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 | 买保险时如何挑选大小保险公司?

 老鬼哇事 2017-09-18



相信很多人有这样一个疑问:买保险到底该选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呢?


这个问题如果放在几年前,似乎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大家没有什么了解保险的渠道,基本上就是身边的代理人围着转,而代理人可是财大气粗的大保险公司才会有的配置,小公司根本没有立足之处,也找不到突围的方式。

 


这几年,尤其是这三年一来,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保险公司突然就逆袭了,无论是保费还是排名,都分分钟赶超了那些千年第二梯队公司(新华、泰康等),这些公司就是客户眼中的“小公司”。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蜗牛君发现,客户对于保险公司名气的理解并不是这个保险公司真正的实力和规模,而是“有没有听过”。所以那些经常砸钱做广告,有一大批代理人的公司就沾光了,可能公司不咋地,但是客户听过啊,听过的就是大公司,没听过的就是小公司。嗯……这个逻辑蜗牛有点醉了。

 


但事实就是这样,所以今天蜗牛谈如何选公司的依据就是客户有没有听过。听过的就是大公司,没听过的就权当是小公司。唉,蜗牛这么分类真的对不起自己的学识。


大小保险公司的差异


大小保险公司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异?蜗牛君大概总结了以下几点:

大小保险公司的差异


其实,如果保险责任一样的话,大小公司的保障成本是差不多的,但是通常情况下很多小公司的保障责任会多很多。这样来看,大公司的实际保障成本要更低于小公司,而且大公司卖的产品更多,分摊风险的能力更强,保障成本理应更低。

 

但实际上,大公司的保费至少要贵30%-40%以上,有的甚至贵一倍以上。悄悄地告诉一下大家,蜗牛君以前可是见过5倍价格的产品呢~~!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以上这些差异呢???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


原因一:历史包袱沉重


90年代末期,金融业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很高,保险公司的预定利率也很高。于是设计了一大堆高预定利率的保险,每年8.8%的预定利率,想想就觉得很爽。


虽然随后几年开始逐渐降息,但保险公司没有意识到这个风险,反而借助预定利率高于银行利率这个卖点打了好几年停售,销售额突飞猛进,直接把某安这种二线公司推向了一线。


但噩梦也紧随其后,保险公司以高额的预定利率卖出了保单,其投资收益却远低于预定利率,导致亏损额急速上升。银行可以每年调整存款利率,而保险公司对于已经卖出去的保单,只能一直执行当年的高利率。在投资回报率低的时候,就会出现利差损。

投资收益过低导致亏损


其实现在的很多“大公司”都遭遇了这一波浩劫。2003年高盛集团的研究报告称,中国人寿、平安、太平三大寿险公司的潜在利差损约320亿-760亿,这还只是保守估算。这波利差损一直弥补到几年前,没办法,自己挖的坑,就算哭死也得跳。

 

这些亏损,都需要目前的利润来填补,进行自我消化。利润哪里来?当然是用户手里的保单……所以几年前的保险烂到极致,是有历史原因的。直到现在包袱稍稍放下一点了,“大”保险公司才松口气敢设计一些略好于过去的险种。


而新的“小”保险公司,则完全没有这种历史包袱,轻松上阵,直接就把好产品推向市场,保障责任诚意满满,短期少赚点钱,无所谓!!先靠好产品打市场才是正事啊!

 

原因二:广告费太高


根据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四大上市险企年报数据显示,四大上市险企2016年广告宣传费用支出达241.61亿元,日均6619万元。而中国平安的广告宣传费用更是达到了172.46亿元,占到了四大险企广告宣传费总和的71.38%,还远远超过了2015年四大险企广告宣传费总和154.34亿元。

 


而反观其他小公司,甚至是四大险企之一的新华保险公司,在广告宣传方面则非常低调。新华保险2016年的广告宣传费仅仅2.32亿元,还不及中国平安的“零头”。

 


大家发现了吗,最有名的这几家公司是打广告大王。为什么那么多人知道他们?当然是广告费花的多!那么多广告费谁来付钱啊?当然是客户啊!为什么这几家公司的产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羊毛出在羊身上啊!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一举两得,不仅名气上来了,客户还愿意买,销售额大增。2015平安的新单保费才685亿,包括各个渠道的销售,而广告费就花了101亿。

 


蜗牛君认为,打广告无可厚非。但对于用户而言,更低的保费,获得更好的保障才是真正为用户着想。而不是让那么多的懵懂国人,前赴后继地为公司的巨额广告费用买单。

 

原因三:管理成本高


先来说说保险公司怎么招新人。


首先,保险公司会以各种福利政策吸引人们加盟。就比如下方的某保险代理人发布的朋友圈动态,保险公司会以各种各样的“免费旅游”,什么国内的成都重庆三天两夜游,或者新加坡、吉隆坡、普吉岛等国外旅游,等等。


某代理人朋友圈动态截图


另外,为了维持这些销售人员的积极性,还会举办各种高大上的活动激励他们。除了刚刚所说的不定期国内旅游、海外旅游,还有定期的公司活动。大型活动每月一次,中型活动两周一次,小活动更是天天持续不断。


这些针对员工的激励所导致的成本增加,当然也会体现在保费上。


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方式激励员工?保险公司内部管理人员认为,一个代理人的销售热情在一次激励后只能维持两个星期。所以必须要持续不断地做激励活动,代理人才能持续像打鸡血一样。而旅游,就是为了让她们把赚的钱花掉,不然哪来的激情再赚钱呢?如果代理人都不想赚钱了,那保险公司还怎么赚钱呢?


代理人多了管理人员自然也要多,人多了各种成本就上来了,这些成本当然要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也就是提高保险产品的费率。


据统计,今年中国保险代理人数已经超过735万。也就意味着,中国的14亿人里面,基本上每20个就有一个代理人!


好可怕的数据,而代理人的年度流失率是90%,基本上大家身边没有正经工作能力的人都做过保险代理人。这么多人要管理,想想开支都很可怕啊!


再想想这么大数量的代理人,光唾沫就能淹死你,再烂的产品都能卖出去,躺着都能赚钱,保险公司干嘛要设计便宜的好产品呢?

 

反观小公司或者互联网保险公司,由于不需要开设分支机构,甚至不养代理人,销售靠专业中介机构和互联网,并集中理赔服务,用规模化的方式降低成本,这些环节都可以让利出来给消费者。

 

原因四:品牌溢价

这个非常好理解,就像前几天新发布的iphoneX为何这么贵,除了本身的科技成本之外,更多的是其品牌溢价。


而保险行业也有类似的现象,很多用户对保险不了解,甚至存在非常多的误解,认为大公司的产品就一定是好的,贵有贵的道理,大品牌嘛!保险公司深喑用户的这个心理,所以当然尽量往高了定咯,反正不怕卖不出去~


小保险公司的保费在成本上增加个30%40%,而大公司直接翻倍,这件事情在商界非常普遍。


“打广告得名气高溢价多赚钱打更多的广告得更大的名字……保险公司这条路一本万利!



蜗牛君看大小公司的理赔


刚刚我们分析了大小保险公司的差异以及原因,那么这些差异真的会导致所谓的大公司理赔好、小公司理赔就不好吗?以下讨论仅限于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公司的理赔真的跟公司大小有关系,这是另外一个命题我们再议。


大公司的理赔特点:


大公司的理赔大部分权利是在省级分公司,超过一定额度的权限在总公司,县城、地级市的公司只有上报权,也就是报出险,送资料,真正的核定还是在上层公司,所以代理人答应你的帮你搞定理赔纯属忽悠你,最多能帮你送送资料而已。但是,现在有不少大公司把理赔权限逐渐收回,比如医疗险统一都在一个地区理赔,全国的资料都要到总部去统一核定,这样其实不仅节省成本,也能控制质量。

 

小公司的理赔特点:


小公司运用的大多是总部核赔的政策,不管是互联网还是中介销售的,都是统一理赔。

 

所以不管是哪个渠道的产品,都是由保险公司的理赔部门统一承担的,当然也就不存在网上保险理赔慢,线下保险理赔快这种说法,也不存在没有网点就不能理赔,理赔服务就不好这种说法。这纯粹是业务人员为了让客户在自己手里买线下保险,买自己家的保险编造出来的谎言。


 

蜗牛君看公司的大小


没有永远都大的公司,也没有永远都小的公司,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保险公司也风水轮流转,三年河东三年河西,我们买的是一个长期保险,未来存续期有几十年,没有人能保证你现在买的公司未来会不会还这么大,小公司逆袭成大公司的可能性也很大,所以不要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未来。

 

很多公司您可能没听过,但是其规模可能已经特别大,或者它有特别牛逼的母公司,在“大到不能倒保险公司排行榜里都可以碾压某安的公司,却由于你的孤陋寡闻所以没听过,并不是人家没名气。

 

贵的东西一样存在市场,但这是有钱人玩的游戏,如果说穷人买个奢侈品还能撑面子满足虚荣心的话,穷人买奢侈“保险”就不知是什么心理。花大钱买小保障,又不能拿出去晒保单,这种行为不值得提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公司”的保险产品比小公司的要贵,除了品牌溢价,其他原因实在是“迫不得已”。蜗牛君相信保监会近年来监管力度的加大,对保险公司的行为会有一定约束,保险市场也会在保监会“保险姓保”的理念指导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会有更多的用户在蜗牛保险医院的帮助下,正确地理解保险,更理性地购买保险,从而给市场正向反馈,进一步促进保费的合理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