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唑帕尼是一种可干扰顽固肿瘤存活和生长所需新血管生成的新型口服血管生成抑制剂,靶向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通过抑制肿瘤的新血管生成而起作用,适用于晚期肾细胞癌的治疗。客观缓解率(ORR)指肿瘤缩小达一定量且保持一定时间病人的比例。 丁香园有幸邀请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郑伏甫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刘子玲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孙卫兵教授和南方医院泌尿外科谭万龙教授针对培唑帕尼在临床应用,靶向药物优势,用药人群选择和手术与药物结合的作用等问题作讨论。谭万龙教授受邀担任本次讨论主持人,让我们来看看各位专家的看法。 郑伏甫、刘子玲、孙卫兵教授: 培唑帕尼在欧美国家已经上市且做了一些大型的临床研究,同时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现在进入中国,给晚期肾癌患者带来新的选择,在 COMPARZ 研究中,培唑帕尼治愈率比较高,同时肿瘤缩小比例较好。 ORR 带来的益处,从医生角度看,可以增加肿瘤的切除率,能很快的看到疗效,同时好的疗效也提示着预后较好;从患者角度看,达到完全缓解或者部分缓解会对以后的治疗更有信心,而生存的信心对晚期肿瘤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对于肿瘤治疗方法的选择,综合治疗较好,不仅是药物的治疗,还包括手术治疗。如对一些晚期肿瘤患者,肿瘤大且难切除,培唑帕尼治疗更能体现其价值,它可以使肿瘤尽快缩小,然后进一步手术切除,配合靶向治疗。对于外科医生来说,ORR 较高,可以增加肿瘤手术切除率,如有些肿瘤比较大,用培唑帕尼治疗则瘤体缩小,从而行手术达到切除的目的;另外如想做保肾手术,使用培唑帕尼治疗 ORR 较高,从而使肿瘤降期,手术原发灶切除更完整。 郑伏甫、刘子玲、孙卫兵教授: 高 ORR 反应可以给医生带来信心,用药以后肿瘤体积缩小,为外科医生创造更好的手术条件。对一些肿瘤体积比较大、局部有浸染或者侵犯重要器官的患者,用培唑帕尼治疗帮助比较大,使患者有手术治疗的机会。 在相同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下,ORR 是另外一种选择标准,最大的受益者可能是那些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患者,经过培唑帕尼治疗后他们可能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 当然,肾癌与其他癌症不同,即使肾癌有远处转移,局部病灶切除也可以获得生存的机会,所以对这些病人,培唑帕尼的治疗可以带来更多的益处。 郑伏甫、刘子玲、孙卫兵教授: 众所周知,晚期肾癌包括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肾癌。现在是靶向治疗时代,在十年前的细胞因子时代,肾脏细胞肿瘤对放化疗不敏感,很多不能做手术的患者就放弃治疗。从 2006 年第一代靶向药物上市到现在十多年的研究发展,现又增加一个新成员——培唑帕尼。培唑帕尼让外科医生和患者对肾癌的治疗更有信心。 现在很多的靶向药物为医生治疗肾癌提供了选择,在未来免疫治疗时代,靶向药物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实际上,肿瘤的治疗是综合治疗,肾癌的治疗,手术治疗为主,联合靶向药物辅助治疗。培唑帕尼治疗能使局部晚期患者实现晚期切除,同时对于手术未能切除肿瘤患者的后期治疗也起到更好的辅助作用。 今后的治疗模式不论是靶向联合免疫疗法还是手术联合靶向再联合免疫疗法,联合治疗是今后发展的趋势,而培唑帕尼可在这些方面更好地发挥优势作用。但至今为止,什么样的病人最适合减瘤切除,尚无明确标准,但不论做不做切除,靶向药物必用无疑。 结语 谭万龙教授:非常感谢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肾癌是生物学特性比较特殊的肿瘤,一般对放化疗不敏感,因此对肾癌的治疗早期以手术为主,晚期肾癌可能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特别是现在的靶向治疗以及即将出现的免疫学治疗。 目前培唑帕尼不但在远期的 PFS 和 OS 有明显优势,在 ORR 方面也有很好的优势。因此,在临床晚期肾癌的治疗过程中,有可能使用培唑帕尼行术前新辅助治疗,使患者的肿瘤缩小、降期,提高肿瘤的切除率。术后也有可能进行辅助治疗,综合治疗可使晚期肾癌获益。随着培唑帕尼的临床应用,这个药物可能会对广大的晚期肾癌患者带来福音,也期待中国的医生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疗效,造福肾癌患者。 再次感谢大家能够参加这样的讨论,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