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成功期货合约的背后 是一堆炮灰

 念奴娇昆仑 2017-09-20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要资讯。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对于要上市的INE原油期货合约,大家充满了想象,例如争夺原油定价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大家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要知道全世界不只有NYMEX的WTI和ICE的Brent,但是我们有听说过几个?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那么曾经被寄予美好希望的非主流原油期货合约。

1. 全球三大原油期货合约

从这张图基本可以看出全球三大原油期货合约的势力范围,WTI主要是在北美和部分南美市场有影响力,Dubai原油则主要是影响从中东到亚洲这一片区域,Brent则对于整个欧亚以及非洲市场都有影响,甚至Dubai的Oman原油也是基于Brent定价的。目前全球70%的国际贸易石油价格,直接或间接联系布伦特综合基准定价,ICE 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是这一综合基准的关键组成部分,基于布伦特指数的金融结算,并通过EFP机制最终交割,马来西亚、巴西、哥伦比亚在2010年至2012年加入布伦特定价体系。

从期货合约的成交量来说,NYMEX的WTI和ICE的Brent成交量一直以来都是遥遥领先。从2001年开始,NYMEX的WTI近月成交量就可以达到16884137手,到2017年的时候,其近月成交量已经达到134238748手。同时期内,ICE的Brent原油近月合约的成交量也从7978737手增长至65516090手。另外可以看到,2005年上市的印度原油期货合约表现似乎也不错,下边我们会具体讨论印度的原油期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知道OMAN原油的期货成交量?事实上,Oman原油的期货市场流动性并不好,它更多的是在现货市场流通。

主流原油期货近月成交量

2. 局部地区的原油期货

其实,除了NYMEX和ICE有WTI和Brent,在全球还有其他的交易所上市了原油期货。例如南美洲就有阿根廷期货交易所上市的WTI原油,巴西期货交易所上市的迷你原油;非洲也上市过原油期货哟:南非证券交易所上市了WTI,在毛里求斯的非洲期货交易所也上市了原油期货。

在中国的周围,也有不少的原油期货上市,例如俄罗斯莫斯科期货交易所上市的Brent和乌拉尔原油,东京工业品交易所上市的中东原油,新加坡商品交易所上市的中东酸性原油,印度上市的WTI,Brent以及mini WTI合约。

非主流原油期货近月成交量

与主流的期货合约相比,这些新兴的期货合约成交量都比较少。最高的南非交易所成交量也不过31699手,流动性不足。而早年东京工业品交易所上市的中东原油也一直处于游离的状态,成交量最近连年下降。

3. 东京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合约

日本东京商品交易所在2001年推出中东原油期货,上市之后的几年当中,TOCOM的中东原油成交量一直徘徊不前。2005年之后甚至逐年递减,最终并未形成与WTI及Brent相当的影响力。

影响其流动性和推行效果,最主要的原因是:

首先,为了方便日本国内企业规避原油价格涨跌带来的风险,TOCOM上市的原油采取了以日元作为计价货币,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国外投资者的参与。此外,TOCOM最初推出原油期货时,合约单位定为100千升,因交易不够活跃,后修改为50千升(314.5桶),但这与当时以桶为单位的模式格格不入。因此,合约设计的不合理导致其难以有效吸引境外资金的参与。

其次,由于日本国内原油产量占比非常小,大量原油需要进口,这就导致其国内难以形成具有规模的原油现货市场。于是,在不具备实物交割的条件下,TOCOM只能采取现金交割方式,其结算采用阿曼和迪拜原油在普氏公开市场报价的月度平均值,兑换成日元后作为中东原油期货的结算和交割价格。在缺乏现货市场的支撑下,TOCOM的原油期货市场很难继续发展下去。

最后,日本经济在经历了“失去的十年”后,虽然有缓慢复苏迹象,但元气大伤后的恢复过程十分漫长,加上2007年年底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日本经济近10年来一直在低位徘徊,GDP增长率整体呈下滑趋势,2008年更是出现了负增长。在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下,日本国内的期货市场难以活跃,随着整体金融氛围的黯淡,市场的人气开始走下坡路,很多资金从期货市场抽离,原油成交量日益萎缩。因此,强大的经济基础及活跃的金融环境是期货市场成功的关键因素所在。

虽然从活跃度及影响力上来看,TOCOM的中东原油在某种程度上是失败了,但是,这对于亚洲原油市场来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2001年以前,没有一家国际知名交易所能在亚洲原油期货领域获得成功,并且,TOCOM的中东原油在亚洲原油市场上起到了一定的价格指导作用,这也给其他亚洲国家推出原油期货提供了很大的信心,当然更多的是参考和借鉴。

4. 新加坡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合约

新加坡交易所2002年推出以迪拜酸性石油为标的的原油期货市场,试运行两年后搁浅。分析其推行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一下三点:

第一,从内因来看,场外交易的先发优势牵制了原油期货发展。新加坡最活跃的市场是掉期合约,投资者主要基于普氏能源市场的定价机制进行场外交易。在新交所2002年推出原油期货时,普氏能源市场的场外交易已经具有一定优势和规模,新交所要想吸引贸易员转向有很大难度,而想要“通过发展场内交易掌握石油定价话语权”更是难以做到。其次,新加坡相对健全的法制为场外交易提供了保障,导致大部分的油品交易员倾向于在场外进行交易撮合。

第二,从外因来看,原油期货交易最活跃的地区在欧美,而新加坡地理位置与欧美有时差,因此,市场上国际投资机构较少,仅依靠亚洲投资者参与,导致市场交投不够活跃,交易资金和产品流动性比不上欧美两大市场。

第三,推出时机不成熟。期货市场需要买卖双方比例基本平衡,才能保障参与者交投热情持续高涨。而2002年新加坡原油储罐发展尚不成熟,资金流动量不大,导致买卖双方不均衡态势,从而限制了原油期货市场发展。

5. 印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合约

2005年2月9日在孟买印度大宗商品交易所上市原油期货。上市之后运行良好,流动性较高,起到了最初的为实体产业对冲价格风险的目的。相比较上面两位而言,印度原油期货能够推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印度石油资源较为短缺,必须依赖进口。2003年印度进口石油的比例就已超过70%,成为仅次于美中俄日之后的世界第五大能源消费国,与世界石油市场的依存关系越来越紧密。2008年,印度自产原油76.6万桶/日,进口原油255.7万桶/日。对于一个主要依赖进口保证石油供应、但却没有定价权的国家来说,对于印度国内从事原油进口的企业来说,进行套期保值以规避全球油价风险的需求非常强烈,这就保证了印度原油期货市场的交易者规模。 为了应对石油消费和进口的快速增长,印度于2002年取消了石油价格管制,原油市场相对自由化,有利于期货市场的深化和发展。期货品种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市场化程度高不高,市场不放开,期货的稳健运行就存在一定难度。 期货合约取得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存在大量的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印度在推出原油期货之前,做足了相关市场工作,MCX说服ONGC(Oil and Natural Gas Corporation Ltd.)、OIL(Oil India Ltd.)、HPC(Hindustan Petroleum Corporation)等印度国内石油巨头参与MCX原油期货的交易,以使MCX原油期货尽快活跃起来[28]。 另外,MCX采用了国际基准原油——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而不是本国原油作为标的。合约部分参考国际惯例,又有自己的特色,也为 MCX原油期货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最后,附上现存的和我们相关度较高的原油期货合约。只能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现存的原油期货排名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要资讯


了解。

2017-9-20 09:47: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