水彩画《奋进》的经历。当时他为了这个创作题材而跑到了玉树去看赛马,“一到现场,我立马被这强悍的场景吸引了,那种赛马只有你在亲临现场,才能感受到的视觉的现代冲击力。当这群赛马的冲撞着奔驰而来时,那奔驰的铁蹄,迎着你就如狂风一般,犹如千军万马,一瞬而过。我在开始创作中,从一个侧身的到一组侧身的,虽然有一种视觉冲击力。但总感到没有那种强悍的精神冲动。冥想几时,我注意到关键是赛马手的面部的激情没有表现出来。所以,我在定稿时最终画了一组迎着你奔驰过来的赛马人。那古铜的肤色迎着阳光,马儿奔腾跃起,画面凝炼在阳光的动感中,强悍而突入眼帘。我仍传承着前辈水彩画家那种种抒情意味的晕染。但在表现上力求热烈、简明、阳光,由于是迎面而来,就有一种突入眼帘的气势,这样又与前辈画家的抒情自然分开了。”正是这样的创新精神和时代感,使这幅作品具有强烈感染力,成功入选庆祝建国65周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一路走来,风尘仆仆,却恣意快乐,如同奚赛联水彩画作中呈现的的欧洲小镇,明亮的街角、悠闲的人们,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画家本人的心境。走过太多的路、看过太多的风景、创作过无数的作品,生活在画家笔下呈现出最本初、最美的样子,那里也有你和我。


【作品欣赏】

《泠泠淡彩沁斜阳》

《仲夏倩影》

《节日》

《冬至》

《阿尔卑斯山牧场》

《驰骋边疆》

《波希米亚小镇》

《雷根斯堡街景》

《德累斯顿集市》

《你追我赶》

《漫步克鲁姆洛夫》

《吉祥草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