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觅五代柴窑,现芳踪何在?

 Bao5685 2017-09-15

古玩鉴藏没有如果,只有是与不是,对与不对,就该黑白分明。








形容柴窑作品美轮美奂决不过分,历

代文人雅士都为它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乾隆帝在咏柴窑枕中写道:“千年火气

隐,一片水光披”。是说火气退尽釉面

沉静,如披上一层洁净如水的华衣,

这正是木柴燃烧挥发物与釉面化合而

产生的特殊光泽。


银光流泻、洁净如

水正是对柴窑器物釉面光泽的写照,

宋代以后用煤烧出的瓷器是发不出这

种迷人光泽的。柴窑器物就是用木柴

烧制而成的,不过陪葬品受磷沁后更

能强化这种光鲜如水的色泽。


欢迎关注公众号:古玩大江湖

 这里所说的“柴窑”是专指五代后周御

窑而言,现代作品中常见标有‘柴窑’

的器物,这个‘柴窑’则是专用木柴烧

制的仿古器物了,其釉面与其它品

类相比特别鲜亮,火气大,缺乏古

瓷那种深沉滋润的韵味。


 柴工艺精湛,那种整体美给人的震撼

简直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述,是冲击、

是感慨还是无形的渗透,实在难以理

清。总之,实物上手总会令人荡气回

肠为之一震,强烈的激越感油然而生。

这种激越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天籁

音符,是一种感悟超美的激情迸发。



五代工匠在生产力并不很发达的情况

,凭手工能作出精湛如斯的作品,

实在不可思议!在今天生产力高度发

展的情况下,能否做出同类作品还是

未知数,起码至今还未发现仿品能达

到疑柴薄胎器工艺水准和神韵的器物。


景德镇现虽有专制薄胎器物的厂家,但

作品瓷化程度高,釉面的火气显而易

见,无法与古旧器物相比,再说现代

工艺师制作的薄胎器价值高的惊人。

笔者曾拿作品以定做为名找景德镇

瓷商,他们说不是景德镇所产,现

在景德镇也“不做这种东西”。


 胎釉皆薄的柴窑薄胎器是不断改进工

艺制作技术的结果,是柴窑器中的精

品,是专供皇室御用的作品。明早期

曹昭的《格古要论》详细记述道:“柴

窑出北地河南郑州,世传周世宗柴氏

时所烧造,直谓之柴窑。


天青色,滋润细腻,有细纹,

多是粗黄土足,近世少见”。


由此看来,柴窑作品除薄胎器外还应

包括粗黄土胎,铜口土足等不同厚度、

不同类型的作品,这点应是可以确认

的。因此,那种绝对化的薄胎厚胎之

争是大无必要的,也是违背事物发展

规律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