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叶———艾火能灸千百病

 包羲老子 2017-09-15



艾叶———艾火能灸千百病

【性味】味辛而苦,性温,归于肝、脾、肺经。

【功效】散寒温经,止血止痛。

【药论】端午节时值初夏,天气开始炎热,又多雨潮湿,细菌繁殖快,容易患多种疾病。我国端午节有家家户户挂艾叶的习俗。因为艾叶具有芳香气味,可驱逐蚊蝇,清洁空气,消除病毒,保持居室卫生,起到防病辟邪与保安康的作用。因此古时也有人称端午节是卫生节。在我国盛产优质艾叶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

艾叶现在普遍成为中医灸法所用之原材料。火本无体,因着物而为体。此物由于它的辛散温通,燃后火力深透,且其烟清香化毒,因而数千年来一直是人们喜好之物,其他的任何物质都比不上它。灸法虽属外治,然涉及各科,故李时珍谓艾火能灸百病。若加入硫磺少许,灸治各种风病寒疾,其效甚良。其实艾灸的好处还不止这些,它也是打发时间的好东西呢!平时我们看电视,没事的时候你就可以找个重要的穴位,比如足三里穴,然后放上一片姜或者直接就用艾条在上面灸,当我们舒舒服服地看完两个小时的电视之后,基本能灸上二十八壮了,如能坚持一个冬天,来年的身体一定比目前健康很多倍。相传日本德川时期,江户万兵一家三代皆过百岁,他们的长寿秘诀就是这样。

艾叶之用,不独灸烧烟熏,尚可浸洗搽,可泡酒内服,用途广泛,效能可期。倘若内服,不仅可治下焦虚寒之证,亦治全身之疾病。如果是用来止吐血,则宜生用,取其辛开以疏经络之壅。然温升之性,必与上溢之证不合,故古人有四生丸之制,以柏叶、荷叶、生地黄之清肃下降为主,而反佐以艾叶之辛温,欲其同气相求,非艾之一物可以止上升之吐衄。张山雷说:“其治下痢,则以里寒泄泻而言,辛温升举,固其所宜。”问题是,艾叶之性辛温升散,它是通过什么方式而能归于下焦并治在下之证的呢?

本草药理有这样一个推论:极苦通小肠,淡渗利膀胱。为什么说极苦通小肠呢?因为极苦之物可通于胆经,然后可随胆液下渗至小肠之间,并发挥苦味之开通破泄功能,所以说极苦通小肠。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苦味是心的本味,心与小肠相表里,一般的苦味,它先入于心而发挥药理作用,已无力再下达小肠之位,只有极苦之味才有足够的药力,使得它在到达小肠之后,还保留着有效的药理作用。或者,“极苦通小肠”是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同时进行的。同样的道理,艾叶内含挥发油最多,其味苦而大辛,辛即入肺,大辛即能通达大肠以治在下之虚寒泄泻。当然,艾叶并非补品,病家下痢,其内必是甚虚,古时用艾叶合阿胶共治此证,即是取其温补同治之理。同时,阿胶之质重濡腻,亦助艾叶以达下焦病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