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你学中医)经络篇之足太阳膀胱经(天柱穴)

 利有用无 2017-09-11

天柱穴


出自《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天即天空,柱即支柱,古称颈椎为“天柱骨”,此穴在其旁,故名天柱。天柱穴主治头目,颈项等疾患,如头痛,项强,眩晕,目赤肿痛,肩背痛,鼻塞,目视不明,视物不明,迎风流泪,咽肿,癫狂,惊痫,颈项强痛,角弓反张,咽喉肿痛,目赤痛,小儿惊癫,现代又多用天柱穴治疗枕大神经痛,咽喉炎,癔病,神经衰弱,后头痛,失眠,慢性鼻炎,鼻出血,颈椎病,腰扭伤,感冒等

 

名称释义

    天即天空,柱即支柱,古称颈椎为“天柱骨”,此穴在其旁,故名天柱

定位

    天柱穴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解剖

    天柱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项筋膜、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有枕动、静脉干。分布着枕大神经干。皮肤厚而坚韧,由枕下神经皮支分布。皮下筋膜致密,富有脂肪,有纤维束连于皮肤与项筋膜,斜方肌由副神经支配,该肌上部深面有枕动、静脉经过。头夹肌、头半棘肌由第二颈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支配。头后大直肌则由枕下神经支配。在肌肉深层,寰椎侧块与第二颈椎横突之间有椎动脉经过,所以针刺不宜盲目过深


主治

    天柱穴主治头目,颈项等疾患,如头痛,项强,眩晕,目赤肿痛,肩背痛,鼻塞,目视不明,视物不明,迎风流泪,咽肿,癫狂,惊痫,颈项强痛,角弓反张,咽喉肿痛,目赤痛,小儿惊癫。

    现代又多用天柱穴治疗枕大神经痛,咽喉炎,癔病,神经衰弱,后头痛,失眠,慢性鼻炎,鼻出血,颈椎病,腰扭伤,感冒等。,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可扩散至后头部,也可向前扩散至眼部。

操作

刺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可扩散至后头部,也可向前扩散至眼部。

一般直刺0.5~1.0寸,不宜向内上方深刺。

直刺0.5~1寸。

深层有延髓,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防造成延髓损伤。

灸法

可灸。

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又多用天柱穴治疗枕大神经痛,咽喉炎,癔病,神经衰弱等。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后头痛,癔病,神经衰弱,失眠;

    2. 五官科系统疾病:慢性鼻炎,鼻出血,咽喉炎;

    3. 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腰扭伤;

    4. 其它:感冒等。

配伍

    天柱配列缺、后溪,有舒筋通络的作用,主治头痛,项强。

    天柱配合谷、太阳,有清热明目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天柱配大杼、风池,治项背痛。

    天柱配太冲、风池,治高血压。

    天柱配后溪、悬钟,治落枕。

    天柱配百会、风池、太阳、合谷,治头痛、颈项强痛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厥病》: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暴挛痫眩,足不任身,取天柱。

    《针灸甲乙经》:眩、头痛重、目如脱、项似拔、狂见鬼、目上反、项直不可以顾、暴挛、足不任身、痛欲折,天柱主之。癫疾互引,天柱主之。咽肿难言,天柱主之。

    《针灸甲乙经》:热病汗不出,天柱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足不任身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头旋脑痛。

    《针灸大成》:主项强不可回顾。

    《针灸大成》:五脏气乱,在于头,取之天柱、大杼,不补不泻,以导气而已。

    《备急千金要方》:天柱,主不知香臭。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

足太阳兮膀胱经,内眦一分起睛明。

眉头陷中攒竹地,眉冲居中夹曲神。

曲差神庭旁寸五,五处循后行五分。

承通络却玉枕穴,循后俱是寸半神。

天柱项后发际内,大筋外廉中陷存。

由此脊中开二寸,第一大杼二风门。

三椎肺腧厥阴四,心五督六膈七论。

肝九胆十脾十一,胃在十二椎下寻。

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腧在十五椎。

大肠关元十六七,小肠还居十八椎。

膀胱腧穴寻十九,中膂内腧二十推。

白环腧穴二十一,四髎之穴腰腂窥。

会阳阴尾尻骨旁,背开二寸二行了。

别上脊中三寸半,第二椎下为附分。

三魄四膏五神堂,第六意喜膈关七。

第九魂门十阳纲,十一意舍二胃仓。

十三肓门四志室,十九椎旁是胞肓。

二十椎旁秩边穴,背部三行下行循。

承扶臂下股上约,下行六寸是殷门。

从殷外斜上一寸,曲膝得之浮郄真。

委阳承扶下六寸,从郄内斜是殷门。

委中膝腘约纹里,此下二寸寻合阳。

承筋脚跟上七寸,穴在腨肠之中央。

承山腨肚分肉间,外踝七寸上飞扬。

附阳外踝上三寸,昆仑外跟陷中央。

仆参亦在踝下陷,中脉踝下五分张。

金门外踝下一寸,京骨外侧大肉当。

束肉本节后陷中,通谷节前陷中量。

至阴小指外侧端,去甲如韮须细详。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

《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循肩髆,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胫骨至小趾外侧。

主要病候:

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 

足太阳膀胱经动态循行图



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骨骼掌控中;

小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生;

四肢无力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

本经脉腧穴有:

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 、秩边 、合阳、 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共67穴,左右合134穴。


足太阳膀胱经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廖柏丹医师

深圳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康复科主治医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

针刀工作组秘书长兼副主任委员

深圳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

深圳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

深圳中医药学会仲景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深圳中医药学会推拿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深圳市按摩师协会理事、讲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