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分灸开启,艾灸重点:平衡阴阳、滋阴防燥

 大爱无痕hxzjvw 2017-09-22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今年秋分时间为2017年9月23日04:01,周六。


  秋分是24节气中第16个节气,是一年四季中最重要的四个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之一。《春秋繁露 阴阳出入上下篇》当中有这么一句话,叫“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句话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讲秋分当天,白天和黑夜一样长。从阴阳属性上来讲,白天属阳,夜里属阴,也就是说相当于阴阳相平;另一层含义讲秋分这一天平分秋天,过了秋分这一天,阴阳就开始转化,寒暑就不那么平衡,天就开始转凉。从中医讲天人相应,人体要保持阴阳平衡。所以秋分过后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成为养生重点。


首先来看一下人体阴阳失衡的危害?


  秋分过后,阳少阴多,身体开始逐渐变寒,阳气逐渐减少,身体会出现一系列偏于阴寒或者虚寒的症状,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咳嗽,腹泻,全身发凉,腰腿痛,老寒腿症状等等。


那么该如何调整阴阳失衡状态呢?


  中医讲,打通任督二脉对疏通身体全身经络、平衡阴阳至关重要。


  人体最重要的就是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任督二脉可补充十二经脉。督脉跟阳经可以发生联系,任脉跟阴经发生联系。因为督脉跟阳经发生联系,故而称为阳脉之海,同理任脉称为阴脉之海。所以说接通任督二脉有助于阴经阳经特别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沟通,经气运行,阴阳平衡。所以说接通任督二脉对于平衡阴阳非常关键。


秋分节气该如何平衡阴阳呢?


  首选艾灸!


  原因:单纯的敷贴药物,没有灸那么温热,而且对药物有一定要求;按摩只是一个局部作用。而相对于艾灸来说,艾灸具有温通作用,调节阴阳平衡,对全身都有影响,有广泛的适应症。


秋分灸是什么?


  严格说秋分灸是一个特定时间概念的一种灸法应用。


  每年秋分时间是9月23日前后,秋分灸的时间是秋分这天,加上秋分向前推一周(7天)和秋分向后推一周。这是最佳的秋分灸的时间。【2017年秋分灸时间:9月16日-9月30日】。


  当然在时间、精力和操作上面方便,在秋分前一周开始,到整个秋天结束,都持续进行艾灸,这属于秋分灸的延续。


秋分灸怎么灸呢?


  督脉是阳脉之海,我们选最主要的五个穴位进行施灸,可达到温阳温通之效。百会、大椎、至阳、命门、腰阳关,重点施灸这五个穴位,能有效协调督脉阳气;



  任脉取穴,特别是秋分之后,肚脐以下的这些穴位如神阙、阴交、石门、关元、中极、曲骨等穴位。可以不用具体取哪个点,只要在肚脐以下这个正中线部位灸就行,即古人说的下丹田的部位。



  施灸顺序是什么?


  《千金翼方》著作中讲“凡灸法先发于上,后发于下,先发于阳,后发于阴”。所以先灸督脉后灸任脉的穴位。先上后下。



  可以采用隔姜灸,姜片切大约0.2-0.3厘米厚,用牙签扎孔有利于热气渗透。艾绒制成艾柱放于姜片上。艾柱约蚕豆大小。放于百会穴、大椎穴、至阳、命门、腰阳关。每个穴灸3-5状。


命门:

肾阴肾阳(又称元阴元阳),分别藏在命门和肾当中,是人体生命的来源。肾阴的活动,就像水的流动一样,需要阳气的温熏,这里的阳气就是肾阳,而命门就是肾阳藏身的地方,也就是命门之火。如果火力不足的话,就不能推动水的运行,肾水就不能上行,滞留在那里,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腰膝酸软,浮肿,男性阳痿,女性宫寒不孕等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肾阳虚,这时候就需要温肾补阳。所以,补肾壮阳,加大命门之火就显得尤为重要。


腰阳关:

督脉为阳脉之海。腰阳关就是督脉上元阴元阳的相交点,是阳气通行的关隘。是专门治疗腰部疾病的穴位,尤其对于现代人经常犯的急性坐骨神经痛、腰扭伤等治疗效果非常好。


关元:


  春必灸气海,秋必灸关元。通过艾灸温热作用累计、放大、激发,达到温补阳气,调理阴阳的作用。张景岳在书中描述关元穴“主治积冷,诸虚百损......治阴症伤寒,俱当就此”。说明各种累积性的寒冷,虚损型的疾病,体虚的疾病,以及实寒等等,艾灸关元都可以起到温阳、固元,补虚作用。


  通过秋分灸疗法,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老寒腿等疾病,最重要是补充了身体阳气,祛除阴寒,从而对阳气不足导致的老年病、慢性病的发生起到防治作用。



  《景岳全书》著“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意思就是天地最大的宝贝就是太阳,有阳光万物才有生机,对于人而言,阳气就像天上一轮红太阳,才使得阳气旺盛,经气充足,精神充沛,身体健康。


  《黄帝内经》记载,“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意思就是人到了中年之后,身体阳气基本就亏了,一旦阳气亏虚,各种虚证、衰老以及慢性病就一天天向身体袭来。到了秋天以后,特别是秋分之后秋凉开始,人体阴气盛阳气衰。所以老年人从秋分以后艾灸开始补阳效果最好了。


  《扁鹊心书》记载“扶阳之法,艾灼第一。”艾灸温补阳气作用很强,因此大家一定把握好秋分灸时间好好补补身体阳气,为入冬打好基础。


秋分之后如何防秋燥?


  隔梨皮灸。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学院主任医师吴中朝大夫推荐我们。


  梨归肺经,能够生津防秋燥,《本草再新》记载梨可以“清心降火,滋肾益阴,生津止渴,除烦去湿。”所以当你出现秋燥症状时可以采用隔梨皮艾灸来滋阴防燥。灸肾经上的三个穴位:太溪、照海、复溜。肾为水脏,能够滋补阴液,此三穴是滋补阴液最好的穴位。另外可灸肺俞,通过灸肺俞,使肺敷布津液能够滋润。


  嗓子干、皮肤干燥、眼睛发红等,这些常见的秋燥的症状,如何隔梨皮灸灸呢?


  取梨皮,尽量平直的面,假如梨皮销的很薄多折几下,如果带些肉就不用折叠了。用牙签扎眼,贴于穴位上。艾柱放于上述几个穴位上灸3-5壮(相比要比背部穴位灸的时间短些)。期间觉得烫就更换梨皮即可。



  另外防止灸后上火,也可以多灸肾经上这三个穴位。这就是秋分灸的妙用,大家可以自己尝试艾条灸、艾灸器具等都可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