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道:安身立命之本,修业成才之根

 自华居 2017-09-19

中国的孝文化产生或兴于周代。2000多年来,孝文化一直伴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孝道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它不仅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观念,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准则。

举案齐眉图,陈洪绶绘

何谓孝?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孔融让梨

孝道从其形成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西学的冲击,中国古典的孝义,已经被冲击得支离破碎。现代人更多的是为了追求自我,追求自由,而不愿担负过多责任,只怕是对“孝”的背后的巨大责任避之不及,对孝的思想,认为陈腐而嗤之以鼻,对孝的宽厚大义,更是以小人私我之心,难以理解和思及,可谓“夏虫不可语冰”也!

《孝经》

所谓“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百善孝为先,百行孝为本。孝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孝心是酷暑里投撒的一片绿荫,遮住了炙烤的骄阳;孝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孝心是汪洋的一座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