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是一回事吗?

 若荷9p16ojzsov 2017-09-17

文/清虚道人

“天人感应”思想由何而来

在中国人的传统信仰中,敬天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天人之间的关系,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命题。“人在做天在看”,具有至高无上地位的老天爷似乎与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在封建王权社会,身处皇位的“天子”的称号以及“替天行道”的起义旗号历代更迭不断。在对天的信仰的支配下,“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是最常被提起的两个概念。天人感应,代表的是早期儒家所倡导的谶纬神学;天人合一,代表的是早期道教所提倡的宇宙哲学。这二者不但不是一回事,其在所追求的终极命题上还有着本质差别。

“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是一回事吗?

天人感应(资料图)

“天人感应”一词源出于《尚书·洪范》,其写道:“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曰晰,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意思是说,当朝君主的施政态度如何,会影响到大自然的气候变化,认为人的行动其实是与天象有关联的。孔子在作《春秋》的时候,也曾经提出“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的疑问,并规劝国君要“正刑与德,以事上天。”由此可见,早在先秦时期,天就已经被人们供奉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且具备根据人类行为的善恶而做出征兆的主动性。所谓“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便是这一观点的集中体现,而孔子强调的“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则直接奠定了人类在苍天面前的无能为力。

“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是一回事吗?

敬天法祖(资料图)

在此基础上,作为“天人感应”论的集大成者,董仲舒在进谏汉武帝的时候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其观点基本上继承了先秦时期的“灾异说”,同时董仲舒还充分发挥了阴阳五行学说的生成论,认为天地与人类自身的祸福、社会秩序的制定都是按照五行的生克来运转生存的。当万物合于五行,则生生不息而万物昌;若万物背离于五行,则天降灾异、社会失序、万物皆祸。董仲舒还认为,构成天地万物与人类自我的基本物质是相通的,他秉持“气化论”,主张人之气若能够调和顺适,天地之气因感而必然化现祥瑞。相反,人之气如果邪乱乖谬,当此气与天地之气相混淆时,就会使得灾象丛生。“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世乱而民乖,志癖而气逆,则天地之化伤,气生灾害起”,这是“天人感应”论的一项重要内容。

“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是一回事吗?

董仲舒像(资料图)

在灾异遣告说与天人同类说的基础上,董仲舒更进一步神化了天的存在,他提出“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的主张,把天认定为宇宙间最至高无上的主宰。不论是自然界的万物生化,还是人类社会中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都是天神按照阳贵阴贱的意志来安排的。人们的行为如果符合天意,就会得到上天的奖励;如果不符合,就会受到上天的制裁。至此,天人感应的思想基本形成。这一套具备神学基础的世界观,不仅为当朝统治者提供了一统天下的君权神授理论,更成为中国式宗教神学诞生的基础。

“天人合一”比“天人感应”更超越

尽管董仲舒及其带有儒家纲常色彩的“天人感应”论是建立在先秦道家及阴阳家“天人合一”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但很显然其把先贤口中“天”的概念狭隘化了。天的意象,有三个不同层面的表达:一为自然之天;二为董仲舒所谓之天神;三是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界运行秩序的某种概括性表达,此略同于老子讲的“道”。《庄子·达生篇》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道家讲到的天之父母与人之子孙之间并非是自然的生育,而是对生化现象的形象性表达。“大道无情,生育天地”,这种“生育”是自然万物按照固有的规律和准则长期演化的结果,并不是秉持了某位神明的意志,也不会因为规则的演进或改变而遭受惩罚。正相反,万物法自然,天有天之自然,人有人之自然,这种自然是“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在道的层面上来看,天与人是可以并称的。此观点甚至可以追溯到《易经》中,其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阴阳、柔刚、仁义,皆是自然之道在不同方面的不同体现,三者本于一源,彼此之间是同与应的关系,又何来尊卑之差别?”

“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是一回事吗?

天人合一(资料图)

《黄帝内经》中反复强调一个观点,曰“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其认为人的生理和精神意识都应该参照自然规律的运作,以此思想来调和身心才能实现炼养的目标。在崇尚自然的道家学说中,天人合一是修真的最高境界,体现出来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而非隶属关系。季羡林老先生说:“‘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要合一,要和平共处,不要讲征服与被征服。虽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强调人类的行为要合天道,否则就会自遗其咎,但这种合道的思想、行为并不是以某种附加了人格意识的神明做主宰的,而是以天地万物都需要遵循的自然之道为准则。自然,乃是自我之本然,是每个事物自身所具有的规律。所以在道的支配下,万物尽管表现出千万种不同情态,却又都遵循同一个内在法则。天人合一,追求的是万物在道的层面上的同一,即是和谐共生。庄子言:“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恰恰是因为人类社会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来限制自然本性,才阻碍了自我对道的体认。所以老子极力倡导“绝圣弃智”,把“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的各种规章制度打碎,真正解放了人性,才能使人们复归于自然,最终实现“万物与我为一”的超越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