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荣耀中的诗意彩瓷 | 喜雅学术

 alayavijnana 2017-09-15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

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

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

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

——《石潴》 唐·李群玉


初识“长沙窑”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湖南澧州人,晚唐重要诗人,与齐己、胡曾被列为唐代湖南三诗人。他也因为上面这首被收录于《全唐诗》的《石潴》(石渚),被认为是考察和记载“长沙窑”的第一人


1956年,湖南省文管会在调查长沙西北约25公里的铜关镇附近石渚的瓦渣坪时首次发现一类窑址,1957年,古陶瓷学家亲自前往调查并定名为“瓦渣坪窑”,又称,“望城窑”“石渚窑”“铜关窑”,统称“长沙窑”



其实,长沙窑历来在文献中缺乏记载,故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为人所知。而与它同处湘江上游沿岸的“岳州窑”,则早在唐代就已经被“茶圣”陆羽评为唐代六大青瓷窑的第四位。


真正让长沙窑“声名大噪”的,是1998年在印尼发现、打捞的“黑石号”沉船与其中满载着的运往西亚中国货物。这艘阿拉伯式的缝合帆船,在海底沉睡了11个世纪之后重见天日,船上除了少量金银器外,共有67000件瓷器,其中,长沙窑瓷器的打捞数量占了56500多件。成为了对重新认知长沙窑彩瓷、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广东窑青瓷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段。


“黑石号”复原模型


“黑石号”中长沙窑碗


内供外销,大唐盛世起伏与共


隋末,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发动晋阳兵变,次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即位后,开启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唐朝初年,对内,为了巩固统治,政治上采取了缓和矛盾、奖励农耕、发展经济等政策,使得社会经济好转,发展稳定。


对外,采取开放政策,与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十分频繁:

广州、扬州、明州设“市舶使”,负责检查管理出入三商业港口的船舶,掌管蕃货、海舶、征收关税、收购政府专卖品、照管外商;

对于来自宁波、扬州、广州等港口的海舶与贸易,只收薄税

颁布“圣旨”保护蕃商利益;


空前强盛的唐帝国不仅在造船、航海技术、海上交通上相当发达,对外贸易亦十分繁盛。迄今为止,在国内近十个省、国外十多个国家或地区发现、出土的数以万计的长沙窑商品瓷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长沙窑的产品,已经具有非常明确的商品化特征,对内有着大量的传统日用品造型;


青釉茶盏子


青釉瓷碗


灰白釉瓷枕


绿釉瓷“熨斗”


对外设计各种针对不同销售市场的元素产品,如异域风格的摩羯鱼、胡人、花叶、飞鸟纹路。


与“黑石号”上贸易瓷同款的西域图样瓷碗


带有胡人形象贴塑的褐釉注子


娑罗树贴塑装饰的褐釉注子


承前启后,华丽彩瓷


长沙窑在我国的陶瓷装饰艺术发展中的突出贡献:釉下彩的大规模生产。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使得北方遭受战祸,大量北方工匠南迁,向诸如长沙窑此类的南方输送了大量来自北方的先进陶瓷工艺,再结合原有的青瓷工艺,由此创制出了釉下彩绘贴花的新型瓷器。


其中,长沙窑虽不是釉下彩绘技法的首创者,但却是将这一技法大规模发展的首个瓷窑。它发展自南方的釉下“点彩”技术,从早期单一的釉下褐彩逐渐发展成后来的釉下褐、绿彩,釉下褐、蓝彩,使得图案的表现力进一步增强。


南方吴、越青瓷风格的点彩烛台


釉下褐绿彩注子


釉下彩瓷器


釉下彩烛台


长沙窑在我国的陶瓷装饰艺术发展中的突出贡献之二:高温铜红釉的首次创烧


铜作为工艺品致色剂等使用有悠久的传统,在中国,早至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就已经用铜致蓝色。 汉代(公元前202-公元220),铅釉陶中以铜致绿色


最早铜为致色剂在高温中烧制铜红瓷则首创于唐长沙窑,这种技术在中国陶瓷烧造技术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说是后世尤其是元明清三代官窑瓷器中“红”的发色的开端。


“黑石号”中的长沙窑铜红釉上彩瓷



兼容并包,世俗意趣


据初步统计,唐代长沙窑产品已经有四十多个品种,一百多个式样规格,凡日常生活用品几乎应有尽有。除了各类壶、瓶、茶具、碗碟折射出唐代追求茶酒文化的平民喜好外,还创造性将山水、人物、花鸟及诗文书法运用到了陶瓷装饰上,透露出一股浓郁的世俗意趣,这是在其他窑口中不曾出现的。


彩绘佛塔


彩绘孔雀


长沙窑遗址出土的器物中,带题诗的共190多件,不重复的诗文共60多首。除了少部分能在《全唐诗》中找到对应的文人创作,其他均出自民间。有的抒发离愁别绪,有的感叹世态炎凉,有的表现男女爱情,有的反应商贾活动,有的宣传伦理道德,有的反应饮酒文化,有的写边塞征战,总之,反映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鸟飞平无近远,

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

  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带有褐彩诗文的瓷枕


瓷壶上的“仁义礼智信”


长沙窑自8世纪(上限为唐初,即7世纪)兴起后,在9世纪中叶盛行。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唐代末期,黄巢起义


战祸与暴敛不仅使得本国社会动荡,也使众多外商遭受劫杀,使得内外商品经济与贸易都大大受挫,长沙窑在内被周边崛起的青瓷产业所替代,于外又遭受市场的萎缩,终于晚唐五代之际(10世纪初期)衰落,整个的兴盛与凋敝过程与大唐王朝的社会历史大轨迹是一致的。


它与士大夫无缘,又不见经传。虽只是老百姓使用的日用瓷,却与越窑一起同为当时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从各港口出口,远销各国。


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记载了一世平民的心声和世事观,也见证了一个王朝由盛事走向灭亡的浩荡历程。


| 作者简介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