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虎魄造办处: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蕞尔小物中的大千世界”

 睫毛上的风尘 2018-12-30

虎魄造办处——致力于学习研究探索中国古代琥珀艺术,特别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琥珀制品。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蕞尔小物中的大千世界”


虎魄造办处

    

据考证,宝玉石微雕自西汉中期开始流行,随后便受到皇室贵族们大力追捧。文献中甚至将其作为衡量“奢靡”生活的标准之一,构成了极具特色的时尚情调,直到隋唐早期方告结束,风靡了近七个世纪之久!


这种蕞尔小物为什么会受到皇室贵族们追捧几个世纪?这些蕞尔小物中又有何大千世界?



从目前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微雕饰物最早可追溯到夏代(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洛阳博物馆里收藏了一件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小兽,此小兽长0.9、高0.5厘米,兽作趴伏状、头像右转,双眼高突、鼻子上翘、前后有对孔。如果不是博物馆的备注,我的第一感觉这就是我印象中的汉代微雕。


其实在其后的商周、春秋战国都有出土小型玉雕饰物,我们都可将其归类于微雕饰物。其中最常见的应该就是微雕玉蝉,这种玉蝉都带穿孔,可见其在当时是做为饰物佩戴的。


▲河南永城僖山一号汉墓玉质鸟禽(尺寸1.7-1.6-1.4厘米)


而微雕饰物的真正兴起应该是始于汉代中后期。鸟禽类是出现较早的微雕题材,西汉时期,鸟禽类基本上均为单体卧鸟,可能由于腰部穿孔的设计,需要振翅翱翔的造型较少见。到了西汉晚期,才有振翅翱翔的造型,穿孔从左右翅膀下腹部贯穿。


 ▲河南永城黃土山二号汉墓(梁王王后墓)出土饰物


黄土山二号墓墓主应该为西汉中期偏晚的梁国某代梁王的王后。此墓出土了大量的珠饰,其中就有一部分的微雕饰物,主要有钺形小玉饰(2)、靴形钺小玉饰(16.17)、矛形小玉饰(7.15)、鸟形小玉饰(13)、贝形玉饰(6.8.9.11.12.14)、管形玉珠饰(1.3.10)、由于器形与“觽”非常相似,暂时称之为“觽”形玉饰(4.5)。除了这些饰物之外,还有很多微雕玉蝉和大小形状不等的玛瑙珠饰。这些形状多样怪异的饰物明显已经超出了装饰性的功能,这类像兵器的微雕饰物是乎有着更重要的功能——辟邪厌胜。



陕西省咸阳博物馆藏品:陕西咸阳市西郊马泉公社大泉大队西汉晚期墓出土一挂由玉、水晶、玛瑙、琥珀组成的串饰


秦汉时期神仙思想兴盛,这些饰物的出现,是乎正好说明这点。而这些不同形状的微雕饰物,其原形应该都是源自生活中的器物。其中的鸟形饰、矛形饰、靴形钺、钺形饰等饰物在西汉晚期均有出土,比如陕西咸阳市西郊马泉公社大泉大队西汉晚期墓出土一串微雕饰物,由玉、水晶、玛瑙、琥珀、琉璃等组成的,其中就有一件与黄土山二号墓出土的矛形饰一模一样。


南京博物院藏:扬州市郊区西湖镇胡场14号西汉晚期墓出土的一串微雕饰物



无独有偶,江苏省扬州市郊区西湖镇胡场14号西汉晚期墓出土的一串微雕饰物中也有一件

矛形饰(上图右)。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玳瑁材质的靴形钺(上图左)和一件玛瑙材质(或为紫晶)的钺形饰(上图中),这三件器物与河南黄土山二号墓出土的玉质矛形饰、靴形钺、钺形饰从造型上来说是一样的。


西汉晚期微雕琥珀靴形饰


矛形饰和钺形饰在西汉晚期很少出现以外,靴形钺在西汉晚期微雕饰物中却比较常见,其材质主要有琥珀、玉、煤精、绿松石等等。


陕西省咸阳博物馆藏品:陕西咸阳市西郊马泉公社大泉大队西汉晚期墓出土微雕饰物


上面介绍的这三处墓葬分别处于河南、陕西、江苏,时间上从西汉中期跨越到西汉晚期。处于西汉中期偏晚的黄土山二号墓里面的微雕器形有一部分已经不再使用,有一部分还在延续使用,在此基础上又有很多其它材质、器形的微雕饰物被添加进来。


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政治军事、经济贸易等等的变化,这种用于辟邪的微雕饰物也在随之变化。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会直接影响饰物的器形种类,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虎形饰、“胜”形饰,可以肯定的是这两类饰物与西汉盛行的巫蛊之术有关。而政治军事、经济贸易等会直接影响到饰物的材质种类和制作工艺水平。其中最典型的便是琥珀、青金石、缠丝玛瑙的大量运用,还有就是金器饰物制作的工艺水平。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琥珀虎形饰

琥珀虎形饰应该是汉代微雕兽形饰中出现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品种。且材质除琥珀外,还有水晶、煤精、琉璃、青金石、玛瑙、绿松石、石榴石等等。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一只琥珀虎形饰,这是目前已知距今时间最早的一件微雕琥珀虎形饰。


这件微雕琥珀虎形饰出土于刘贺的腰间位置,与之同时出土的还有缠丝玛瑙和一些小玉件,可见是刘贺生前随身佩戴的心爱之物。刘贺墓里出土的文物可见其富可敌国,不仅有战国时期的玉器,更有西域的玛瑙,琥珀。由此可见,刘贺是个非常有品味的人。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五号墓——刘贺嗣子刘充国墓出土的琥珀虎形饰等文物


无独有偶,在随后的海昏侯墓园考古发掘中,刘贺的嗣子刘充国墓中也出土了一件微雕琥珀虎形饰,比刘贺那件小。同时出土的还有缠丝玛瑙管珠、红玛瑙圆珠和管珠、六棱水晶珠等珠饰。从刘贺墓园出土的这些微雕饰物和珠饰可见,从西汉中期开始,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大量西域的珠宝原料通过贸易进入中原。


▲西汉晚期琥珀狮形饰


如果说微雕虎形饰是受中国本土文化形成的,那么微雕狮形饰绝对是外来文化影响形成的。这件西汉晚期的微雕琥珀狮形饰非常写实,头尾长14mm、上下高10mm,宽6mm,凸起的眼睛,竖着的耳朵,头部后面的鬃毛,只有雄性狮子头部后面才有这样的鬃毛,非常逼真的将狮子的神态雕刻出来。由此可见,这样一件微雕的琥珀狮形饰,不仅反应了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贸易,更是中西文化融合的最好历史文物。


出土于洛阳偃师市辛村新莽墓壁画中的西王母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神仙思想最兴盛的时代,皇室贵族纷纷追求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的方法与途径。由于西王母掌握着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灵药,在西汉后期才逐渐成为广被世人信奉的女神。



正中间为西王母,左右为女娲伏羲。旁边有九尾狐、捣药的玉兔、羽人、蟾蜍等。正下方为药盒,左右为求药的权贵。从上图汉代画像石等文物上可见西王母的地位在当时已然超越了伏羲女娲,然而在此之前她的名声并不显赫。


新莽至东汉 西王母宴乐图 2003年陕西定边郝滩乡汉墓出土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后羿射日后被贬为凡人,他登上昆仑山向西王母讨要长生不老可升仙的灵药,西王母给了后羿两粒,并告诉他:你夫妻俩一人一粒,吃一粒长生不死,吃两粒就可以羽化成仙。后羿将灵药拿回家后,他的妻子嫦娥把两粒灵药独自偷吃了,随后嫦娥就朝月亮飞去,谁知刚到月宫,她就变成了蟾蜍。


出土于洛阳市新安县磁涧镇里河村西汉墓壁画中的女娲和月亮


出土于洛阳市浅井头村西汉墓壁画中的女娲和月亮


出土于洛阳市浅井头村西汉墓壁画中的伏羲和太阳


这个故事的信息量很大,由此可知,两汉魏晋南北时期的画像石中有蟾蜍出现的圆圈代表月亮,月亮中有蟾蜍和月兔或桂树,而与月亮同时出现的还有女娲(上图一二),月是大阴的象征。而与月相对应出现的是日,日中有只黑色的鸟,那是金乌,所以日是太阳的象征,常与伏羲同时出现(上图三)。日与月、伏羲与女娲两者同时出现表示阴阳和合,万物化生,生生不息。




西王母在《山海经》中的形象则是:“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胜”也称“华胜”,《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上图)


唐·颜师古注:“胜,妇人首饰也; 汉代谓之华胜。”


《释首饰》说:“华胜,华象草木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着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古代“华”通“花”。华胜也可以说是花胜,即一种象花装饰起来的头饰。



到了西汉晚期,西王母崇拜已经成为当时的主流,而与西王母有关的“胜”形饰逐渐形成并在皇室贵族中大量佩戴使用。那么“胜”为何物?汉代画像石上西王母的形象给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上图)。西王母的头上戴“双胜”,左右各一个“胜”。



▲扬州市邗江甘泉姚庄101号西汉合葬墓女棺内(胸部)出土的玉质胜形饰(连胜)


上图是扬州邗江甘泉庄101号西汉墓中出土的其中一件玉质“胜”形饰。这件西汉晚期的玉质“胜”形饰从侧面看,与上面汉代画像石上西王母头上所戴之“胜”可以说是一模一样的。中间圆形,上下是两个梯形,单个“胜”整体就是“ 亞 ”字形。而两个“ 亞 ”字形的“胜”组合成一件完整的“胜”形饰,这种西汉晚期出现的“胜”形饰被称之为“连胜”,东汉开始又在此基础上简化演变出“双胜”、“简胜”、“叠胜”等“胜”形饰。


▲西汉辟邪多宝串饰

【名称】:串饰 

【年代】:西汉晚期  

【尺寸】:从右往左依次

方胜形玉饰1.2*1.2厘米;

壶形琥珀饰高1.5厘米;

工字形琥珀饰高0.7厘米;

煤精羊高0.8厘米;

扁壶形玉饰高1.3厘米;

煤精鸟形饰高1.0厘米;

方胜形玉饰0.8*0.8厘米;

玛瑙管形饰长1.5厘米;

玛瑙管形饰长1.7厘米;


【出土地】:1985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甘泉姚庄101号西汉晚期合葬墓女棺中发掘出土。 此组串饰由多种材料和造型组合而成,共计九件。

【特征】: 小巧精细,构思新颖。小饰品多有穿孔,可穿线佩戴,尤以煤精鸟和羊制作工整,形体准确,颇具写实风格。

【收藏地】:扬州博物馆藏。


▲扬州市郊区西湖镇胡场14号西汉晚期墓出土的串饰共28件


▲扬州市郊区西湖镇胡场14号西汉晚期墓出土串饰中的“胜”形饰和带有西域工艺的黄金壶形饰


西汉晚期出现的这种微雕饰物种类和材质越来越丰富多彩,有用于辟邪厌胜的“胜”形饰、虎形饰、狮形饰,羊代表祥瑞,比翼鸟(连体双鸽)代表爱情,蝉代表重生,龟代表长寿,蛙(蟾蜍)代表繁衍后代等等,其功能已经远远超越了简单的装饰性。而材质即有中国本土的也有来自西域,中国本土的有玉、绿松、煤晶、水晶、金银、青铜、琉璃等等,也有来自阿富汗的青金石、欧洲和缅甸的琥珀、西亚的玛瑙、印度洋的海蓝宝、石榴石、玳瑁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来自西域工艺制作的金饰。


▲扬州市郊区西湖镇胡场14号西汉晚期墓出土的黄金壶形饰


其材质有些是来自海上丝绸之路,有些来自路上丝绸之路,有些是来自本土。如此多姿多彩的微雕饰物,完美的向我们展示了西汉时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从上面可以解读出当时与西域的经济贸易往来、手工业的制作技术交流等等很多信息。


▲出土于广州市恒福路银行疗养院二期工地

【名称】:多宝串饰

【年代】:西汉晚期

【出土地】:广州市恒福路银行疗养院二期工地西汉晚期墓出土

【收藏地】:广州市博物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这些微雕饰物在种类上、材质上也随之会发生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的动荡、文化的融合,佛教、祆教等外来宗教文化传入并兴盛,此类微雕饰物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江苏省徐州市土山东汉1号墓银镂玉衣内部出土

【名称】:微雕宝玉石项饰

【年代】:东汉

【尺寸】:

琥珀双角有翼蹲兽:高20毫米

青金石独角有翼蹲兽:高20毫米

青金石有翼卧兽:长27毫米 高19毫米

绿松石子母有翼卧兽:

绿松石子母鸽:长10毫米

青玉连胜:长19毫米宽12毫米

缠丝玛瑙珠:长20毫米

红玛瑙圆珠:直径10毫米

【出土地】:1970年出土于江苏省徐州市土山东汉1号墓

【收藏地】: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这些穿越2000年的蕞尔小物在当时除了辟邪厌胜、佩戴装饰等功能外,也向我们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政治军事、经济贸易、文化背景、手工制作等等无穷的大千世界。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图文由作者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