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使用须灵活

 明月翠竹 2017-09-13

我是看中医内科杂病的,接触的病种较多,遣方用药亦较广泛,注重辨证,注重病机,注重实效,多兴王道之师。

临床上,我常根据实际情况,或用经方,或用时方,或用验方,或用合方,或组新方等,灵活不拘。在此,我与大家交流用经方的体会。

单用经方

经方具有药味少、疗效好的特点,只要用得对,效如桴鼓。如桂枝汤、小柴胡汤,无论伤寒杂病,凡营卫不和者,用桂枝汤皆效;邪气不能从枢而外转者,用小柴胡汤皆效。又如四逆、白通以回阳,承气、白虎以存阴,皆有见起死回生之效。

我曾治疗一个小孩儿,其因夏天落井而致哮喘,经给予麻杏石甘汤一剂,病若失。又有一患者高热不退。西医用解热药后,患者出大汗,热退,但出现手足拘事,用西药无效,经给予芍药甘草汤,一剂症平。次日,患者又发生手足拘事,再用芍药甘草汤无效,遂于汤中加制附子,一剂而愈。

经方与经方合用

这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又称为方套方。从《伤寒论》本身来说,已有经方与经方合用之例,如桂麻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等。虽用量不同,但已开经方与经方合用之先河,对后世医家有很大启发。
    我在临床上也常将经方与经方合用,如桂枝汤与小柴胡汤合用、半夏泻心汤与厚朴生姜甘草人参汤合用、麻杏薏甘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用、四逆汤与理中汤合用等。

经方与时方合用

这在临床上是许多医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医学在发展,方药也在发展,为了更好地在临床上切合实际,提高疗效,故多采用此种方法。

如清朝《谢映庐医案》中的附子泻心汤与温胆汤合用、白虎汤与泻白散合用等,皆取得很好的疗效。

又如近代医家赵守真在《治验回忆录》中用八味地黄汤合人参白虎汤治消渴病、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汤合小承气汤(此为经方与经方合用)治小儿热泻、葶苈大枣泻肺汤合苏子降气汤治水邪犯肺的咳喘病等,亦皆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我也常用此法治疗疾病,如四物汤合酸枣仁汤、生脉散合酸枣仁汤、痛泻要方合葛根芩连汤、四神丸合理中汤、三拗汤合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达原饮合小柴胡汤、升降散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亦皆取得很好的疗效。

用经方不要驳杂

经方具有药味少、疗效好的特点,只要知其要,就可以扩大经方治疗范围。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灵活加减,但在加味上不宜幅度过大,否则是经方的效用,还是加味的效用,很不好说。

用经方要注意量的变化

经方很讲究用量变化。用一方药,用量的大小、比例产生变化,其效果就大不相同。如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均由厚朴、枳实、大黄三味组成,但在药量上有所不同,而其所主证候、所产生的作用亦有区别。

小承气汤是厚朴3两(汉代衡制),大黄4两,枳实3枚,目的在于攻实;厚朴三物汤是厚朴8两,大黄4两,枳实5枚,目的在于行气除满;厚朴大黄汤是厚朴一尺,大黄6两,枳实4枚,目的在于开痞通便。再如桂枝汤,桂枝、白芍等量,方可起到调和营卫的作用。

用经方要切中病机

这是很关键的一点,否则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之弊。我以为《伤寒论》方要以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这是《伤寒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在临床上反复实践、行之有效的经验总结。

《金匮要略》方,是以病证分门别类(各篇)为依据,可于各篇中求其方,这是大的方面。具体到每个方子的所主治的病机,是很重要的。每篇中都有许多方子,究竟用哪个方子为最好,就需要对每个方子所主的病机有所了解。

如《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究竟是用甘草干姜汤、射干麻黄汤还是麦门冬汤、桔梗汤,就须对这些方子所适应的病机要心中明了,不能含糊。甘草干姜汤的主要病机是“肺中冷”,射干麻黄汤是治寒饮为患的“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麦门冬汤针对的是虚火喘逆的“火逆上气,咽喉不利”的病症,桔梗汤是治“时出浊唾腥臭、吐脓如米粥”的肺痈。

再如太阳病中的桂枝汤和麻黄汤,亦各有适应证。又如“五泻心汤”,皆是治痞证的方子,但所主证候不同,岂可乱用?但有一点是非常独特的,即病机相同,虽然病证不同,也可同样应用,同样获效。这正是经方的奥妙之处,也是中医的奥妙之处。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用经方要注意煎法服法

 经方的煎煮法和服法,对后世医家有很大启发。试观《伤寒论》中药物的煎法、服法,既符合临床实际,又很科学。如对有毒药物的先煎、久煎,不宜久煎的药物则后下等。总而言之,这些煎法和服法,既能提高疗效,又能减毒,岂可忽乎者哉!

最后奉诗一首:“博采勤求垂妙方,至今仍是效影影。医能善用仲师法,如上云天览八荒。”
 (医药卫生报记者索晓灿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