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识别干部谨防“六误区”

 庸庸学馆 2017-09-07
识别干部谨防“六误区”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06日作者:彭向明

用人必先识人,识人不准难免用人失误。准确识别干部是正确使用干部的前提和基础,需要深入细致,认真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防止陷入“六误区”。

把学历等同能力。学历是一种学习经历的证明,不见得学历越高,能力就越强。干部的能力,由多方面构成,不完全取决于学历,不等同学历。古今中外,学历不高但能力强的杰出人才大有人在。如果单纯以学历来断定干部的能力,根据学历的高低来判断人才价值的大小,就容易出现识人不准、用人不当的情况。

把资历等同资质。资历与资质是两码事,不能画上等号。一般情况下,干部的资历越深,经历的事情越多,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也就越多,会更成熟、更老练。干部资历深厚,说明其经历丰富、历练多,但并不等于其所经历的岗位、所从事的工作都做好了。同样是多岗位锻炼,有的干部会越炼越精,越锉越锐,较快成才,有的却反复锤炼也成不了钢,始终担当不了重任,里面就有个人资质好与差的问题,在用人时要仔细甄别。

把票数等同民望。有些时候受投票参与者的范围、素质、对人选的熟识程度、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外来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草率票”“人情票”“老好人票”“交换票”“恶意票”等多种形式的非正常情况。如果简单地把得票与民望画等号,以票定论、凭票取人,就容易丧失公平公正,助长不正之风,冲淡党管干部原则,让投机者得利、让实干者吃亏。

把连结当作团结。搞团结要注意方法、把握尺度。实际工作中有个别干部未能正确理解团结的真正含义,把团结变成连结,到处拉关系、划圈子,看重“乡缘”“学缘”,对圈内人不分好坏,讲哥们义气,搞“一团和气”。这种“连结”式的团结,实则拉山头,搞派别,是为了互相“保护”、互相“关照”,是一种无原则的伪团结,应大胆识破,绝不能让其得逞。

把能耐当作能干。考察干部时,经常会听到反映考察对象如何有“能耐”,“人脉”广,会“办事”,能“办事”。如果是用在正道上,体现在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中,当然值得肯定,是纯正的能干型干部。但如果是“旁门左道”,用在歪门邪道上,用在不择手段、谋取私利上,就算有多大的能耐也算不上真本事,更谈不上能干。若把这种“能耐”当作能干,让有这种“能耐”之人得到认可,走上领导岗位,必然损害党的形象、干部的威信,破坏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把虚绩当作实绩。现实中仍不时有个别干部为了多出成绩、快出成绩,赢得口碑而做出一些急功近利、经不起历史检验的“泡沫政绩”。有的不顾群众的真实需要和当地发展实际,有的不尊重客观发展规律和事物本来面貌,投机取巧、花拳绣腿,搞“形象工程”“短期效应”,大投入、低产出,劳民伤财、浮华无效,表面光鲜实则徒劳无功,得不偿失,是彻头彻尾的虚绩,撑不了多久便会招来民怨,影响地方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这样的虚绩绝不能当作实绩。

 (作者单位:广东省罗定市委组织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