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淡汉代琥珀 第三章 汉代琥珀艺术品的价值和器形种类(2017-08-26初稿版)

 象島閒人 2017-09-17

       约公元前2000年开始,精明的地中海商人来到波罗的海地区购买琥珀,运回地中海向贵族们换取同等重量的黄金,从此开辟了“琥珀之路”,琥珀也被称为“北方黄金”。然而琥珀进入中国的时间相对比较晚,大概在西汉建立以后,开始通过贸易等方式陆续进入中国,并被皇室、贵族享用。


 

第一节    汉代琥珀制品的价值


       在汉代,琥珀原料只能通过贸易或外交等手段从国外进口。在汉初还未打通丝绸之路的时候,其琥珀原料能进入中原的数量非常稀少。其本身在欧洲就被誉为“北方黄金”,至少与黄金等价,又因千里迢迢通过贸易等方式进入中原的数量相当有限,故其在当时的价格是相当的昂贵。所以作为成本非常高的奢侈品,仅供皇室、贵族才能使用。这一点从南北朝时期的史料记载中可见其珍贵性:

       南朝 · 梁 · 萧绎的《金楼子》卷三《说蕃篇八》:“……每明帝有所诛杀,(王遥光)必先取其名。明帝大渐,托以后事。后主疑焉,常就王索宝物,王奉琥珀盘螭二枚,枚广五寸,炯然洞澈,无有瑕滓。后主怒云:‘琥珀者,欲使虎来拍我也。’仍匍匐下地作羊行,遂动心疾,有时著衣祫[xiá]而伏地。……”

       南朝 · 梁 · 萧子显的《南齐书》卷七《东昏侯纪》第104页:“潘氏服御极选珍宝,主衣库旧物,不复周用,贵市民间金银宝物,价皆数倍。虎魄钏一只直(同值)百七十万。”一件琥珀的手钏竟然要一百七十万钱,在这当时可是一笔巨款,可见其价值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故在当时多为皇室、贵族所使用。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琥珀辟邪兽


       另外,2016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震惊世界,出土的黄金论公斤,钱币论吨计,玉器更是琳琅满目。然而仅在刘贺墓中发现两件琥珀制品,一件是外棺发现的一颗葡萄大小内带虫子的琥珀带孔扁珠。另一件是在墓主刘贺腰间发现的一件琥珀辟邪小兽,与其一起出土的还有缠丝玛瑙、玉觽、小玉刀等一系列小物件。这些精美的小饰物死后能伴随着刘贺一起,不仅是刘贺生前随身佩戴更是他最喜爱之物。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琥珀辟邪兽


       并且,据考古发据显示,刘贺在当时也是位收藏家,对于一位当过27天皇帝的人来说,他并不差钱,然而其墓中价值连城的财富中,琥珀制品却显得如此“寒酸”。并不是因为刘贺买不起,而是有钱不一定能买的到。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琥珀虫珀珠饰


       年代越靠前,琥珀原料越是珍贵,到了西汉中后期,丝绸之路的打通,琥珀原料开始逐渐增加。所以中国古代琥珀艺术品中,特别是两汉魏晋时期,琥珀制品基本上都是些小件饰物,虽然文献中有记载大件器物,但至少目前考古发掘并未发现大型器物。目前已知最大的一件两汉魏晋时期的琥珀制品,应该是2016年洛阳朱西村曹魏大墓出土的一件琥珀童子骑羊。然而正是这样一件大型高古琥珀制品的出土却被很多圈内藏家质疑。认为从工艺、造型、氧化程度等等都与常见的同时期琥珀制品不同。虽然没见过实物,但我个人认为考古是件非常严谨的事,不会拿件地摊货出来冒充,唯一可以解释的可能是被埋的“雷”。具体如何还等我有机会亲自上手鉴赏后再作决断。


       然而正因如此,这些精美的小器物往往被大多数考古学家、学者低估并忽略。在他们眼中,玉器才是更有价值的文物。然而这些琥珀艺术品的文化,艺术,研究,考古等等价值不亚于同时期的玉器,而有些可能更高于玉器。




广西合浦这批出土琥珀被定为被国家二级文物

其中兽形饰两件,龟钮印章一件,束腰珠两件,半圆形印章一件,圆珠扁珠各一。





第二节    汉代琥珀艺术品的器形和种类


      {出土的汉代琥珀制品多为各种形状的珠饰,如圆形、椭圆形、不规则长方形、瓶形、扁壶形、钫形、圆钮形、扇形、蓝形、长管形等,其次是蝉形、蛙形、天禄、狮子、虎、猪头形、龟、鸟、联体鸳鸯形、胜形、鱼尾形(靴形钺)坠饰,以及印章、指环、耳瑱、耳珰等。其中,又以卧兽形琥珀饰、胜形饰以及印章最具特色。佩戴卧兽形琥珀饰有辟邪的含义。胜形饰的出现与西王母的盛行相关。而印章的造型,则与汉代玛瑙、金属印别无二致。这些琥珀制品,绝大部分穿连成项链使用,与之相组合的还有来自域外的多面金珠等小饰物。}

                 以上{}内摘自《中国古代琥珀艺术》P047页




名称:琥珀小狮坠

【年代】:西汉

【尺寸】:长1.2厘米,高0.8厘米时代:西汉

【出土地】:1975年出土于广西合浦县堂排2号墓

【收藏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特征】:狮子作伏卧昂首状,前肢屈腿向前,后腿屈收腹下。制作工整,形体准确,构思巧妙,形态生动。



       琥珀兽形辟邪佩饰是最多见的,其造型神态各异,有的像狮子,有的像老虎,还有的有角有的无角。这些琥珀兽形饰造型大同小异,是汉代微雕饰物中的主力军。常见的是以单只结合其它微雕小饰物组合搭配成佩饰戴于脖子、手腕、腰间,但其组合方式并不是一种固定模式,也有用成对甚至三只以上的各种材质小兽一起搭配出现的情况,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原料的供应逐渐充足,其次又受西域文化的影响,开始加入多种元素,多种材质,多种形质的各类小微雕饰物,使整件饰物色彩更丰富,品种更复杂,装饰性更强等等。



虎魄造办处藏品:西汉琥珀辟邪兽一对(左兽长1.4厘米、宽0.9厘米、高0.8厘米、重量0.65克,右兽长1.45厘米、宽0.95厘米、高0.85、重量0.75克)      


       经历2000年,一对完美的琥珀能保存下来那是相当的不容易




扬州市邗江甘泉姚庄101号西汉全葬墓女棺出土

【名称】:串饰 

【年代】:西汉  

【尺寸】:从右往左依次

方胜形玉饰1.2*1.2厘米

壶形琥珀饰高1.5厘米;

工字形琥珀饰高0.7厘米

煤精羊高0.8厘米

扁壶形玉饰高1.3厘米;

煤精鸟形饰高1.0厘米

方胜形玉饰0.8*0.8厘米;

玛瑙管形饰长1.5厘米

玛瑙管形饰长1.7厘米;

【出土地】:1985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甘泉姚庄101号西汉全葬墓女棺中发掘出土。 此组串饰由多种材料和造型组合而成,共计九件。

【收藏地】:扬州博物馆藏。

【特征】: 小巧精细,构思新颖。小饰品多有穿孔,可穿线佩戴,尤以煤精鸟和羊制作工整,形体准确,颇具写实风格。



扬州市邗江甘泉姚庄102号西汉墓出土

【名称】:“长乐富贵”琥珀印

【年代】: 西汉

【尺寸】:通高0.8厘米 边长1.1厘米

【出土地】:1988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甘泉姚庄102号西汉墓出土

【收藏地】:扬州博物馆藏

【玉质】:   琥珀质橘红色 

【特征】:  卧兽纽琥珀印,印面为线刻阳文“常乐富贵”,边角光滑圆润,有长期使用的痕迹。


扬州市邗江甘泉姚庄102号西汉墓出土

【名称】:串饰 

【年代】:西汉  

【尺寸】:兽形琥珀高1.1厘米 ;羊形煤精饰高0.8厘米;鸽形玻璃饰1.7厘米

【出土地】:1988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甘泉姚庄102西汉墓发掘出土。  

【特征】: 此组串饰由紫晶、琥珀、玻璃、玛瑙和煤精材料制成的葫芦形紫晶饰、兽形琥珀饰、鸽形玻璃饰、枣核形玛瑙串管和羊形煤精饰共六件组合而成。最大者为兽形琥珀饰,高1.1厘米;最小者为羊形煤精饰高0.8厘米。每件串饰皆有极细的穿孔。串饰虽小,但制作精细,以高1.7厘米的鸽形玻璃饰的质地更为稀见。


扬州市郊区西湖镇胡场14号汉墓出土(现藏南京博物院)

扬州市郊区西湖镇胡场14号汉墓出土(现藏南京博物院)



扬州市郊区西湖镇胡场14号汉墓出土(现藏南京博物院)

【名称】:串饰  

【年代】:西汉  

【出土地】:1996年9月扬州市郊区西湖镇胡场14号汉墓出土,共28件。

【特征】:    此串饰出土于女性墓主人的胸部,应为其生前佩戴之饰。它选用28件金、玉、玛瑙、琥珀和乌龟壳(玳瑁)等材料琢雕成珠、管、胜、坠、壶、斧等形状及辟邪、鸡、鸭等动物造型连缀而成。其饰品大小不同,色彩丰富,纹饰各异,皆有细小的穿孔。其中有盖扁形金壶和无盖圆形金壶采用敲打、焊接、镶嵌等多种技法制作,极其精细。高1.05厘米和0.93厘米的金壶本已微小,其表面还用小如菜籽的金珠粘接堆成花纹和锯齿纹,壶身又镶嵌绿松石。其金黄色饰品在白玉坠、红玛瑙管、珠、黑褐色乌龟壳鸡、鸟和淡黄色琥珀等宝玉饰品的陪衬下尤显富丽精湛。琥珀质地的辟邪分大、中、小三种:大者高0.94厘米,中者高0.67厘米,小者高仅有0.39厘米,虽然微雕简洁,但形体准确,制作工整,均作蛙状匍匐,昂首。圆雕,以宽、深阴刻线勾勒轮廓和细部特征,憨态可掬。另外具有写实风格的乌龟壳鸡(高1.41厘米)、鸟(高1.25厘米)则是利用天然纹路表现禽类的羽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这里引用一篇网上转载的关于汉代微雕艺术的详解


                                清赏微雕  

 一、扬州出土的这三组富于写实的微雕串饰当属国内串饰的典范。西汉玉雕以片雕多,圆雕少而立体微雕则更少。扬州三次出土西汉微雕串饰尤以鸟、羊穿饰突出更是个中极品。其琢雕技法是在鸟嘴部与面部、身与翅之间以及颈部施以简洁粗犷的阴线数道以表现它健壮的身躯;在鸟翅上琢雕数根细浅的阴线以表现其整齐的羽毛整体而言可谓小鸟可爱神态生动。另外羊形串饰在羊胸、腹以及腿部琢雕粗犷的阴线数道刀法简洁有力似有汉八刀的风格表现出羊的肥硕状有类于西汉霍去病墓前立体石雕那种浑厚、雄伟的气魄。羊角、眼和嘴部线条尤为细腻羊的线条粗中有细,粗细得体特别是绵羊头部表现得非常精细。玉匠将角、眼布局贴切重点表现头部头部又重点表现了眼珠采用夸张的手法使之高高凸起呈现出绵羊目光炯炯有神而又温驯的神态这是微雕绵羊的绝妙之处达到了“画龙点睛”的极佳艺术效果。


       扬州既见到鸟饰,又见到羊饰而在同一处墓地有两座墓穴都出土同一质地、基本造型和同一风格的煤精羊饰应为同一家族同一玉工的杰作更是难求。西汉微雕鸟、鸽、鸡、羊饰的出土证明富于写实的微雕作品西汉已经流行。目前所见作品甚少除1986年河南省永城县芒山镇僖山西汉墓出土玉鸽和玉鸠穿饰之外见发表的就是扬州发现的数量和品种较多且具地方特色又体现西汉艺术风格。西汉微雕串饰几乎摆脱了先秦的纹饰繁密和式样化的古风在艺术上承先启后创造出具有活泼而又追求写实的新风格这正是当时人们所喜爱的吉祥题材。玉匠利用极小块边角料琢雕成如此精巧、形神兼备、神的微雕串饰其特点是以微取胜微中见宏这无疑是西汉写实性强的微雕杰作。  

 

二、串饰造型有鸟、鸽、羊、鸡和兽等都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飞禽走兽。人类离不开鸟、鸽因为它们是人类的吉祥瑞物古人经常把它们视为吉祥的象征。而羊更是如此羊是供人们食用的动物“羊”与“祥”谐音“吉羊”就是“吉祥”。在汉代铜镜和铜洗纹饰中,常见铸有“大吉羊” 铭文“大吉羊”就是“大吉祥”因此汉代文物中流行许多羊的造型妇女佩戴羊饰其原因就在于此。

  

 三、属于宝石类的串饰其质地常见有白玉、青玉、玛瑙、水晶、乌龟壳、琥珀和玻璃、金等用绳穿连或扎系起来可以悬挂或套带的装饰品我们称之为串饰它多有穿孔故亦称之为穿饰。除此诸多的材料之外扬州串饰中又有煤精和乌龟壳材料的饰品这为西汉少见别具一格在汉代其它诸侯国玉饰品中似乎少见选材特别。扬州102汉墓还出土有玻璃鸽饰品与玉饰品组合更为稀见。具地方特色。说明了汉代扬州人喜用小件玻璃饰品并视为“宝器”、“宝物”。因此玻璃饰品与玛瑙、紫晶、煤精、琥珀饰品的组合是作为玉器的代用品。  西湖胡场14号汉墓出土的28件宝玉石为一套串饰是以玉、玛瑙、琥珀、乌龟壳等玉石微雕饰品为主,又以联珠纹饰并镶嵌宝石的金壶饰品为辅是宝石饰品与贵金属饰品搭配组合件的佳作发挥了物质材料的不同特点尽显富丽与高贵。此组串饰以微小取胜以种类多取胜以色彩多取胜以金玉组合相映成辉取胜别具一格,可谓巧夺天工。   


四、这三组串饰分别出自中型木椁墓葬其中甘泉102墓葬仅伴出货币一类就有金饼2只计501克,“一刀平五千”2枚,“契刀五百”8枚,还伴出玉蝉、玉猪等珍贵玉器这既证明墓主人生前十分富有,又证明当时扬州厚葬风气之盛。汉代串饰的流行无疑为促进扬州玉石琢雕业的兴盛和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扬州出土的西汉微雕串饰非常突出无论是写实微雕还是金、玉饰品的组合其制作精美、写实逼真,配色、配材稀罕颇具特色是当地玉工杰作为研究我国汉代微雕串饰及妇女的装饰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云南省昭通市桂家院子1号东汉墓女棺内出土

【名称】:串饰  

【年代】:东汉

【尺寸】: 卧虎形长2.1  高1.3  宽1.2 

司南佩长1.9  宽1.9  厚度0.5到0.8 

蝉形2.34  宽0.6到1.1 

扁珠长1.9  宽1.2  厚0.6 

枣核珠长1.34  宽0.7到0.8

【出土地】: 1960年云南省昭通市桂家院子1号东汉墓女棺内出土

【收藏地】:藏云南博物馆



云南省昭通市桂家院子2号东汉墓出土

【名称】:串饰  

【年代】:东汉

【尺寸】: 卧虎形长4厘米,高2.6厘米,宽2厘米

【出土地】: 云南省昭通市桂家院子2号东汉墓出土

【收藏地】:藏云南博物馆

【特征】: 除珠饰外,尚有琥珀兽形、蝉形、胜形饰等,都曾作为佩饰使用。

东汉琥珀神兽一对

【名称】:琥珀神兽一对(辟邪、翼兽、天禄)

【年代】:东汉

【尺寸】:不详

【出土地】:甘肃省武威雷台东汉墓出土

【收藏地】:不详



徐州市土山东汉墓出土

【名称】:琥珀神兽(辟邪、翼兽、天禄)

【年代】:东汉

【尺寸】:高2厘米

【出土地】:江苏省徐州市土山东汉墓出土

【收藏地】: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玉质】:血红琥珀,品质上等,表面带沁泽

【特征】:依天然形状精雕细琢成蹲立的天禄,状如熊,神态狰狞,是传说中的神兽,多见于汉魏时期,身中穿一小孔,便于垂挂。

《中国古代琥珀艺术》P042描述:

        以红色琥珀圆雕而成,作蹲立状,以宽阴线勾勒五官及四肢,张口露齿。胸、腹部有三个同心圆代表双乳和脐孔。身中穿一孔,四肢上部刻画翼纹。同墓出土的玉兽一蹲立,一卧伏,均有翼,形态相同或相似。(下图)

徐州市土山东汉墓出土(前面的是虎魄翼兽;左后是青金石的翼兽;右后是趴着的青金石翼兽,也叫带翅辟邪兽)


徐州市土山东汉墓出土(青金石翼兽,也叫带翅辟邪兽)

徐州市土山东汉墓出土(青金石翼兽,也叫带翅辟邪兽)

绿松石翼兽,也叫带翅辟邪兽)

徐州市土山东汉墓出土(青金石翼兽

扬州市邗江甘泉老虎墩东汉墓出土带翅辟邪玉壶



【名称】:辟邪玉壶 

【年代】:东汉 

【尺寸】:通高7.7厘米、壶高6.8、厚4.5厘米

【出土地】:1984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甘泉老虎墩东汉墓出土

【收藏地】:扬州博物馆

【特征】:站立姿势,身上带有翼纹,和下面呈卧伏状的辟邪兽相似,左右肩膀均有翼纹(羽翼)



        上面三件为汉代玉制辟邪


       引用雅昌论坛一前辈的话:在每一个社会制度的初期是崇尚现实,崇尚力量,崇尚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因此西汉早期的作品是非常写实的。而其后期则崇尚神秘,线条飘逸灵动,动作夸张,人神杂糅,并用神秘物达到巩固其行将灭亡的腐朽的社会制度.  但在艺术性上,东汉-南北朝时期的表现更高一筹,更加注重现实与幻想的结合,因此东汉到南北朝时期的雕塑作品是中国历史上的顶峰,艺术所装点出的繁华,并不意味其背景是太平盛世,事实上它却标志着衰落的开始。

       从这些类似的神兽可以看出,同样题材不同材质表达出来的古代艺术品反应出当时的社会文化、政治、社会背景等。


琥珀辟邪兽钮印章 

【名称】:琥珀辟邪兽钮印章 

【年代】:西汉

【尺寸】:高10厘米、宽8厘米、长10厘米 

【重量】:0.46克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

【特征】:出自汉代青州,同出的还有一琥珀司南佩和一琥珀双胜,惜残,仅此小印完整。


       据官方考古发掘报告显示: 目前全国各地官方考古发掘出土的印章共计8件。

      陕西马泉西汉墓出土的两方琥珀印,一无字,虎纽,纽上有穿孔。另一圆形印章,上有阴文篆书“惠君”,纽上有穿孔。

      广州恒福路疗养院西汉墓出土两枚,一蛙纽,有穿,无印文;一龟纽,阴刻篆文“毛君明印”,有穿孔。

      广西合浦的两例,一龟纽,印文篆书“庸毋?印”三字;一阴刻印文“劳邑执刲”。


江苏扬州邗江甘泉姚庄西汉墓出土的一方,亦为卧兽纽,印面为线刻阳文“常乐富贵”,边角光滑圆润,有长期使用的痕迹。

江西省南昌市施家窑村东汉墓出土的一件琥珀印,光素无纹。

这些琥珀印,多数有印文(5件),且有使用痕迹,少数光素无印文(3件),算上虎魄造办处这件,应该是我已知的第9件,素面无印文的第4件。






汉代琥珀蝉

【名称】:琥珀蝉

【年代】:西汉 

【尺寸】:长14.5mm、宽9.5mm、厚6mm

【重量】:0.39克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

【特征】:典型的“汉八刀”,以红色琥珀圆雕而成,头顶中间有一通天孔,头部眼睛后面左右有一横穿对孔。汉代琥珀制品主要做为皇室贵族的饰品佩戴,所以都有穿孔。在如此小的琥珀蝉上打两对孔,在两千多年头,难度可不小,琥珀脆弱,雕刻难度极大。




西汉琥珀靴形

【名称】:琥珀靴形

【年代】:西汉 

【尺寸】:左右25mm、上下17mm、厚5.5mm 

【重量】:0.75克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

【特征】:下图中,1996年9月扬州市郊区西湖镇胡场14号汉墓出土的共28件珠饰中,就有一件用煤精制作的此类靴形坠饰(下图左上角)。这种造型的琥珀靴形我见过三件,造型大小都略有不同,但形质是一样的。其作用与同时期的司南佩一样具有辟邪的作用。




东汉琥珀司南佩(简化型)

【名称】:琥珀司南佩(简化型)

【年代】:东汉

【重量】:重0.82克

【尺寸】:参考一角兰花硬币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


东汉琥珀司南佩(简化型)透光图



这里大概的介绍下汉代的司南佩

  玉刚卯、玉翁仲、玉司南作为汉代人们用来辟邪厌胜的流行饰品,统称为辟邪三宝。司南玉佩是汉代辟邪玉之一,数量不多却很重要。

  司南佩形若工字形,扁长方体,分上下两层,为两长方柱相连形,横腰环一凹槽。顶部琢一小勺,下端琢一个小盘,全器光素无纹。在中间凹细处或小勺柄处,有一个横穿或竖穿的孔,可穿系佩挂。古人认为,出门挂司南佩“是为吉祥”。

  从目前考古资料看,司南佩有简化型和完整型两种。


  江苏徐州土山东汉墓出土的一件就是这种类型的。这件司南佩长1.9厘米,呈工字状,四面外弧,面与面之间有明显的过渡,上下段均有小圆柱饰。

  不难发现,简化型和完整型司南佩的区别主要在佩的顶端,简化型的顶端不再有小勺和小圆盘的司南状装饰,而代之以和下端相同的小圆柱状装饰。


江苏邗江甘泉山东汉2号墓出土的完整型白玉司南佩


同墓出土的还有一件简化型琥珀司南佩,长2.5厘米,质地为红色琥珀,由于受沁表面较为粗糙,器型较一般白玉司南佩稍大。

  南京仙鹤观东晋高崧夫妇墓也在同一墓中出土两件分别是玉质和琥珀质地司南佩。1998年发掘的东晋名臣高崧家族墓出土了一批极具研究价值的玉器和金银器,其中二号墓即高崧夫妇合葬墓出土了两件司南佩。

   一件为玉质,外观为灰白色,长2.2厘米,宽1.7厘米,高2.8厘米,器型呈工字形,中部束腰处有一圆形穿孔,顶端琢刻一浅勺,底部则有盘状槽窝;


   另一件为血红色琥珀制成,半透明,和邗江甘泉山东汉墓出土的那件一样,为简化型司南佩,长3厘米,宽2.6厘米,两端未饰明显的勺和盘状窝槽,仅有圆形突起,中为两相连的长椭圆体,中部束腰处有一穿孔,可供系佩。这两件司南佩可能是东汉时候流传下来的遗物,也有可能是当时东晋人的作品,是东汉人佩戴司南佩用以辟邪压胜的遗风的表现。

 1960年云南昭通桂家院子1号东汉墓女棺内出土了5件琥珀饰品

卧虎形:长2.1  高1.3  宽1.2 

司南佩:长1.9  宽1.9  厚度0.67厘米 

蝉形:长2.34  宽0.6到1.1 厚0.5-0.8厘米

扁珠:长1.9  宽1.2  厚0.6 

枣核珠:长1.34  宽0.7到0.8


从出土的资料来看,琥珀司南佩基本上都出自东汉,所见都是简化型。而司南玉佩简化型和完整型都有。可见司南佩在东汉最为流行,其后逐渐衰微。



司南玉佩(完整型)

【名称】:司南玉佩(完整型)

【年代】:东汉

【尺寸】:长2厘米

【出土地】: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甘泉三墩东汉墓出土 

【收藏地】:南京博物院藏第三组


东汉琥珀司南佩(简化型)左为琥珀、右为蜜蜡

【名称】:琥珀司南佩(简化型)

【年代】:东汉

【重量】:左重1.02克 右重0.95克

【尺寸】:左17*13.5mm 右:15.5*13mm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



汉代琥珀耳珰

【名称】:琥珀耳珰(无孔蘑菇形)

【年代】:西汉

【重量】:0.73克

【尺寸】:长21.3mm头10.8mm尾6.5mm 腰4.5mm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


汉代琥珀鸽子

【名称】:琥珀鸽子

【年代】:西汉

【重量】:0.46克

【尺寸】:长14mm 宽9mm 高7mm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

汉代琥珀双胜

【名称】:琥珀双胜

【年代】:西汉

【重量】:没称(残缺标本件)

【尺寸】:没量(残缺标本件)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

汉代琥珀寿桃

【名称】:琥珀寿桃

【年代】:西汉

【重量】:1.77g

【尺寸】:左右宽22mm 上下高18mm 厚10mm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


贵州省兴仁县交乐19号汉墓出土的琥珀并体鸳鸯。

东汉琥珀联体鸳鸯

【名称】:琥珀联体鸳鸯

【年代】:东汉

【重量】:不详

【尺寸】:不详

【收藏地】:贵州省博物馆






汉代出土的琥珀制品普遍都是以小件为主,这是湖南长沙1960年出土的一串珠饰,有玛瑙、绿松石、琥珀煤精等共18件。其中琥珀司南佩两件,煤精司南佩两件,琥珀辟邪兽三件。另有两件小的琥珀可能是工字佩。



汉代琥珀各类珠饰

【名称】:琥珀各类珠饰

【年代】:汉

【重量】:没称

【尺寸】:没量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

珠子各类繁杂,暂不一一例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