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眩晕症的辩证治疗

 xinbin202 2017-09-17
@所有人 收藏《眩晕症的辩证治疗》眩晕:“眩”、“晕”为两个症状,眩为眼花,晕为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合称为“眩晕”。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特征。轻者闭目片刻即止;重者如乘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耳鸣,甚则昏倒等症状。
本病的病因,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有“上气不足”、“髓海不足”,有“风火”,有“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有“无虚不作眩”等等,均属前人经验之谈。归纳起来,不外风、痰、火、虚四种。
针灸对本病有一定的效果,不论是真性眩晕或一般性眩晕,经用针灸治疗,都有不同程度的治愈或改善。但有品质性病变者,疗效比较短暂,必得除致病因后,疗效方能巩固。
现代医学中的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内耳性眩晕和脑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以及某些脑部疾患等出现的眩晕,可参考本篇辩证施治。
本病临床常见的有肝阳上亢、气血两虚、肾精亏虚和痰浊中阻等证型。现将以上几个证型的证治分别来讨论。
【辩证论治】眩晕之证,临床以本虚标实较为多见。本虚以气血两虚、肝肾不足、肾精亏虚、心脾亏损为主;标实以肝风、火、痰为主。以上证型及病因单独出现,也可相互并见。需详察病情,辩证取穴。至于治法也有从标从本之异。急者多偏实,可选用熄风、清阳、清火、化痰等法治其标为主;缓者多偏虚,当用补养气血、补肾、养肝、健脾等法以治其本为主。属于肝阳上亢者,宜留意是否中风先兆。属于内耳性眩晕,注意配泻耳区有关腧穴。
1、肝阳上亢: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急躁易怒,多梦少寐,口苦,面时潮红,每因烦劳或恼怒而眩晕,头痛增加。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治则: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取穴:火硬穴、背部五岭穴刺血特效、耳背耳尖刺血特效;针泻百会(或风池)、行间、丘墟(配透天凉使针感循经上行至头部),清肝泻火,熄风潜阳。伴有耳鸣重听者,加泻耳门或听会,开宣耳窍。
若偏于火盛,兼见目赤,舌苔黄燥,脉象弦数者,针泻行间、丘墟,清肝泄热;便秘者加泻天枢,可起到泄肝通腑的效果。
若偏于风盛,而见眩晕急剧,泛泛欲呕,四肢麻木,甚则手足震颤,筋惕肉润等。宜泻太冲、风池和百会穴,镇肝熄风。
若肝郁化火,肝风内动,挟痰上窜,扰及清窍之眩晕。针泻丰隆、阴陵泉、百会、行间,清肝熄风,祛湿降痰。伴有耳鸣重听者,加泻听会或听宫开宣耳窍。
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偏亢,风阳上扰所致之眩晕。针泻太冲、风池补复溜,镇肝熄风,育阴潜阳,类似镇肝熄风汤之效。
肝肾阴分大亏,风阳翕张,证见眩晕较甚,腰膝酸软,遗精、神疲乏力,舌质光红,脉弦细数等。宜泻太冲、补复溜、三阴交,育阴潜阳,类似大定风珠之效。
2、气血两虚: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饮食减少,心悸少寐,神疲懒言,面色苍白,发色不泽,唇甲不华。舌淡,脉象细弱,甚则眩晕昏倒,劳累即发。
治则:补益气血。
取穴:能关、通山、通天、针补合谷、三阴交。
若脾胃运化失常,生化气血之源不足,以致气血亏虚不能上奉于脑引起的眩晕。宜补阴陵泉、脾俞健脾益胃。使胃纳运正常,气血旺盛,则眩晕可愈。上方也可与针补合谷、三阴交实益气血之法,同时或交替施治。
心脾两虚,以致气血不能上奉于头而致的眩晕,针补神门、三阴交补益心脾,类似归脾汤之效。
若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时时眩晕,懒于工作,饮食减少,大便溏薄,面色少华,脉象无力等。可补合谷、足三里补中益气,配补百会升阳益气,类似补中益气汤之效。属于虚气上逆者,不可取百会穴,更不宜施用补法。
3、肾精亏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耳鸣,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证兼四肢不温,舌质淡,脉象沉细者,属于阳虚;证兼五心烦热,舌质红,脉象弦细或弦细数者,属于阴虚。
治则:阳虚者,治宜补肾助阳;阴虚者,治当补肾滋阴。
取穴:阳虚者,针补关元、太溪、肾俞;阴虚者:针补复溜、太溪。若眩晕甚者,以上二方均可加泻涌泉穴,以潜浮阳。
4、痰浊中阻:眩晕严重,头重头懵,胸膈满闷,恶心呕吐,饮食减少,多寐。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治则: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取穴:四花中、外刺血,针泻阴陵泉、丰隆穴,补脾俞,化痰降浊,健脾祛湿。或阴陵泉先泻后补、丰隆泻,百会穴泻是标本兼顾之法。使停阻中焦的痰湿去除,而不上犯,则眩晕呕吐渐止。
若胸闷不食,加泻中腕化浊开胃;耳鸣重听者,加泻耳门或听会,开宣耳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