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的儿化音真的来源于满语么?

 思明居士 2017-09-09

北京人管“跑了”叫“颠儿了”,管“办事干净利索”叫“麻利”,管“安静”叫“消停”,管“不服气”叫“没门儿”……

你知道这些老北京的土话都来自哪么?

北京的儿化音真的来源于满语么?

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曾说:“现在的国语,严格来讲,有十分之几是满洲人的音韵,好多字音都不是汉人所有。”

当年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也在诏书中说:“中国有中国之语言。今满洲造为京腔,更中国音,是欲以胡言胡语惑中国也。”

的确,北京方言中的邋遢、猫儿腻、捅娄子、作践、麻利、哈喇子、姑娘、咱们、您、怹(音贪)、萨其马、作贱、累赘、央计、随和、糟践、波棱盖儿,等等都来自于满语。

可见,北京方言中有大量的满语词汇,并非纯粹的汉语。

北京的儿化音真的来源于满语么?

但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

比如,爱新觉罗·瀛生先生认为,满语中并没有儿化音,而全国使用儿化音的地方也远多于八旗驻防地。事实上,根据明末的文献记载,此时已有比较完整的儿化音记录,所以这是中原语音自身发展的产物。

那么,北京话究竟来源于哪里?

北京的儿化音真的来源于满语么?

有人说,一个方面是来自南京官话,另一方面是来自盛京(沈阳)官话。在元末和明朝时期,北京的主要语言以南京官话为主。到了清初,八旗汉军进入北京,并将辽东语带到北京,形成了清代的北京话。

在清初时期,因汉族官员占了大多数,所以官场仍以南京官话为主,后来南京官话逐渐与盛京官话融合,最终形成了北京官话。据西方外交官观察,大概到1850年左右,北京官话已压倒南京官话,成为官场的通行语言。但当时不同阶级的北京人所说的北京话也不尽相同,官场文人偏南京官话,而贩夫走卒偏盛京官话。

但其实,在元杂剧中已有了后来北京话的影子,那时北京通行的是北方方言。到了清初满人入关时,随之带来了他们的民族习俗以及语言,北京话逐渐融合了南京官话、满语、蒙语的精华,形成了现在的北京方言。

北京的儿化音真的来源于满语么?

到了1903年,清政府颁布的《学堂章程》中规定:“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故自师范以及高等小学堂,均于国文一科内,附入官话一门。”这是将北京话定为普通话标准的开始。

在两百多年的满汉融合交往中,大量的满语词汇融入到北京的日常用语中,并一直延续至今,它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的特点不仅深受很多人关注,更是京味文化的体现。

(责编:李兆年)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

本文系原创稿件,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