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秋分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0918第六版 作者:郑时根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在每年9月22日至24日间。和春分一样,秋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地球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秋分过后,北半球的白昼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直到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夜晚达到最长,而南半球则正好相反。 古人为秋分归纳出以下三种物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渐盛,所以不再打雷了,故有“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的说法。“蛰虫坯户”说的是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则说的是此时降雨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分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 秋分时节,已能明显感受到秋季的凉爽了,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降水,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分是农业上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我国华北地区有这样一句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时节种的麦自然是冬小麦了;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 秋分时节,我们不妨读读写秋的古典诗词,这其中笔者最喜欢的一首是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将空山新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影,清泉击石的声响,浣女归来的喧笑以及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丰富宁静的观感。这首诗就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小山村的美丽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寄托着诗人的情怀和理想,难怪成为王维众多诗作中最有名的一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