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外中医】糖针——舒适化针灸

 369蓝田书院 2017-09-08

作者简介


王少白,美国纽约执照针灸医生。1983年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1988年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硕士毕业,师从司徒玲、靳瑞教授,1991年成为首批“靳三针”破格徒弟,并于当年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访问教授及研究员(research scientist)。2016年受聘为河南中医药大学校外教授。首次提出糖针——舒适化针灸的概念。发表论文30余篇。现在纽约曼哈顿开针灸诊所,接受多家媒体包括电视如CBS News、报纸如China Daily采访,多次受邀到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西奈山医学院、高露洁大学等讲解中医针灸。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有扁鹊随俗为变,在不同的地方,为不同科的医生的记载。中医治病,考虑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作为执照针灸师,在美国从事针灸临床,如果全部照搬在国内的针灸治法,会有水土不服的问题。这种情况,只要是在美国做过针灸临床的同道,都会有体会。刚来美国开诊,使用粗针、重刺激、重手法的针灸方法治病,效果好,只是病人抱怨多、复诊率低。有的病人在管针弹入后不喜欢进一步深刺,不喜欢提插捻转,大部分病人尤其是女性患者拒绝拔火罐,很多病人不接受艾灸,等等。只好变通釆用美国人容易接受的轻针浅刺的方法,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笔者已著文介绍了“糖针在美国的应用”[1],本文则系统地阐述糖针的命名、操作、与其他刺法的不同、适应症等。


糖针的命名

不同人种如何增加针刺疗效、提高依从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李永明曾指出在美国流行的适合美国人的软针灸方法[2]。我们根据欧美人的特点,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及当代针灸大家和老师的经验,摸索出了一种适合欧美人的针刺方法,命名为“糖针-舒适化针灸”。之所以称之为糖针,是与“良药苦口利于病”中的“苦”相对而言的,它是对在整个针灸治疗过程中,病人感觉极其舒适愉悦、身心放松,对扎针甘之如饴的享受情况的描述,是中国针灸在欧美的本土化和理想化治疗状态。糖针的正式名称是“轻针无感或微感的舒适化针灸”,英文名定为Tangzhen, comfortable acupuncture。也有同道称“怡针”“舒针”“甘针”,认为英文用pleasant acupuncture更好。所谓无感或微感,是指针刺造成的刺激相对较小,没有达到使病人有感觉或感觉不适的程度;是在病人的痛阈之下、神经感觉阈之上的针法,并不是神经系统对糖针毫无感应。此外,这里针灸是指针刺而言,所谓舒适,主要是指如前所述的病人在接受针刺治疗过程中始终都是感觉舒适、放松和享受的,而不是酸、麻、胀、重、痛或任何痛苦的感觉。


糖针的具体操作

糖针是依据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入乡随俗的结果,是中国针灸在美国的本土化。它强调天人合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因文化制宜,强调治神、阿是穴的重要作用。其具体操作是:在舒适的诊疗环境中给病人施治,取穴原则是取脏重于取经,取经重于取穴,重穴性。在选好穴位后,选用病人感觉最舒适的体位,使用无感或微感的进针、留针和出针方法。

首先,选针相对较细(36~42号针,38号常用,直径0.18 mm)。其次在进针时,押手在除身体敏感部位以外的其它部位用力按压以引开病人对欲针穴位的注意力,然后几乎同时(约相差十分之一秒),刺手将管针迅速弹入穴位,其进针及针刺方向则根据呼吸、迎随补泻的需要而定。如果能在进针前在穴区先选择非敏感点进针更好,否则在针刺入后,如果病人感觉太强或有疼痛、烧灼等不适感时,则应迅速出针,重新如前操作。一般第2次进针后病人都会无感或感觉轻微。之所以会出现疼痛或烧灼等不适感,除极少极其敏感的病人外、及有些女性病人在每月的某天或几天内由于激素水平变化时造成身体超级敏感外,多数是由于扎到了疼痛小体或温度小体等的原因。司徒玲、靳瑞教授的试探性进针方法可避免以上情况发生,即在进针时,以针尖轻触将要进行针刺的穴区皮肤,并同时观察病人面部表情变化或询问病人直到无异常感觉或疼痛反应时再迅速将针刺入。第三,扎针深度多数不超过5分,常常在2~3分以内或更浅,定位主要在浮络、皮部至于进针的角度则根据情况釆用传统的直、斜、平刺法。第四,待全部针刺入后,再询问病人对所刺入的针是否有不适感,如有,再针对某个引起不适的针进行调整至无不适为止。第五,留针期间,应先告诉病人过几分钟后应感舒适放松,否则应告知医生再调整针的深度和方向直到舒适为止。同时,在留针过程中,告诉病人尽量不要移动肢体,并询问病人的舒适情况,如因体位变换造成不适,则再稍微调整针刺的方向和深度直到舒适。留针过程中,除必要时行刮针柄或相应手法外,一般不作任何手法。第六,按开合补泻手法出针时,押手弹压身体其它非敏感部位,刺手迅速、或慢慢将针拔出、并对针孔作相应处理。

和传统针法一样,糖针重视术者的手感——如鱼吞钩,术者需要知道,强调的是病人是否轻快感,不需要病人对针有酸、麻、胀、沉、痛的反应,当然对针灸感觉是否舒适的情况,有时也是因人而异的。

鱼之吞钩是有弹性的阻力牵拉的感觉,是鱼、水、垂钓者三者之间互动的结果,有时是有弹性的颤抖、抖动,我们扎针进入机体后,通过刺手轻微的提插,感觉到的是有弹性的阻力,同时会看到穴位处的皮肤会随着针的提插而上下起伏,这时术者刺手就会有如鱼之吞钩的感觉。如果皮肤不随针上下起伏,而刺手有空、松、落空感,即所谓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或如针刺入雪中时,则刺手就没有如鱼吞钩的感觉了。还有,如鱼之吞钩和滞针时的紧涩无弹力的阻力是不同的。当然,这种通过观察皮肤是否随针起伏以测试是否得气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测试方法。


糖针和其它针法的不同点

从得气看,糖针不强调得气的重要性。一方面经言气至而有效,反过来也可以说有效了就有气至;一方面我们观察到有些病人在针刺不得气的情况下也同样有疗效。邱茂良、陈德诚教授也有同样的观察结果[3],可能的解释是有的针法、有的病人、有的疾病在进行治疗时得气很轻微以至于医者和病人都感觉不到的缘故。

从刺法看以轻针为主多用浅刺,必要时深刺。各种刺法,在内经中就有,只是强调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适应症而已。如九变刺中的络刺,方法是刺体表细小浮络而治疗络脉病;毛刺,方法是浅刺皮肤治疗邪客皮部之痹证。在十二节刺中有浮刺,方法是斜针浅刺浮络于病痛处,治疗肌肉拘急而风寒束表者。五刺中有半刺,方法是快速轻浅进出针,如拔毛状,作用是从皮部宣散邪气。余如扬刺、直针刺,以及按经络、按体质(气滑血清之王公大人等)、按季节等等深浅不同的情况,这里不再赘述。司徒铃教授常用卧针法或梅花针叩刺背部膀胱经、夹脊穴和阿是穴/区治疗内脏病及相应病症;靳三针中的有些穴位也是轻针浅刺的,如直刺四神针等,余如肖友三、杨甲三、何树槐教授等及其他很多医家也常用轻针浅刺法治疗腰痛,面瘫等很多疾病。还有,来源于中国针灸的日式针灸,轻针浅刺时主要使用日式诊断,强调的是中国针灸的局部阿是穴/区的多针浅刺的方法,不强调中医四诊合参。

从病人感觉上,糖针强调的从进针留针到出针的舒适愉悦放松享受感。可以看出,虽然很多针法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舒适情况,但就不强调得气,无感或微感舒适化针灸的提法和做法而言,到目前为止,是没有被明确提出、系统化和强调过的,这就是糖针和其它针法的不同所在。


糖针的适应症

任何需要调理的疾病都可以用糖针调理的方法来治疗。到目前为止,糖针有效的病种以情志、内伤杂病为主,当然也包括多种痛症,共计100余种。当然亚健康、治未病等,糖针也应该是首选。

中医治病的实质是调理,就是以微针调其血气,就是中庸之道:过高者使之低至正常、过低者使之高至正常,以平为期。很多疾病的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慢慢地调理。很多病人是在用了其它很多方法无效的情况下来试试中医针灸,把中医针灸当作治好他们病痛的最后希望。很明显,中医针灸所看的疾病绝大部份是“难”治之症,因此更需要长时间的调理了。

所谓调理,就是四两拔千斤。用周长虹博士提到的赵绍琴教授关于中医治病的比喻[4]:“中医治病,就像用对的钥匙开锁,而不是用锤子砸锁或用铁条撬锁的方法开锁”,也就是说,治疗疾病,方法对头了,微调即可。

除上述外,对初诊怕针者,对痛觉敏感者,对小儿、对体弱者及老人,除了针前耐心沟通外,都可以先从糖针开始。至于详细的、具体的糖针适应症则需要做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去解决了。


机理研究方向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贯通人体上下左右表里内外,无处不在,所以“处生死”“荣阴阳”,作为中医针灸人而不可不通。经络的组成也包括了孙络、浮络、皮部等。由于种种原因,浮络皮部(表浅部位)理论在中医针灸界重视不够,它们的深度、厚度、详细功能到底是什么,目前还不明了,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被充分揭示。近年来,兴起的神经经络相关说,皮肤及皮下组织等在针刺过程中的作用,为浮络皮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作用。为此,我们认为从皮部、浮络入手研究糖针,应该作为今后针灸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方向之一。


结    语

糖针是大部分(包括作者在内)在欧美的中国中医针灸人在当地普遍使用的变通的、更适合治疗当地病人的方法,是大部分欧美人可以接受并且对很多疾病行之有效的一种针法,是对针刺刺法的一种补充。和诸多针法一样,它不是万能的,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一些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更适合病人、病情的治疗方法是必要的。如何界定、标准、规范、完善糖针,如何找到更多的对症有效的最佳配穴处方,如何发现更多的适应症,如何评判临床疗效、临床安全性等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疗效是医疗实践的硬道理,防患于未然是医学发展的最高境界,舒适化治疗则为每个医生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每位病人所期盼的最佳治疗。糖针——轻针、无感或微感的舒适化针灸,符合医学发展的规律,应该是针灸发展的方向。尤其是在人们生活条件极大改善,追求提高生活品质,注重养生保健,崇尚自然疗法却病的今天,糖针更易于被接受,更易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使更多的人接受、使用针灸,从而使针灸发挥更大的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少白,杨一明,李英哲.糖针在美国的应用[J].新中医,2015,47(7):5.

[2] 李永明.美国针灸热传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89-290.

[3] 吴中朝,陈德成.邱茂良教授针刺手法与得气精要[J].中国针灸,2001,21(5):297-299.

[4] 周长虹.忆恩师赵绍琴教授[EB/OL].中医药导报,2016-05-25.http://mp.weixin.qq.com/s/wAMK7wMIngqb-Us5TwLkfg






作者:王少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