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朋友圈被一篇热文《多吃主食死的快?柳叶刀的最新研究,打了多少医生,营养师的脸》刷爆了,阅读量10万以上,点赞1000多。 作者翻译了一篇柳叶刀上最新的文献,“Associations of fats and carbohydrate intake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18 countries from five continents (PUR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关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与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来自5大洲18个国家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作者提取了文献中4个研究发现: 然后得出结论: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和更高的死亡率有关,总脂肪和部分脂肪,能降低总因死亡率,脂肪和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没有关系,饱和脂肪可能降低中风的风险。 这个结论已经颠覆了很多人的认识,包括部分医生,脂肪的摄入竟然能降低死亡率,还和心血管疾病没有关系?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放开吃了? 到这里为止,作者翻译没有大问题,可是却有意无意地避开了关键问题:摄入比例。我们知道,任何研究都是有局限性的,都是有前提条件的,去掉实验前的设定条件,结果就没有意义。 作者怕大家看不懂,接下来又把这项结论用“常人听得懂的人话”翻译了一遍。 这翻译,也是神了,把之前认真看文献的功课全带跑偏了。我们一个个来看。 结论一: 吃米面糖等主食(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可能让你死得更早。 而事实是 “High carbohydrate intake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isk of total mortality”。高碳酸化合物摄入和高总死亡率风险相关。 从文中的数据图也可以看出,碳酸化合物摄入比例在40~60%左右时,总死亡率(total mortality)并没有明显上升,而主要心血管疾病(major cardiovascular diseas)甚至在65%左右还有个明显的回落;当碳酸化合物摄入比例超过65%时,总死亡率和主要心血管疾病危险才会明显升高。所以,并不是吃主食可能让你死的更早,得加上比例: 过高比例的(>65%)米面糖等主食(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可能让你死得更早。 结论二 多吃好的脂肪,吃油,可能让你活得更长。 看原文图表,你会发现确实,随着总脂的摄入的增多,总死亡率和主要心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度降低了,但是要注意到其中的比例问题,对总死亡率降低影响最大的是多不饱和脂肪酸,随着摄入多增多(14%以下),总死亡率风险下降。而对主要心血管疾病风险,影响作用最大的是单不饱和脂肪酸(18%以下)。而饱和脂肪酸(18%以下)确实也降低了总死亡率和主要心血管疾病风险,但影响有限,而且随着摄入增高,对主要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越来越弱,甚至成相反趋势,鉴于本文没有大于18%饱和脂肪酸摄入影响的研究证据,提高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比例产生的影响不可而知。 因此,也绝不是“多吃好的脂肪,吃油,可能让你活得更长”。脂类是我们人体正常新陈代谢必需的重要的物质,适当的摄入是必需的,这篇文章也只是研究一定的脂类摄入(<> 结论3中,确实摄入一定量的饱和脂肪酸,能降低中风的风险,但是也不是越多越好,对心脏有没有影响,缺乏摄入大于18%后的数据,而不是结论4中说的“吃多少油都不会提高心脏病的风险“。至于结论5中说的“我们信任的膳食指南,可能让我们越吃越不健康”,去看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及其解读,就知道是无稽之谈。 糖类、脂类、蛋白质,是我们维持生命的三类主要物质,其对我们的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我们要研究和关注的是这之间的比例问题,并且要因人而异,个性化对待。脂类并不是健康杀手,适当的摄入对维持身体健康很重要,但绝不是越多越好,不会提高心脏病等风险。对于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的病人,控制脂类等摄入无疑是必须的且及其重要的。 健康的生活习惯是一种动态平衡,保持饮食均衡,坚持锻炼,定期体检,有病看病,让专业的医生帮助你治疗和恢复,这才是重要的。媒体涉及到公众卫生知识的传播也要尤其谨慎,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和造谣没什么区别。 参考: http://www./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7)32252-3/fulltext http://mp.weixin.qq.com/s/J5rmjoEAoNs__Aw8uIMyTA 作者:施图灵 |
|
来自: 昵称41082923 >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