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安全用药有诀窍
长沙晚报记者 周辉霞
指导专家:赵水平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教授
8月中旬召开的2017中国心脏大会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权威机构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有2.5亿高血压患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随年龄增高而上升。高血压成为我国诸多疾病中发病率最高、患病人数最多、分布范围最广、最易致死的一个病种。
另据2016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据,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全国每年因血压升高所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200余万人,每年直接医疗费用达366亿元。
另一方面,我国治疗后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仅为29.6%,与近些年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有所改善的境况不符。这其中,既有基层医疗机构在高血压药物治疗上存在不合理之处,也有患者高血压安全用药知识储备少、认识有误区的因素。那么,在降血压药物的使用中,常见哪些误区、需要注意哪些?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教授赵水平就此进行了详细解析。
A
医生或药师说适合就适合?
建议患者试用一个月后选出合适药物
“医生,麻烦你开一种适合于我的降压药。”
许多高血压患者走进医院和药店,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来。什么是适合的?面对这个问题,医生和药剂师没有很直接地拿一款药给你,就说明这样的医药专家在对自己的专业负责、在对患者的身体健康负责。
为什么这么说?赵水平介绍,目前中国食药、医疗部门官方认定的一线降压药有五大类,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五大类药品基本上适合所有的患者。“更准确地讲,医学上没有哪一类人吃哪一类降压药的说法。”赵水平指出,但在医疗实践中,确实有些患者特别适合于某一类降压药。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降压药?赵教授指出,医生确诊为高血压病人,并确定需要服用降压药之后,医生普遍会在基本的五大类降压药中开出某类降血压剂的处方。患者在之后两个星期到四个星期左右的时间里,除按医嘱进行服用,建议每两三天测量一次血压,查看是否有效地降低了血压。此外,患者要注意观察记录自己的身体感受,看有哪些不适应症状,身体的耐受情况怎样。“我们建议患者进行一个月左右时间的身体和血压观察,来判断机体对所服用的药物是否耐受,从而确定是继续使用还是换另一种药物。”
记者了解到,实际寻医问药中,很多患者并没有意识到要试用观察一段时间,医疗机构也没有在意这一回访环节,因此,患者更应提高安全用药的知识储备,其实,健康很大程度上掌握在病人自己身上、掌握在病人健康知识的储备上。
B
进口药更有效?
药品质量有保障就能放心用,复方片剂更有效更经济
李洃今年50岁,服用降血压的药物有七八年的时间了。她记得第一次看病确诊后,医生开出的药物是一款德国进口的降压药。这款药其实有一款含量、用量相似的国产版药物,但进口药比国产药在价格上要高出近三分之一。她多次在药房购买不到进口款,对国产款却不放心,宁可停药几天等待进口款,也不愿意改用国产的。
对此,赵水平教授指出,目前中国的制药技术水平与国外已经相差不大,在这一点上,中国消费者应该有民族自信心。从医生开方的角度来看,决定药是否好,不是看其产地是国内还是其他国家,而是决定于制药公司对于药品质量的保障。进口药比国产药贵许多,无形中增加了医疗成本,完全没必要。其实,大品牌企业生产的、个体感受好的、没有不适反应的,就是好药。
什么药物是适合的?赵水平指出,这应由专业医生来判定,患者在看完医生之后,医生根据病人合并的疾病来决定患者可能适用于哪种药。然后在五大类基本用药中选取合适的品种进行试用。整体而言,让患者的血压降下来,患者又没有不良反应的,就是适合的药。
赵水平介绍,从医疗科学的角度,这五大类药物都能单独运用,但不能把很多问题解决。业界目前的倾向是,联合用药,即一次服用两种药,或者选择市面复方片剂的降压药,比如说,沙坦类+普利类的、钙拮抗剂+普利类的,等等。复方片剂的降压药,其实是一类药物的小剂量与另一类药物的小剂量联合,医学界现在普遍认为,联合用药相比单独一种药物的增量,降压效果要好,更经济、安全、合算。
C
高血压可以根治?
药物降压是帮助血压接近正常状态,定时按量服用如同“补充食物”
35岁的王奇泾在今年夏天高温之下身体特别难受,时常觉得头晕、胸口痛。到医院一检查,血压达到了160/110。医生当即开出了服药处方,并叮嘱就算是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也应长期按时服药。对此,王先生认为,服了药有效,那就说明血压正常了。而且自己这么年轻就开始常年服药,岂不会成为一个药罐子?
赵教授介绍,他在一些基层医院坐诊时,常常遇到类似的患者。有的认为,是药三分毒,血压降了就可以了。有的反问,为什么降压药开始服用后就不能停药了,是医生危言耸听,还是真有生命风险。
对此,他科普道:血压升高之后,患者的机体、代谢发生了变化,自我调节达不到某种平衡了。特别是像高血压这种由于机体造成的代谢不平衡,是不可能回到原点的,就好像身体到了40岁时很难回到20岁的道理一样。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医学的帮助,让血压接近正常。这个时候需要药物的帮助,使患者血压的调节接近正常状态。这种帮助应该是持续的。那种只在血压高时服药的做法也不是不可以的,只是以后发生心梗、脑梗、肾衰的风险大,有效生命有可能要缩短。
其实,随着高血压患者年轻化,不少患者是以能扛就扛的心态来对待,认为不能过早用药。赵教授指出,在医学临床,连续三次测量血压大于140/90,医生会判断为高血压病人。成为高血压患者是因为患者身体里基因致使其不能维持正常血压,是“命中注定”要吃药。而尽早服药的道理很简单,早服药对患者心脏 、肾脏、大脑是提前保护,高血压病人早服药、早受益、多受益,因此不要扛着。
他还建议,一旦确诊了,找到适合的降压药物,应该每天定时、按照原方案坚持服药,因为血压只有长期稳定控制,才能真正体现药物的益处。如果是根据症状来服药,高的时候用药,不高的时候不用,会带来血压的波动。吃药,一方面是将血压降下来,另一方面是维持血压的稳定。
此外,他介绍,长期服用降压药会产生耐药性,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降压药基本上不产生耐受性,耐受性是消炎药、抗生素类药的概念。药物每天服用之后,是可以被机体代谢掉。这些药的安全是经过反复验证的,每天吃进的药物只是对前一天药物的补充,“吃药在某种意义上讲就像吃饭一样。”
五大类降血压药物比较
钙通道阻滞剂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议先使用钙通道阻滞剂,以长效的为好。
这些药降压比较平稳,副作用相对比较少,价格相对比较适中,是中国人普遍用的第一类药物。这类药物的局限性在于,比较容易引起浮肿。因此,需要病人试用之后,才知道适不适合。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对于有心衰、心脏扩大的,又有高血压的病人,建议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又被称为普利类的降压药,也建议选用长效的,一天只要吃一次的。这类药物降压相对温和, 其相对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有一部分患者服用之后有咳嗽的症状。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有咳嗽、心衰或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建议首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简称沙坦类降压药。这类药物温和、持久、平稳。
利尿剂
对于高龄的、单纯的收缩压高的老年人,建议首选利尿剂类药。这类药物降压比较温 和,但容易引起低钾,因此要补充钾。一般不单独用利尿剂类药。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对于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等病人主张首选这类药物。这类药物 可以减慢心率,缓解心绞痛。但这类药物减慢心率,有些人可能会兴奋度低,性功能受到影响, 精神状态会有所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