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德镇柴窑的魅力

 天宇楼33 2017-04-27



    其实,柴窑器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从烧制角度来看,首先要归结于成本。比如烧窑用的柴火,虽然唐代始烧用的是杂木,但杂木的缺点很明显,烧制后窑内温度无法达到高温瓷的标准,所以只能烧软瓷。直到清代,景德镇的匠人们发现用松木,特别是富含松脂的马尾松,燃烧后温度可以达到1300度以上,这才烧出了硬瓷。

    更让人惊喜的是,松木燃料不但火焰清净、不含硫磺,容易形成适合瓷胎的窑内「烧成氛围」,且燃烧挥发的松脂能与瓷器的釉面充分融合,成瓷后,釉面温和油润。这种由浓厚油润感而产生的特殊玉质效果,也正是柴窑瓷所独有的、最为称道的地方,所以几百年来业内公认:只有用马尾松烧出来的瓷器才称得上真正的柴窑瓷。可马尾松的价格非常高,景德镇有得天独厚的成年马尾松资源,而像这种体量的大窑,烧一窑就需要28至30吨的松柴。所以,如果没有相当的投入,没人敢轻易动火。

    此外,柴窑这种古老的烧瓷方式难度相当高,虽然一窑的成败取决于柴、火、窑之间的关系,但起关键作用的一定是人。所谓「看窑烧窑」,靠的是眼力,凭的是经验,装钵、满窑、烧窑,乃至进柴时一捧柴的重量、歇火时截窑门的时机都有说道。不仅把桩师傅,也就是烧窑的总指挥,要有几十年大窑把桩的成功经验,每个环节都要有功力深厚的老师傅掌控才能放心。

    现在窑上的把桩师傅整套班底也磨合的非常成熟。而且,想要把这么多老师傅凑在一起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像这种规模的窑,如今在景德镇也并不多。

    除了柴与人的因素,柴窑烧一窑的耗时也相当长,一般大窑从满窑到开窑,大约需要一周时间。满窑2天,烧窑根据季节的变化有所调整,比如夏季空气潮湿、升温慢,秋季凉爽干燥、升温就快,这也直接影响到这一窑的成品率,所以柴窑有「七死八活九翻身」一说,这也是文章开头提到为什么我们特别重视这一窑的原因。大概经过28至30几个小时烧制后,再歇火自然冷却2至3天才能开窑。

    满窑、烧窑、歇火以外,前期的准备工作也相当繁琐。因为烧柴,就会产生木灰,所以为了防止窑内落灰粘到器物表面,需要事先装入经过预烧的匣钵才能烧制,气窑电窑则无需考虑这些。在装入匣钵之前,要预先在钵底撒一层石英粉或稻谷壳灰,也叫「匣钵垫渣」,为的是防止器物与匣钵熔结粘连,还要放置一块与底脚相适应的俗称「渣饼」的垫片,但有的器物装入耐火度高且底部平坦的匣钵时,也有不用渣饼的。而上了釉的大型坯体装入匣钵时,则必须利用支架或支钉,器物之间或器物与匣钵之间还必须用刨花塞紧,使其平稳,以防止倾倒或未装平稳而发生变形。

   此外,匣钵使用前的处理、一钵装多件怎么装、匣钵之间如何防止射火等等,大大小小的讲究和工序,都必须由经验老道的师傅亲自把控,这些也仅仅是满窑之前的准备工作而已。

    可见,从泥土到素坯,再到您手中的器物,一件柴窑瓷经历了怎样的琢磨和造化。而景德镇的制瓷匠人们却把所有这些外人想不到的无数细节和难点,都藏在了背后,烧在了瓷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