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烧盖碗是智商税?还是真有这个价值?看完3个问题,就很清楚了

 小陈茶事 2022-04-2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收到一位茶友的提问。

柴烧盖碗除了独特之外,它和白瓷的区别或者优势在哪?

一众茶具里,柴烧盖碗的个性很突出。

它拥有古朴质感,独一无二,用柴烧盖碗泡茶,不必担心撞款。

再加上,手工拉坯,入窑柴烧出来的盖碗,重量轻便,泡茶过程更易上手。

谈及两者之间的区别,柴烧的最大特色是天然上釉,而白瓷盖碗是人工上釉。

类似漂白纸和本色纸的区别,各有风情。

柴烧盖碗,一窑千变,各不相同,风情万千。

白瓷盖碗,简单素白,经典百搭,性价比高。

泡茶时从实用性出发,一个盖碗只要确保容量适中、器型标准、坯体轻薄、出汤流畅,便能达到“好用”的要求。

但从审美角度看,各花入各眼,没有统一标准。

身边有朋友聊到,她在买茶具时,还是更钟爱彩绘,总感觉柴烧出来的盖碗颜色太单调。

这倒也正常,毕竟,审美偏好是比较个人的。

青菜萝卜,各有所好。

但要注意,审美偏好≠审美判断,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就像有的人不爱吃榴莲,对其避之不及,闻之生畏,但这一点儿也不影响榴莲在水果界的江湖地位。

对茶具的欣赏,亦是如此。

抛开个人偏好不谈,从客观的美学欣赏角度看。

不经上釉的柴烧器物,拥有很高的工艺美学价值。

柴烧之美,妙不可言!

《2》

一、柴烧之美,体现在哪里?

不经上釉,直接柴烧出来的器物,古朴之简。

在自然的鬼斧神工创作下,柴烧出来的盖碗、茶杯等,拥有不少精妙的美感。

比如,自然落灰釉

没有上釉的素坯进入柴烧窑后,木材在燃烧过程中会出现不少灰烬。

这些灰烬随着温度升高,会慢慢沁入胎中。

在持续高温柴烧下,胎体表面的落灰越积越厚、越积越多。

当温度达到顶峰时,木灰烧融,此时会自然形成各式各样、斑驳陆离、丰富多彩、浑然天成的落灰釉。

比如,泪釉

自然落灰釉的釉面厚薄,由落灰数量决定。

落灰越厚,釉面越厚。

随着柴烧入窑的时间延长,在持续高温下,落灰越积越厚,坯体本身无法挂住过多落灰时,会沿着杯壁往下流。

像冰雪融化那般,形成泪釉、积釉。

这些天然形成的波浪状线条,形似层层叠叠的山峦,值得细细欣赏。

比如,翠底

当柴烧盖碗杯壁的泪釉数量积累足够多,积满杯底后,会出现神奇的转化。

落入杯底或碗心的灰釉会转变成剔透的翡翠色。

当你在把玩柴烧器具时,杯底这处亮眼的“翠底”娇而不媚,风情又艳丽!

再比如,金属光泽

没有上釉的素坯,进入柴烧后,素坯自带的金属会被逐渐还原到釉的表面,形成偏灰或偏金色的金属光泽。

看起来古朴、大气、浑厚。

迎着一束光看去,像是琉璃瓦镀上一层金辉那般,颇有质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火痕

火痕,即柴烧盖碗被火吻过的痕迹。

当达到一定温度时,焰火的颜色会逐渐影响到胎体表面。

逐渐形成或红、或橙、或黄的渐变色。

这样的丰富色系,哪怕是经验再老道的调色绘画师,都未必能复刻!

《3》

二、柴烧盖碗为什么难得?

和常见的白瓷盖碗相比,柴烧盖碗的市场价会高出不少。

因为它的制作成本不低。

在耗材上。

传统柴窑加工出来的器物,单单是木柴支出的成本就不会少。

先讲一组名词概念区分,柴烧器≠柴窑器。

柴烧出来的器物,不经上釉,釉面花纹全部依靠天然成型。

而柴窑仅仅是针对入窑加工时,使用木柴烧窑,不强调人工上釉与否。

原本烧一次柴窑就比气窑的开支要更多,而不经上釉的单纯柴烧,为了确保落灰釉的成型,烧制时间长,比柴窑的成本支出更多。

在茶具界,柴烧出来的盖碗,可谓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在耗时上。

制作柴烧需要更加漫长的烧制时间。

柴烧的瓷坯在入窑之前是没有经过上釉的,自然落灰釉的形成,全然是借助木柴燃烧过程中积累在胎体表面的木灰。

在高温作用下,慢慢转化成自然釉面。

要想让柴烧盖碗表面结出漂亮的落灰釉、泪釉、翠底等,需要更长的烧制时间。

唯有烧制时间充足,才能成型。

所以在成本上,柴烧和普通器物的烧制时间不可同日而语!

在人力上。

烧柴盖碗在入窑后,在漫长的烧制期间,需要有技术经验成熟的烧窑师傅不间断地盯着。

既考虑经验和技术,又考验耐力和体力。

需要不断投柴入内,加柴的速度和方式、薪柴总类、天候状况、空气进流量等细微因素,都会影响窑内作品的色泽变化。

稍不留神,就会出现大量次品与残缺品,马虎不得。

考虑到不同升温方式,不同窑位的摆放会形成不同的烧成效果。

所以,即便同属柴烧作品,加工也有高低之分。

再加上为了制出精品,每次入窑数量还不能太多,无法实现量产。

投入大、成品率低、难以量产、精品难遇,种种因素相加,决定市面上的柴烧茶具,颇为珍贵难得。

只可遇见,难于预见,可遇不可求!

《4》

三、真假柴烧盖碗应该如何分辨?

首先,看釉面。

自然落灰形成的釉面,哪怕造假手法再高明,也难以假冒。

素白的瓷坯在柴烧后,形成的落灰釉、泪釉、翠底、金属光泽等图案花纹统统是随机出现的,完全不可预料。

釉面有深有浅,亮度不一。

每一个柴烧出来的作品,釉面都是独一无二的。

要是人工上釉形成的花纹,肯定和天然花纹看着有差距。

其次,看手感。

柴烧器物在茶具圈内是出了名的成本大、舍得投资,一切细节统统要求尽善尽美,追求精品。

所以,在入窑之前,柴烧盖碗的坯体大多以手工拉坯制成。

泥料好,修坯细致,手感轻便。

拿到手上时,出水过程非常流利、顺手、好用。

而低成本假冒出来的假柴烧,大多还是以机器拉坯为主。

在观察碗壁时,明显没有手工拉坯那么轻薄。

并且,从盖碗的底足到碗口,容易存在“头重脚轻”的问题。

上手一试,就能察觉出来不对劲。

最后,看颜色匀称度。

柴烧盖碗的颜色古朴,最终烧出来的成色,浓淡深浅不一。

就像天边的晚霞,变幻莫测。

有的偏浅黄,有的偏黄褐、有的像是层峦叠嶂的远山黛色。

深深浅浅,自然过渡。

如果是人工调色上釉,那么,难以复刻出这种泛有金色质感的古朴渐变色!

《5》

柴烧出来的器物,非常耐看。

很多时候,虽然乍一眼看去,它或许不如色彩艳丽的彩绘、斗彩、青花、珐琅釉那样惊艳。

但它却拥有一股沉着、质朴、本源的自然美感。

可供人细细地、循序渐进地,由外往内陆慢慢欣赏。

这种自然形成,朴拙大气的质感,能成为茶桌上的一道风景线。

朴素无华,但又百看不腻。

这般大道至简的风格,只有懂得,才能更好的赏鉴!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