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6岁必须建构的10个方面

 tuzididie 2017-09-18
0-6岁必须建构的10个方面:

1。心理成熟


2。素材的积累和概念的建构
3。空间法则的认知
4。因果关系概念的建构
5。永久客体概念
6。素材利用
7。表象利用
8。思维形式(如何思考)
9。工作的意识
10。人格状态

 

 


孩子建构自己的8大法则:

1。工作法则
儿童是通过工作把内在的需要与精神的愉悦进行通合,形成内心成熟、精神行为模式等。
儿童的工作就是为了工作本身,需要通过重复的工作发展起:a)思维形式;b)解决问题的图式,即解决问题的行为结构;c)意志力
儿童没有发展起对工作的兴趣,就不知道工作。

2。独立的法则
除非儿童发生退化倾向,负责,儿童一定会尽力追求独立。
退化倾向的发生有以下4种原因:
a)出生创伤
b)成长的机会和工作的机会被剥夺
c)有不安全感,包括对物质、人、环境的不安全感
d)器质性病变

3。心智的法则:心智--心理和智慧
引发儿童对事物的兴趣,以全人格投入的兴趣。
儿童主要运用这种集中注意的能力来发展她的新人格,积累新的经验和知识。
儿童需要重复工作,重复发现。

4。意志的法则
意志成长的3个阶段是:
a)抑制:抑制对物质的要求,抑制对妈妈的需要
b)自发的选择:自发的选择工作
c)顺从:顺从于真理,而不是顺从于个人。

5。智能发展的法则:智能--智慧的能力,指技术方面
包括思维的能力,分析、组合事物的能力等等。包括:
a)反射式:事物反射在她身上
b)组合式:事物特点组合在一起
c)再生式
一个“刺激”作用于一个“个体”身上,而这个“个体”带有她自有的“思维图式”,这样,就产生一个“结果”。
上面的“刺激”产生“结果”的过程,包括“同化”“顺应”两个形式。
当新出现的“刺激”能够适合已有的“思维图式”时,就是出现了“同化”效应;而如果不包含在所有已有的“思维图式”中,儿童就会放弃已有的“思维图式”,产生“顺应”,这时,儿童智能的发展就会出现质变。
关于给予“刺激”,最好是一半是儿童能够“同化”的,一半是儿童需要“顺应”的。

6。想像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儿童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并重复工作。
这两条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心智发展起来以后,否则,过早发展想象力,儿童就会神游。
同时,这两条的发展,也是宰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的。
这两种能力,是儿童与环境交互作用中,在心智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的。是儿童天生就有,只是我们帮助儿童发现的。

7。情绪与精神生活发展

8。儿童成长的阶段性
蒙氏、皮亚杰、弗洛伊德对儿童成长划分的阶段都是不同的。我们关键要理解的,是儿童成长是有阶段性的。
教育不能使儿童超越她成长的阶段,超越了,就会出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