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梨状肌

 薛垓卫生室 2017-09-19


 添加义项

梨状肌起于第2、3、4骶椎前面,分布于小骨盆的内面,经坐骨大孔入臀部,止于股骨大转子后面。 髂内动脉在此分为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分别经梨状肌上,下孔穿出至臀部,分支营养臀肌和髂关节。 此肌因急、慢性损伤,或加上解剖上变异,致易发生损伤性炎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而产生腰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症。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梨状肌

  • 概述

    起于第2、3、4骶椎前面

  • 梨状肌结构

    臀上神经、 臀上动、静脉

  • 体表投影

    此点至股骨大转子的连线

  • 梨状肌综合症

    压迫坐骨神经所引起的臀腿疼病症

  • 诊断要点

    患者常有下肢损伤,或慢性劳损史

折叠 编辑本段 梨状肌结构

出入梨状肌上孔的结构:

1.臀上神经 superior gluteal nerve梨状肌结构梨状肌结构行程:发自骶丛梨状肌上孔出盆后,行于臀中肌与臀小肌之间,与臀上动脉深支伴行,

作用:支配臀中肌、臀小肌和阔筋膜张肌

2.臀上动、静脉 superior gluteal artery and vein

行程:臀上动脉发自髂内动脉,通过梨状肌上孔后,分浅、深两支,浅支行于臀大肌和臀中肌之间,深支行于臀中肌与臀小肌之间,供应邻近的结构。臀上静脉与臀上动脉伴行,经梨状肌上孔入盆腔。

出入梨状肌下孔的结构:

1.坐骨神经 sciatic nerve

发自骶丛,是全身最大的神经,由梨状肌下孔出盆至臀部。在臀大肌深面下行,经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稍内侧降至股后区

2.股后皮神经 posterior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发自骶丛,于臀大肌的掩盖下降至大腿后面。

3.臀下动、静脉 inferior gluteal artery and vein

发自髂内动脉,供应臀下部及股后上部的结构。臀下静脉与臀下动脉伴行,由梨状肌下孔穿入盆腔,汇入髂内静脉。

4.臀下神经 inferior gluteal nerve

发自骶丛,支配臀大肌。

5.闭孔内肌神经 nerve to internal obturator

发自骶丛,出盆后,支配闭孔内肌。

6.阴部内动、静脉 internal pudendal artery and vein

发自髂内动脉,出梨状肌下孔后绕过坐骨棘后面,经坐骨小孔进入坐骨直肠窝,分支供应会阴部及外生殖器。阴部内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入盆后汇入髂内静脉。

7.阴部神经 pudendal nerve

发自骶丛,出盆后,与阴部内动、静脉伴行,分支分布于会阴部肌肉和皮肤。

折叠 编辑本段 体表投影

由髂后上棘到尾骨尖作一连线,在连线上连线距髂后上棘2cm处作一标点,此点至股骨大转子的连线,即为梨状肌的体表投影。

折叠 编辑本段 综合症

梨状肌综合症是指由于梨状肌损伤而压迫坐骨神经所引起的一侧臀腿疼痛为主的病症。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解剖关系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解剖关系梨状肌是臀部的深部肌肉,从骶椎前面开始,穿出坐骨大孔,而将其分成梨状肌上孔与下孔,止于股骨大转子。梨状肌主要是协同其它肌肉完成大的外旋动作。坐骨神经走行恰好经梨状肌下孔穿出骨盆到臀部。可见梨状肌和坐骨神经的解剖关系非常密切,梨状肌若受损伤或梨状肌与坐骨神经解剖发生变异就可能使坐骨神经受到挤压而发生各种症状。

折叠 编辑本段 诊断要点

1、 患者常有下肢损伤,或慢性劳损史。

2、 自觉腰臀部或一侧臀部疼痛或酸胀,并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放射,小腿外侧麻木,偶见腓总神经麻痹体征。

3、 腰部无畸形,无椎旁压痛点。患侧臀肌可有萎缩、松弛。在梨状肌走向位置上可触及条索状肌束,或梨状肌压痛明显。

4、 直腿抬高试验60以前疼痛明显,超过后疼痛反而减轻,下肢内收内旋时可引起坐神经痛。

折叠 编辑本段 治疗

1、 针灸中药热敷或理疗等。

2、 中药内服以舒筋活血、宣痹镇痛为主。

3、 局部封闭亦有效果。

4、 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行梨状肌切断或神经松解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