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参———大补元气第一品

 包羲老子 2017-09-15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归于肺、脾、心、肾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增智。

【药论】根据宋·洪迈《夷坚志》的记载,洪辑的幼子佛护三岁的时候,得痰喘病,医不能治,凡五昼夜不乳食,很是危急。其妻梦一妇人教以服人参胡桃汤于是急取新罗人参寸许,胡桃一枚,还没来得及剥去胡桃皮,就急忙地煎成汤,才灌儿一蚬壳左右,就不觉得气喘了,再进汤药不久就醒过来了。第二天再煎汤的时候,由于时间充足,于是剥去胡桃皮,取净肉入药与服,没想到其喘竟然反复发作。这才知道昨天的治疗方法才是正确的。此药不载方书,按人参定喘,而带皮胡桃则敛肺也。

哪种参才是真正的人参?这在中药界还没有定论。但是,汉代张仲景所用的人参,并不是我们现代所用东北长白山的人参,更不是高丽参。那个时候东北地区还不属于汉王朝所管,张仲景不可能用进口的人参。那他用的是什么人参?用的是上党地区五加科的一种植物。上党地区就是今天的长治,山西晋东南地区在汉代,晋东南地区有五加科的人参,也有桔梗科的党参,人参和党参不是一个科属的。五加科的人参和今天长白山的人参作用有什么不同呢?上党地区的五加科的人参,既有比较好的补气作用,也有很好的补津液作用。后来人们认为上党的人参就是党参,这是一种字面的误解,其实上党人参已经绝种了。正因为已经存在不是同一品种的缘故,则《神农本草经》(《本经》)里面对人参药性功效的描述对我们现在的临证指导就显得不是那么具有实际意义了。当今世上,我们认为正品人参当属辽东等地长白山上的参,再其次就会用西洋参来代替,但疗效肯定是不一样。

人参一物,当属高密度能量一类药物,它们的补益能力随其硬度而不同,越是硬的其效力越强,如高丽参就是;而越是软的其效力就越差,如党参就是。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其内在贮藏的能量越多,其密度就越大,则其硬度就越强,效力就越好,这个就类似于钻石与木炭一样,尽管组成的物质都是碳,但其内在之能量及排列不同,所以就出现这天渊之别。并且,这些能量在进入人体后能很快释放并被人体吸收,所以就表现出极强的补益效果来,自古医家回阳救逆都用它。

我们已经知道,人参是一味补气能力极强的药物,并且,人参与附子配伍,常用来回阳救逆,用来救治身体极其虚弱而将死之人。问题是,在数千年前,我们的先哲们是怎么认识并应用人参的呢?

如果你亲眼看一看人参的生长形态,相信它那五叶对生的奇特形象,你是不会置之不理的。懂得五行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具有“土”象的强烈的自然信号。如果你再看看人参的根,你将会更加惊奇,它那色黄、气香的五行属性,与它的叶子,竟是如此的一致。至此,相信你一定会想尝尝它的味道。试了才知道更不得了,其味微苦而带甘甜,这不正是火生土之义吗!要知道,人的五行属性也是土!

我们知道,人与一般动物之确实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共性,但这些共性并非绝然相同。比如,人与一般动物都有脑袋,都具有思维这一共性,但二者之间是无法等同的。至少,人具有反思的能力,懂得向自己问个为什么,但其他动物就做不到了。假如一个小猪生病了,它并不会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得病并由此发展成为猪的医学系统。但人却恰恰相反。人具有反思的能力,而这种反思的能力并非来源于人类的脑袋,而是人的心灵。动物虽有心脏却没心灵,而人却得到造物主的偏爱。《圣经》上说上帝造人之后,给人吹了一口气,人就活过来了,也许这口气就是人的灵气吧。人具有心灵,具有反思的能力,如果你仔细分析一下心、思、灵这几个字,你会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属于五行中的火。正因为有这些“火”,才有我们今天的人类。

人是万物之灵,而人参则可以说是植物中的灵物!人参除了不会走动外,几乎和人差不多了,否则先哲们为什么称之为人参呢!现在回想起来,先哲们用人参大补元气而回阳救逆,那可是洞察天地之所得啊!

我们知道,最具生命特征的功能就是新陈代谢。在现代药理看来,人参能够对多种物质的代谢产生有改善的影响。正因为人参具有这些改善人体的功能性活动,所以一直以来被中医誉为“补气圣药”。当然,人参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这在中医的范畴里常被称为是增强人体的“正气”。

徐灵胎认为人参也只不过是草根而已,与人体截然不同,为什么它能够骤益人的精血呢?这是因为人参属于升提元气的药物,元气下陷,就不能与精血流贯,人参能把它提起来,这就像火药藏于炮内不能升发,则以火发之。如果炮中本无火药,就算你把炮投入火中也不能发。这就是补益的真正含义。

本来气与阳皆属无形之物,以有形的本草补无形的气阳,本草的药物们又怎么能直入于无形之中而直接补益它们呢?所以,大凡补气补阳之药,其补之药理皆是主要开发人体中潜伏的阳气,尽管有些药物确实具备补益物质,但这对于它们在发挥药理时的作用来说,简直就是芝麻对西瓜。因此,无论是毒药也好,补益类药物也好,均须慎用,更不可滥用乱投,毕竟“是药三分毒”啊!

(唐容川)认为:《本草纲目》载人参歌曰:三桠五加,背阳向阴,若唐宗海来求我,椴树相寻。其所听闻的人参,也说它是生于辽东树林阴湿的地方。有人工种植的,也必须在阴林里面种植。由于人参生于阴湿而禀水阴润泽之气,故味苦甘而有汁液,生发出来的三桠五叶都属于奇数、阳数。此苗从阴湿中生发而出,是由阴生阳,故于甘苦阴味之中别有一番生阳之气。此气可以通过品尝而得到。人身之元气由肾水之中以上达于肺,生于阴而出于阳,与人参由阴生阳的道理相同。所以人参大能化气,气化而上出于口鼻即是津液,人参生津之理正是这样,并非只是从其味而已。水据五行属北方,人参生于北方,秉水中阳气,与人之气化相合,所以大能补气。不只人参是这样,凡一切自然药物都应当追寻它生发喜好的原来地方而后它的药性就可以通过推理而知道了。

邹澍(邹润安)认为凡本性属于阴的自然药物,都是喜高燥而恶卑湿的;凡本性属于阳的自然药物,都是恶明爽而喜阴翳的。这些都是生物体所遵循的阴阳平衡的生命法则。人参之所以不生于潮湿污下的地方而生于山谷,是因为其体属于阴而至于人参又偏生于树下,而不喜风日,则是因为它属于阴中之阳的缘故。在人体五脏之气,以转输变化为阳,藏而不泄为阴。这是什么意思呢?肺主出气,肾主纳气,心主运量,肝主疏泻,这些都是脏气的变化。肺藏魄,肝藏魂,心藏神,肾藏精,这些都是脏气的藏守。惟人参为阴中之阳,并且它的药力很厚,它的性能也很专醇,所以既能安精神,又能定魂魄,总之就是阴阳五脏都能够补益,《本经》说人参补五脏的证验就是这样。

张锡纯认为:凡药物属于性热而又体质干燥的,都生于热地,例如桂、附之生于川广者就是;凡药物属于性热而又体质濡润的,都生于寒地,例如人参之生于辽东山阴者就是。这是由于其本性既热,如果再生于热地,则热上加热就会把它的津液蒸干而不能再保其濡润之性了。且既名为人参,必能参赞人身之气化而后名实相符,人身之气化,就是阴阳俱备的。有些医家因人参生于阴寒之地,就说它是偏于补阴的,很明显就是在这个方面没有细心地审察,所以才说出这样以偏概全的话。

关于补益类药物的用量,陈士铎归纳说:“补阴之药与补阳之药用之实有不同。补阳之药,可少用以奏功,而补阴之药,必多用以取效。以阳主升而阴主降。阳升,少用阳药而气易上腾;阴降,少用阴药则味难下达。”

陈士铎的论述很有道理。总的来说,气属阳类,补气药亦当以少用为宜,但也有多用的时候。仍以人参为例,人但知人参是补气的圣药,而不知其更善生血,但知人参滋壅,而不知它也善于宣通。如此相变,皆因其量变所致。人参气味俱薄,能升能降,但其阳多于阴,故总能以升为首要。倘若多用,则其无力上升,故而降下。究其原因,人参质重,其上升之力非来源于自身的轻浮,而是来源于其中的气味。

同样的道理,人参若是少用,则其性必升而专入于人体气分,自善补气;倘若多用,则其药力宏厚而自能下达,转而善于生血。究其用药之初,当是先入气道,此后不久,则阳而生阴,人参由缓至速地进入血分,且又以微苦而入于心经,合则使血速生。因为天地之道,就是阳根于阴,阴亦根于阳。无阴则阳不生,无阳则阴不长。血不能直接而生,皆由气化而得,人参至善补气,故亦至善生血。倘若用于补血药物之中,则不必如此大用人参,其速亦更快矣。

陈士铎谓本品助以山茱萸、熟地黄等纯阴之药,使阴中有阳,能更容易地生血生精。他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其又谓人参多用则善下达肾经之间,此亦属先人之见。因为人参以根部入药,则根据“部位归经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它自己本身就能直达肾经,多用则更善下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