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欲止

 中医药拾掇 2017-09-08

中医认为,治急性病当力宏效专,避免药力分散,所以遣方用药要抓住主要矛盾。从痛风的病因病机我们可以得知,痛风急性发作时的的主要矛盾是湿和热。因此,大多数时候,中医对于痛风的治则都是清热利湿。

但痛风发作只用清热利湿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药力难达病所,二是恐寒凉药伤阳,不利于布散湿热,反使疾病难愈。温阳药有行药力之功,有温阳化湿之效,有通经达络之能,且痛风发作时局部红肿热痛,与温阳药同气相求,所以温阳药还可以引清热药直达病所。

由此可见,温阳通络的药物既有反佐之功,又有引经之妙。另外,痛风患者大多是虚寒体质,关节炎只不过是局部郁热,温阳药可以固护阳气,可以更好地兼顾局部的热与整体的寒的矛盾,看似相反,实则相成。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则相应的中医痛风医案。

患某,男,43岁,2015年10月来诊,患者5年前首发痛风,以左侧第一跖趾关节为主,曾多方求医,尝试各种方法,病情却逐渐加重,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此次因停用别嘌醇痛风再次急性发作,就诊时已不能独立行走,需借助拐杖,伴晨起打喷嚏、流清涕,畏寒,偶口苦,大便稀,夜尿次数多,舌淡红润,中有裂纹,边有齿痕,脉左关尺沉缓有力,右脉沉无力,关尺弱。

查体:左侧第一跖趾关节红肿明显,不能触碰。血尿酸568μmol/L,肝酶偏高。考虑肝经湿热、脾肾阳虚、肺寒不宣,拟清热利湿、健中温肾宣肺。组方:忍冬藤30g,土茯苓30g,车前子(包煎)30g,绵萆薢15g,虎杖15g,葎草15g,秦艽9g,炒苍术6g,炒黄柏6g,薏苡仁30g,生甘草6g,生晒参6g,炒白术15g,茯苓30g,干姜6g,生麻黄6g,黑顺片(先煎)9g,细辛3g,砂仁(后下)12g,生牡蛎(先煎)30g,炒防风9g,地龙12g。水煎服,日1剂,共7剂。

一周后二诊,患者诉服上方后出现腹痛、腹泻,腹泻后第一跖趾关节肿痛明显好转。上方去虎杖15g,甘草改为9g,再服1周。一周后三诊,患者大便正常,偶有关节酸痛,鼻炎好转,无流涕,怕冷好转,夜尿次数减少,再发口腔溃疡4d,舌尖红,边有齿痕,舌润,伸舌欲滴,右脉仍沉无力。上方去人参,附子改为6g。口腔溃疡在右侧舌边,舌侧属肝经,故加龙胆草6g清泻肝经湿热,加黄连6g清心胃郁热。7剂,水煎服,日1剂。

一周后四诊,口腔溃疡已愈,无明显关节痛,大便稍稀,血尿酸389μmol/L,继续前方加减治疗。1个月后,逐渐停用所有药物,患者病情稳定,稳定持续时间长达近1年。

按:该案患者痛风初发时病情并无较大特异之处,患病后多方求诊,本为求最好疗效,但却适得其反,让本来看似并不很复杂的疾病,变得迁延难愈,以至患者失去了信心,严重影响工作生活。

本案患者痛风反复发作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常变换药物。此次来诊后治疗一直都是以“清热利湿”为主,其增减变化主要在量上。方中涉及到的活血、通络、温肾以及宣肺等药物,都是在清热利湿基础上加用,量一般都较轻,目的也是为了更有效地清热利湿。用清热利湿法治疗急性痛风,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方中清热利湿药的主导地位不能改变,抓住了这一点,就能迅速控制痛风的发作,并能减少痛风的复发。

另外,痛风急性期不要急于用温阳药,因温阳药会助湿化热,可能导致痛风反复。此患者因为存在怕冷、流涕、腹泻等肺脾肾阳虚的症状,故方中加入了人参、附子等温热的药物。初用此类药物阳虚症状有所改善,但后因腹泻,去掉了虎杖,清热利湿力减,失去了主导地位,所以口腔溃疡复发,说明温阳药在扶正同时,易助湿热为患。再诊时加入了龙胆草、黄连等清热泻火,火热症状亦随之缓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