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于教育部预告说在8月底公布“双一流大学”名单,导致从8月份以来,关于哪些大学能入选“双一流大学”的猜想层出不穷。事实上,哪些大学能入选“双一流大学”,基本上是不用猜的。为什么呢?这得从什么是一流大学说起。所谓一流大学总是相对于二流大学、三流大学而言的。也就是说,“一流大学”本身其实是个相对的判断,而不是绝对的判断。因此,“一流大学”本身构不成一个概念,因为它没有确定的内涵。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一所大学是“一流大学”,还是“二流大学”取决于主流社会是否认可。于是问题来了,什么样大学会被认可为“一流大学”呢?从历史的角度讲,只有研究型大学或者具有较强研究实力的大学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于是问题又一次转换为:为什么只有研究型大学才能入选或者成为一流大学呢?或者说,为什么一流大学都是研究型大学? 从历史的角度讲,一流大学之所以都是研究型大学,本质上是因为科学研究活动是大学各项活动中最为基本的一项活动。众所周知,现代大学起源于中世纪大学,而中世纪以及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大学的功能被认为是单一的教学。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事实上,从大学在中世纪诞生开始,研究就成为大学的一项重要活动。中世纪大学之所以产生并得到发展,有很多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世纪大学拥有一批具有独立思想和高深学识的著名学者。著名学者的学识和思想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他们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和研究而形成的。在中世纪,许多当时被称为异端的思想都是在大学产生并得到传播的。从这个角度讲,如果没有研究活动,根本就不会产生中世纪大学。尽管当时大学外显的首要职能是教学。 1810年,洪堡创办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所研究型大学——柏林大学,并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主张。所谓“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不仅强调大学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而且主张应通过科研进行教学。如此一来,科研不仅成了大学的一项重要功能,而且比教学更为重要。此后,美国人以柏林大学作为模板,采取新办和改造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建立了一批研究型大学。这些研究型大学凭借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二战”中为盟军打败轴心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获得了崇高的声誉。“二战”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许多研究型大学都被批判为“重科研轻教学”,但这并没有改变这些高校的政策,原因在于,对于大学来说,科研是教学的基础,教学是通过科研活动来进行的。 19世纪60年代,美国人创立了“赠地学院”。自此之后,社会服务成为继教学和科研之后大学的第三项职能。社会服务是以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为基础的。从历史的角度看,从来没有哪所大学是因为以教学为基础的社会服务工作而名垂于世,比如,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因为社会培训工作突出而被称为一流大学的。相反,有许多大学都是因为以科研为基础的社会服务工作而名动天下,被称为一流大学。例如,斯坦福大学之所以是一所一流大学,从社会服务的角度看,就是因为其科研成果促进了硅谷的发展。 总而言之,大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基本职能。但是,从大学诞生开始,科研活动就是大学最基本的一项活动。离开了科研,大学就不再是大学。正是因此,一所大学如果想成为或者被认可为一流大学,必须有很强的研究实力。 来源:百家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