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司机就不会被掠夺性期刊坑?13个鉴别要点得掌握

 解螺旋 2020-08-27

作者:麦子

转载请注明:解螺旋·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


掠夺性期刊是科研界的一大毒瘤,坑害许多没有鉴别能力的科研人。这里说的不止是小白,许多老司机也会中招。因为其实科研这圈子相对比较单纯,总是先把全世界人都默认成好人,有事端了才从中挑出坏人。

加拿大渥太华医院研究院的出版人Kelly Cobey,则专门负责给她所在机构的研究人员咨询期刊鉴别之事,也看到过不少老司机翻车的案例。最近她在Nature上讲述了这样的几个故事。

“撤稿费”你听说过没?

她先是收到了一封标上红旗的加急邮件,标题简明:“重复发表问题”。发件人是一位小有成就的高级职称科研人员。他在这封邮件中讲了自己跟掠夺性期刊狭路相逢的惨痛遭遇。

那年年初,他收到一封邮件邀请他向一家杂志投稿,一看标题和内容都挺符合他的专业。这杂志说自己是新刊,渴望内容。在这前不久,他和同事们正好做了个口头演讲讨论相关话题,所以么,貌似正是个好时机来把它转化成文章出版。

他们写了个稿子然后投给了那家杂志。很快收到了一些得体的反馈,并告知文章已被接收。他们做了点小修改重新提交之后,收到了出版成本的账单——US$979。

邀请函没说到任何费用呀!作者们对这家杂志的诚信警觉起来,而且他们也没有经费来支付这笔版面费。于是他们撤回了提交申请,并忽略了洪水般的催单邮件。接着向一家他们熟悉的合法期刊提交了稿件,经过同行评审、修改之后才接收。他们以为这次跟掠夺性期刊的不愉快就这样结束了。

几个月后,同事们发现那篇文章在那家黑期刊的网站上“发表”了!这才有了Cobey收到的那封邮件,他们问这事咋整?

很不幸,Cobey收到这类邮件还真不少。在她的经验中,掉坑这种事又不单是她们研究院有,甚至一些颇有声望的研究机构也有人在那类期刊上发过文章。但很少有机构聘请一个专员,比如她,来专门教育、引导研究者们怎样选择期刊投稿。

她建议这位研究者写信给他最初联系的那位编辑,要求立刻把他那篇文章撤下来,并提醒他版面费没付,而且提交申请已撤销。结果,他收到了另一份账单,$319的撤稿费。

你没听错!撤稿TM还有费!!

然后她建议研究者联系杂志的编辑部名单上他认识的两位编辑澄清这事。结果那两位都回复说,他们除了最初回复过邀请外,跟这家杂志毫无瓜葛,并表示会退出编辑部。

研究者还把这事告知真正发表文章的那家合法期刊。尽管合法期刊最终决定不把这算做重复发表,但对所有被搅进这事的人来说,都是个负担。“我感觉我被俘虏了。”这位研究者在信中这样写——“你要是被骗了也会有这种感觉。”

还有另一个故事,一位医学规培生在Cobey的一次扩展讨论会后找到了她,让她判断一家杂志是否能投,这位学生和她导师正准备投呢。Cobey发现这杂志有好多地方都像个掠夺性期刊,于是建议她别投。她只好和导师展开了一场艰难的讨论,因为导师正催着她赶快把文章发出去。

这还是她第一次写文章,对合法期刊是怎样的也没个概念。她立马想到导师(正是给她推荐那个杂志的人)应该会更有经验。这件事结局还挺好的,她向导师报告之后,导师也感谢她避免了一场麻烦。

哪怕那些对此有所警觉的人还是会落入陷阱。有个大型研究组曾跟Cobey签定合同,让她审查他们上个学年所发的文章,给了她一个200多篇文章的清单。Cobey对每篇都进行了评估之后,发现5%以上的出版物都发在了掠夺性或低质量期刊上,大约有US$8000资金落进了掠夺性期刊的腰包,包括委托Cobey的那位人士的作品。

黑期刊特征识别

黑期刊真是防不胜防。鉴别很重要,但学校又不教。以前,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的图书馆理员Jeffrey Beall花费苦心制作了一个掠夺性期刊的名录,跨越多个学科,且每年更新,成为打假先锋、业内标杆。可惜该名单已于今年一月关闭。

尽管这名单仍在社交媒体上流传有副本,但毕竟不再是“活着”的了。其实它被关闭的原因,也有人猜测是评价“掠夺性”的标准不能令人满意,更有许多出版商对其表示不满。

但新的名单或评价标准也仍然以他的为底本,他已经算是期刊打假的祖师爷了。比如学术服务机构Cabell推出了另一份黑名单,也是从2015年就聘请Beall为非正式顾问。但这份名单只向付费用户提供。

那咱们没钱怎么办呢?想自己花精力评价都没个公认的标准么?

放心好了,学术界总是要共同对付这些毒瘤的。这份名单还“健在”的时候,渥太华医院研究院有人用它作为数据来源之一,调查了掠夺性期刊、合法OA期刊(数据来源:Pubmed Central)、合法订阅式(包括混合式)期刊(数据来源:Abridged Index Medicus)三种期刊的差异。今年这份研究终于在BMC Medicine上发表。

三组期刊样本筛选流程

经过一系列筛选后,三组分别纳入93家、99家、100家,对它们做了一些特征的描述性统计和横向比较,最后总结出掠夺性期刊的13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可以帮助研究者们判断。

1) 主题是生物医学,但其“兴趣(interest,利益)”太广泛,有非生物医学的内容;

2) 网站有拼写和语法错误;

3) 图像扭曲、失真,有意伪造,或未经授权;

4) 主页的宣传语面向作者(另两组更多地以读者为主要用户);

5) 标榜自己的IC值(Index Copernicus Value,IF的替代品,但评价标准不透明,曾被Beall发现某家杂志的IC值曾经从7分多莫名消失2年后飙到50+且无解释);

6) 稿件处理流程未予描述;

7) 要求通过e-mail提交稿件;

8) 承诺快速发表;

9) 没有撤稿政策;

10) 期刊内容是否有电子存档、如何保存等信息缺如;

11) 文章的处理、出版费用极低(比如<US$ 150)

12) 声称自己是OA期刊,却保留版权,或根本不提版权;

13) 联系邮箱不是企业或机构邮箱(如gmail.com,yahoo.com等)

其实这几点基本上也就是Beall当年用来鉴定掠压性期刊的标准,毕竟样本就是从他那来的嘛,只不过做了统计“显得”没那么随意而己。其实像标榜IC值这类,我想我们不太会上当吧?毕竟全国都在追求IF,虽然很讨厌它,但此时又不得不感谢它帮我们避开了许多坑。

其他几点还是很值得注意的。比如第一点,当初给杂志定题的时候就划了个主题范围,那就是它的“领地”,但为什么要把手伸到外面去呢?因为对领地内的资源不能满足嘛。刚刚被MEDLINE剔除的Oncotarget就有这个教训,越过其自身划定的肿瘤学的疆界就被“黄牌”了。

面向作者(追求收入,而面向读者就会侧重追求产品质量)、版面费低(薄利多销)、版权不明等,也都是瞄准利益方面;还有像本文开头那个故事中说的,约稿时不谈钱,先接收才天降账单,都是吃相太难看。

其他特征则指向其学术、专业性,如承诺快速发表、没有撤稿政策、图像扭曲失真、处理流程不明、电子存档政策不明等,都不是严谨、保障质量的学术出版行为。

所以,不专业不严谨的出版流程+不知矝持的盈利目的,是掠夺性期刊的两大明显特征。以后没有免费又持续更新的名单帮我们筛除杂志了,我们还是要学会自己判断哒。

参考资料:

1. Illegitimate journals scam even senior scientists

2. Potential predatory and legitimate biomedical journals: can you tell the difference? A cross-sectional comparison


课程提醒

解螺旋国自然培训启动,周三晚8点千聊上线第一节免费公开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