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古诗文阅读仍是重点

 智汇百川 2017-09-14

语文:古诗文阅读仍是重点

解答嘉宾:贵阳乐湾国际实验学校高中语文组教研组长杨夏

试卷特点:考点分布广泛 选材突出时代性

“本次新高三年级的全市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可以说是对2017年高考课标3卷的‘仿真卷’。”杨夏老师说,从考点来看,仍然分为阅读与表达两大板块。阅读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包括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其中现代文阅读包括了三种类型文本阅读,分别是一般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散文)、实用类文本(新闻),古诗文阅读仍然是文言文(史传)、古代诗歌以及名篇名句:在阅读方面,全面考查了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各个层级的能力。而语言文字运用板块考查了成语使用、语病辨析、表达得体、语句补写、逻辑推断五个方面的能力。

写作更是贴近2017年高考命题。根据材料,以“高三,我想对你说”或“高三生涯之我见”为副标题进行写作,考查学生非连续文本阅读理解能力、文体相关知识及文体的把握能力、思辨力、文字表达水平。整套试卷呈现出考点分布广泛、选材突出文学性和时代性、阅读量较大、题型设置合理、问题设计严谨、能力层级要求高等特点。

普遍问题:理解鉴赏力和思辨能力不强

这次考试贵阳市的语文平均分和及格率不高,这固然与题目难、阅卷严有密切的关系,但也反映出刚刚进入高三的这届学生在语文学习和考试中存在一些问题。阅读与表达的速度慢,不能合理安排时间、有效组织答题,以致许多题目没有完成。

基础知识薄弱,文言翻译可谓本次失分的重灾区,学生对来自教材的“见”“要”“固”“夺”不能正确理解,对可以链接生活的“赘婿”也不能准确解释,还不能根据语境进行合理推断,以至于连一半的分都拿不下来。

审题能力有待提高,题干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如对应的文本区域、考查的知识和能力点、答题时的核心关键词、组织答案的逻辑顺序等,学生不能审读出来,无法做到呼应题目,以至有东拉西扯、文不对题之嫌。

理解鉴赏能力不强,对于散文,学生很难实现形象语言和抽象语言的有效转换;对于诗歌,学生更是连读懂诗句都有困难,更不要说对诗句细致的、全面的鉴赏了。

思辨能力较弱,本次作文审题难度不大,我们更希望学生在写作中呈现出良好的思维品质,比如你能不能对材料中列举的消极因素进行分类分析,从内因与外因、偶然因素与必然因素、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多个方面,去思考高三(成长)历程中消极因素的存在意义以及消极与积极的转换问题。但目前,更多的学生还是在泛泛而谈、空洞抒情。

复习建议:个性化写作风格要为大众所接受

基础知识化整为零,日积月累,在实现了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依据语言的规律去盘活知识;阅读训练要有时间意识、文体意识、题型意识,以不同文体相同考点为经纬线建构阅读路径;写作提升应注重与阅读的结合、与时代生活的联系、与思维训练的关系,形成大众接受的个性表达风格。

文:梁洁颖 图:受访者提供 来源:贵州都市报 编辑:张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