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 瑜伽因其独特的魅力风靡全球,深受练习者的喜爱。瑜伽给身心带来有益的影响越明显,大家就越容易掉以轻心,用错误的方法练习体式,最后造成肌肉、软组织的拉伤,关节、脊柱甚至神经系统的损伤。凡事皆有两面性,瑜伽确实会带来很多益处,可错误的练习会带来哪些伤害呢?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瑜伽损伤? 任何运动都会有损伤的风险, 跑步登山会有脚部和膝关节损伤, 打羽毛球篮球会有手臂关节以及腿部关节损伤, 游泳会有游泳肩、蛙泳腿以及下腰痛的损伤 …… 当然,瑜伽体式练习也不例外, 瑜伽以疗愈著称, 但体式的练习也并不是百无禁忌, 错误的练习方法和态度, 同样会有产生损伤的风险。 为什么说任何运动都会有损伤的风险呢?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从运动损伤学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说,人体的训练需要遵循适宜负荷原则来获得超量恢复。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简单的运动,都会对机体产生刺激,并发生微细的损伤,而机体正是在修复这一微细损伤的过程中,获得机能的提升。但一旦超过了适宜负荷的点,就会给机体带来难以修复的损伤。负荷由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组成。 因此,希望大家能带着这个共识将这篇文章读完: 只要是运动就必然会存在损伤的风险 关键在于度的把握 瑜伽起源于印度,是东方最古老的健身术之一。瑜伽广义上属于印度六大哲学派系中的一大哲学体系,从现代体育观点来看,是一种集呼吸、冥想、体位为一体的身心结合的锻炼方法。现代瑜伽体式的练习包含了柔韧、力量、耐力的练习,既可以强身健体、健美塑形,又能疏通经脉、活络关节、提高心肺功能等。练习者还能通过瑜伽这一优雅、温柔的运动调节性情、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随着练习瑜伽的人越来越多,对瑜伽误解也越来越多,各种原因、错误的体式练习导致了损伤事件的发生。很多期刊都曾报道过瑜伽体式练习的运动损伤,避免瑜伽体式练习的损伤,需要更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暖身准备活动是任何运动前所必须的 从事任何的运动前,身体都需要有一个“预热”的过程,让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逐渐地适应我们的需要,这就是准备活动的重要性。特别指出的是,关节与韧带是最需要逐渐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状态的。 而瑜伽体式的练习是动态拉伸与静态拉伸相结合的运动,加上我们的练习多在早上,而早上是全身组织粘滞性最大的时间段。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很容易造成肌肉等软组织的拉伤。 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带着觉知去练习 瑜伽体式不是万能妙方,不是几个动作就可以通用的解决一个问题。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力量、柔韧性、关节活动度等等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差异。如果你没有根据自己的状况去选择适合的练习方法,结果可能适得其反。长期以往,错误的练习方法可能会给所支撑的关节带来慢性的磨损。 瑜伽中每一个体位也都是经过精心严格的设计,然而,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动作,而是要在体位中,遵循顺位的原则,启动全身每一条肌肉,不断努力的调整,去开发身体的潜能与觉知。 瑜伽要用寂寞来换体位的繁华 我想瑜伽如此受到欢迎的原因,可能还有它那些极具挑战性又充满吸引力的高难度体式。在不少人心目中,能完成令人目眩的高难度体式,瑜伽习练的水平就越高,能力就越强。于是,不顾及自身条件盲目的挑战高难度体式。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体式是非常困难的。每个人的身体结构和体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如果没有长期有规律习练瑜伽体式的基础,一下子想要达到或完成高难度瑜伽体式,非常困难。如果超越自己的能力范围,强行去练习,就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逼迫身体超越最大极限时,会产生反效果 对于过度的练习,一个体现在练习的量,一个体现在动作幅度。练习过量导致了损伤,比如当你刚开始练习穿越时,希望能获得轻盈的跳跃,你可能会反复的在垫子上练习跳跃、穿越,最后造成腕关节软骨的磨损。另外,过度的练习还会引起身体的疲劳,这样不但起不到健身的作用,反而会使身体陷入深深的消耗当中,影响身体健康。 在瑜伽课堂上,老师会要求学生来到自己的身体极限去保持体式,或者说不断的去探索自己的身体极限。然而,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个身体极限的位置由你来定,不是老师的强迫,也不是其他同学的比较。我们在做瑜伽练习时,应该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练习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动作幅度越大越好,所以一定要做好度的把握。 你需要一位专业的瑜伽老师 对于初学者而言,瑜伽并不适合自己单独练习。找到一位专业的老师,教导你如何正确练习,会助你在瑜伽之路上少走弯路。 一项由哥伦比亚大学内外科医师学院在《国际瑜伽治疗期刊》发表过一篇研究调查,他们访问了三十四个 国家,超过一千三百位瑜伽练习者给予了回应。而这些受访者有高达68%的人认为瑜伽伤害的起因是因为教师的经验不足。 因此,找到一名专业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来带领你练习瑜伽,向他学习正确的练习方法也是极其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