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折磨—当我们失去希望和盼望的时候,当我们被迫交出控制权的时候,当不想要的改变或丧失使我们感到脆弱无力的时候。 ——克里斯蒂娜·朗埃克(Christine Longaker) 缩短苦难的办法不是躲过它,而是度过它。 —葆拉·博顿 苦难,是入类存在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在生命中总要面对种种丧失。死亡,被看做是彻底的丧失。接近死亡,就是放下的过程。 在完形治疗中,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人们在各自生活中所遭遇的深重苦难。形形色色的苦难常常掠过我的心头—被遗弃背叛、受虐,甚至遭受各种疾病和创伤。这些苦难经验定格了我们的生活,把我们框在过去受苦受困的那一刻。我们似乎不再能发展新的相遇,不再能迈向新的生活。我们常常千方百计地避免触及苦难所带来的悲伤,淡化苦难所诱发的伤痛。 我们甚至用极端的方式来逃避直面痛苦和悲伤,比如强迫行为、成瘾行为、自戗行为,甚至过一种无意义的生活。在有些情况下,我们甚至变得感觉迟钝,麻木不仁,从而彻底远离对自己的觉察。 我们如何面对苦难?一个重要、迫切的问题摆在面前!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否认、缩短或避免苦难。我们越是努力逃避苦难,我们就会越久地经受苦难捆绑所带来的痛苦。有时,面对某个时刻,我们对身外世界做不了什么。人为的乐观或虚假的幻觉并不能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在一次完形成长工作坊中,小静问葆拉:是否有办法缩短丧亲的哀伤?葆拉凝望落日下的海浪,对她说:“缩短苦难时间最短的捷径就是体验苦难,觉察它的冲击,让它在你空荡荡的内心全然显现。”
在完形治疗过程中,见证那些在童年备受欺凌、生命遭受重创的人表达并再次体验创伤过程,是奇妙的经历。他们在当时为了生存而不能表达内心的脆弱和愤怒。不少人一直想方设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比如通过食物、药物、酒精、赌博,甚至性。 我们常常逃避这些创伤经验所产生的、具有适应功能的悲伤,因而造成自我伤害和自我否定。其实,除非我们接触丢全心灵深处的痛苦与悲伤,否则,撕心裂肺的痛苦将永驻心间。 当一个人遇到他人真诚的支持和关怀时,就会有足够的安全感去表达真实的悲痛、哀伤和其他复杂情绪,并在苦难中感受到自我支持和滋养的力量。 在完形觉察工作坊中,经受苦难的人,特别是那些曾经有过创伤经历的人,会感到安全,因而,他们可以表达当初不曾表达的感受。他们哭泣、叫喊、暴怒、打枕头,安全地表达内心失落的痛苦。 这些表达正如出生之痛。完成未完成之事,使人甘愿选择难行之路,收复自己的生命主权。于是,苦难将为他/她展现意义。苦难、使人提升人性,重获新生,最终使人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用新的方式与自己及他人重建亲密关系。正如劳拉·拍尔斯所说,已经完全得到整合的经验会变为支持。
唤起对他人苦难的慈悲,是完形生活方式的目标之一。培育慈悲与智悬,可以扩展我们容纳苦难的心量,而不是拒斥苦难。这心量不仅包括接纳和容纳以僵化、固着模式采取强迫行动的心量,还包括以正念经验生活的心量。 散文家托马斯·穆尔(Thomas Moore)曾用希腊故事中的人身牛头兽来比喻人类所遭受的苦难,包括至爱亲朋离世造成的不可挽回的丧失、离婚或生病所带来的痛苦和创伤。 这些痛苦和创伤导致愤怒和忧郁。这怪兽专吃生活在迷宫中的人,扰乱人心和灵魂,但却被冠以北斗晨星。怪兽乱人方寸,现人本性。正如托马斯·穆尔所说,“我们必须怀着虔敬之心照看苦难,这样,才能在恐惧和愤怒中,不至于忽视这颗星辰。”
如果我们带着勇气与安宁对困苦的环境作出回应,苦难这头怪兽就可以转化成我们心中的星辰。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 哈尔滨市普宁医院心理科 点击上方 关注 普宁医院心理科 即可一起探索心理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