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勤奋?

 springtime12 2017-09-22

时间不会等你

每天多一点勤奋

张辉 改变自己主创

百度智能汽车产品负责人 | 辉哥奇谭主创 | 布道师



我最近的感悟是,要想在一个非常前沿的领域获得成功,聪明、勤奋和对事情有浓厚兴趣这三者缺一不可。缺少了任何一项,很可能只能达到非常平庸的水准。


本周日,我会结合自己连续一个多月的原创写作,进一步谈谈对「聪明+勤奋+兴趣」的理解。如果你对写作感兴趣,对为何我能在非常繁重的工作之余还能坚持写作感兴趣,希望也能通过日常的写作打开自己新生活的大门,千万别错过本周日的会员语音!



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勤奋?


前段时间,看了Ins上一篇关于抖森(Tom Hiddleston)的推送文章,只看了一半就果断路转粉。


此前,我也不认识抖森,对这张脸唯一的印象就是雷神的弟弟大反派洛基,当年看那部电影还是冲着女主角娜塔莉波特曼去的。可翻开抖森的履历,只说三条,就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会七国语言:英、法、西、俄、意、拉丁和希腊语。


放弃牛津去读剑桥是因为:和父母吵架,想离他们远一点。


《雷神》试镜时,为了得到雷神一角,抖森特意增重20斤。结果视镜之后,被告知要演洛基,他又默默地减掉了这20斤。


每一句轻描淡写的描述,都是很多人一生都可能无法达到的高度。既阿米尔·汗、彭于晏之后,又一位男神印证了那句老话:优秀是一种习惯。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种人,明明已经百里挑一,还觉得基数太小。明明已经出类拔萃,还觉得炮灰太少。每天像缺钱一样勤奋,像欠债一样努力。每每遇上这样的人,我都会忍不住问一句:为什么?


有个外国朋友,八零后,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五年前来北京工作,哈佛、耶鲁、剑桥念了一遍,美国、英国、香港三地律师执照,中文说的一流,年初刚刚跳槽到了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成了最年轻的合伙人,年薪百万级。


妥妥的一个人生赢家。可前天,他居然跟我说,最近在看司法考试的教材,说打算好好研究一下中国法律。


旁边的几个律师朋友快气哭了,饭碗抢到家门口了。可你就是拦不住优秀的人闯入你的领地。


他刚来中国不久,就开始学中文。日常交流没问题了,他还不死心,非要学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和中国民俗,经常把我问得一愣一愣的,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十二生肖里为什么没有猫?说大话为什么叫吹牛不叫吹羊?


想知道的朋友,请自行度娘。


我想说的是,跟他在一起,我觉得自己是个假的中国人。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越学,越觉得自己懂的少。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学生曾经问过他:「老师,你学识渊博,知道的事情那么多,为什么还经常怀疑自己的答案呢?」


芝诺回答说:「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圈外是未知的,圆圈内是已知的,你知道的越多,你的圆圈就会越大。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于是,你与未知接触的空间也就越多。因此,虽然我知道的比你们多,但不知道东西也比你们多。」


曾经听过一个资深投资人的讲座,他洋洋洒洒说了三个小时的成功经验,却用了这样一句话结尾:做投资的时间越长,越不敢投。


大概因为这样,巴菲特才会只买自己熟悉的行业、熟悉的公司的股票,甚至反对炒股。他曾经说:「有时候我太过谨慎,但我宁可有一百倍的谨慎,也不想有1%的不小心。我不是靠炒股,成为世界首富。」


越优秀的人,越能看见自己的无知。于是,步履踌躇、心生敬畏成了一种自然反应,但也正是这种心态,让他们不想停下探求的脚步。相反,平庸的人却经常一知半解,就觉得天下无敌。


傅盛在认知三部曲中提到,人有四种认知境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


95%的人都处在第一层。


然而,是不是自知无知,正是优秀者和平庸者最大的区别。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知道自己走了多远。


所以,当我们问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努力的时候,或许我们更应该问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再努力了。


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恰恰是无知的开始。


有时候,小有成就比一事无成更可怕。


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九零后的小镇姑娘,从小喜欢读书写作,从上高中起开始陆陆续续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后来又开始写公号、出书,很快小有名气,赚了点钱。有一家公司邀请这个姑娘加入,给了她丰厚的薪水。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高考,投奔了金主。


我不知道,这个姑娘后来过得怎么样了。


这些年,社会一直在争论,上大学到底有没有用。说没用的人,总能举出很多例子,证明不上大学也能成功。从比尔·盖茨到乔布斯,从爱因斯坦到爱迪生,社会这所大学好像更能培养出所谓成功的人。


可讽刺的是,那些没有读过书却成功了的人却比任何人都重视教育。见识越多的人,越能看见差距,也就越明白读书的重要。


宋朝诗人黄山谷有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周国平对这段话的解读,我特别赞同,你三日不读书,你就会自惭形秽,羞于对人说话,觉得没脸见人。


这就是他所说的「读书的癖好」,读书为什么能成为一些人的基本需要?大概就是因为这种自愧不如的感觉吧。


经常有人问我,怎么样能成为一个努力的人。我会反问他们,对于不努力,你的感受是什么?


他们通常会说,没感觉。


我想,这就是差距吧。真正优秀的人,是停不下来的,因为内心深处有一种对无知的恐慌。对于知识,他们永远觉得自己不够。


Richard St. John在《成功是一条持续的旅程》中曾说过,成功是一个由热情、工作、专注、推进、灵感、提高、服务和坚持组成的循环,我们一圈一圈地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而不是一条从A到B的直线。


可是,生活里,大部分人都是四十岁在吃三十岁的老本,三十岁吃二十岁的老本。


我不是说,人必要勇往直前,一次次地勇攀高峰。而是说,人要有一种危机意识和一种谦卑的心态,对于这个世界,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


笛卡尔曾说过,没有知识的人总爱议论别人的无知,知识丰富的人却时时发现自己的无知。


所以,为什么越优秀的人反而越勤奋?


答案或许很简单,他们比我们看得见更多值得努力的东西。


封面图 by Owen Davey


今天你做了什么改变


有关上期语音:很多男女朋友,小夫妻的矛盾因金钱问题而起,我上期语音《小家庭「联邦制」管钱法》中分享了我自己的方法和心得。家庭财政的一个常见问题是逼迫男生交卡,或者男生主动交卡以「表忠心」。这其实是有问题的,这最终会导致「小金库」。当然,很多会员朋友在这期语音中听出了「弦外之意」:原来我是借着家庭财政问题来谈金钱观。两人如果金钱观不合,会出大问题的。下面是精选的会员反馈。顺便说一下,如果你对这个语音感兴趣,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加入会员,这条语音会以「见面礼」的方式免费赠送新会员。如此接地气的讨论,可是在其他地方听不到的。


@会员 峥嵘

毕业五年了,但是生活总是在动荡,每次稳定下来基本也是这样管钱的,但是都不能持续。预计今年年底应该有一定存款,辉哥,求推介基本股市的书,目前只看了两本基本原理的书,想看看您的观点。

张辉:《富爸爸穷爸爸》、《穷查理宝典》、巴菲特的书看两本,国内的推荐「邱国鹭」写的。


@会员 满满

我原先的想法养家是男人的责任,家里的一切开销都应该是男人承当。每个月还要额外给些给妻子做零用。但现在细想下如果我全部都承当,妻子的生活固然是过的挺好,但我的压力会很大,长久下来妻子会觉的我所做的都是应该的,也不利于培养她对这个家庭的投入感,一个好的家庭关系应该是所有人对家庭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都有一定的投入,这样双方都会觉的舒适。所以我决定婚后按照各自的收入情况安排对家庭支出所占的比重。

张辉:现在这个时代,男人女人都很强了,都需要共同承担家里的责任,不见得是同等份额,但是还是要强调同舟共济。


@会员 乐先生

还没有结婚,但辉哥的语音给了我很好的启发和借鉴。听完语音发现有一个好的婚姻是这么的困难==‖感情只是一方面,moneyfocus的差别会对其有不小的影响。如果我结了婚,一定会应用上辉哥讲的小家庭联邦制管钱法,遵守入、出、账务、理财的核心。祝生活越来越美好。

张辉:正好在有女友之前先确定比较正确的「金钱观」,这样选女友起码不会在金钱观方面犯错。


@会员 CR

感谢辉哥的分享!

我的家庭管钱法很多方面和辉哥的建议是一致的:

1. 无需统一卡,各人收入可以各人分管。---我们目前就是这么做的,各自管理各自的工资卡,不用上交给谁。

2. 关于支出分配,辉哥的建议是可以按照收入分配支出;目前我们支出的分配比较随意,我们信任对方,有时候就从方便的角度考虑了。比如说房贷,之前我的工资卡就是房贷卡的时候,我就每个月直接还了,后来工资卡换了,我其他卡转账过去不方便,就是我老公转钱到我卡上来还房贷。平时生活里的费用,吃饭买菜衣服娱乐,就是大家随意了,有时候我付有时候他付。补充一句,他的工资是我的大概两倍。

3. 财政透明,大项收支会问对方的意见,隔段时间会进行过一下家庭两个人的资金情况。我们就是这么做的,大多数时候我们会尊重彼此的选择,比如他喜欢喜欢买一些好的耳机,转换设备,PS4,我喜欢书,手工等等,在我们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我觉得大家是可以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让自己开心的。大概一个季度左右,我们也会把两个人所有卡里,各种理财账户的钱清算一下,看看几个月下来的收入情况。如果发现和计划里钱的增长数目有差距(我们都是工薪,工资比较固定),比如真是花钱太多了,就会分析一下,制定一下接下来的计划。我们也有彼此的银行账号和密码。

4. 关于理财,我们会按总账户的钱考虑,一些买稳定性的货币基金,主要就是用于保本;然后一部分是混合和股票型的基金,风险大一点但是利润也高一些(我们各自用自己的钱买各自的,但是我们知道彼此都买了什么,而且也会给对方建议。我老公比我的风险承受能力强一点,所以我们在基金选择上也有稍许的不同);有一部分正规网站机构上买的P2P,利润不算多高也还稳妥。还没有涉足股票,感觉精力不太充足,也没有时间研究某个企业的现状是否值得投资,所以就还是只买基金了。

暂时没有想到其他的,以上也是根据辉哥列的点来说的。很庆幸我和我老公都能够信任彼此,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家庭管钱法不可或缺的。

让我有时候感觉不爽的是,我老公有时候会开玩笑嫌弃我工资低呀。虽然也能激发一点我的进取心,但是有时候内心还是有点儿挫败或者烦躁的了。不知道大家都是怎样互相激励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