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莼鲈之思与风起鳜肥

 圆角望 2017-09-18

《海录碎事》有一则很有意思的记载:“秋风起而鳜鱼肥,秋当饱鳜。”此风起鳜肥一说,我怀疑乃脱胎于张翰的思莼鲈之说。因为张季鹰亦因见秋风起,叹云:“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百里外以要名爵乎?”乃歌曰:“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鱼肥。”命驾而归。

当然,这思莼鲈无非是张翰的借口而已。西晋齐王执政,召张翰当官。当时王室争权,张翰托言见秋风起而思吴中莼菜羹以及鲈鱼,弃官还乡,不久,齐王败,张翰因得免于难。至于吴中鲈鱼究竟有多肥美,也只有他才知道了。此后也因他,许多人想方设法跑去江南品莼鲈,仿佛不试试这莼鲈之思,就不是真正的文人。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三有写:“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接着白居易也有《偶吟》:“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再后来宋代欧阳修也大发感慨:“清词不逊江东名,怆楚归隐言难明。思乡忽从秋风起,白蚬莼菜脍鲈羹。”这他乡之风物,亦即成了后人的思乡符号。

如果选最佳家乡食物推荐人,张翰可谓是当之无愧。就连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篇千古佳作,无论写得意境多美,也是比不上的。其实鲈鱼鳜鱼同科,现在都是养殖,区别已不大。以前在酒楼吃的名菜松鼠鳜鱼,现在很多时候已被鲈鱼代替。一番油炸后,再淋上酸酸甜甜的佐料,不仔细吃,是很难分辨出来。所以我们基本吃鳜鱼只说清蒸桂花鱼,简单加葱姜一蒸,肉嫩味鲜,滑润有加。广东人也不会写鳜鱼,菜单就写清蒸桂花,或桂鱼。倒有几分秋天桂花黄的暗影之喻,如同鱼的皮色。而鲈鱼,许多时候要么日式鲈鱼,即锡纸红烧,要么切为鱼生,清蒸总是觉得不够鳜鱼细腻。

鲈鱼作为鱼生其实是鲈脍的遗风,亦即是张翰念念不忘的至味。我在朱彝尊的《食宪鸿秘》看到制法,文字很美:“吴郡八九月霜下时,收鲈三尺以下,劈作鲙,水浸,布包沥水尽,散置盆内。取香柔花叶,相间细切,和脍拌匀。霜鲈肉白如雪,且不作腥,谓之‘金虀玉鲙,东南佳味’。”我很少吃鱼生,看到如此东南佳味都有些心动了,难怪李白杜甫都是嗜脍的老饕。李白不消说,已写诗证明,杜甫也有《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一诗,后来流寓巴蜀,也不忘有“蜀酒浓无敌,江鱼美何求”之叹。每每读到老杜这些感叹,我就感觉,他不再是诗史里那个忧国忧民的诗人,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家。

实则不反鲈鱼可以制脍,只要新鲜鱼类皆可为脍,而广东的食鱼生之习俗,顺德人认了第二,就无人敢认第一。但近年为健康着想,身边的友人食鱼生之风气就没以往那么浓烈了。但偶尔亦难免动念尝试,皆笑称与拼死吃河豚无异,可见食脍之遗痕仍存在今日的饮食之中。

说到底,无论莼鲈之思或风起鳜肥也罢,吃的不仅是古人的乡愁,也是今人的时鲜生活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