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美文云中飞 2017-09-22



@:首先我觉得,教育楷模的身上必须要有吸引别人的地方,或者说某种人格魅力。一个被爱,被尊重的老师才能迸发出更多优秀品质。


人格魅力的养成是需要积累的,而积累的过程则不易,需要教师耐得住性子,且拥有源源不断向前的动力。




本期微话题

你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对于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同人有不同理解。你如何看待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是引导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还是……


1

教育与社会

@叶圣陶

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够格的成员,做国家够格的公民。想到“做”字,就可以悟出光记住些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必得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身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

——《读书和受教育》

在叶圣陶看来,教育的目的是做人,而特别强调出“做”字,则是要求能够将教育落到实处,能够最终有利于社会与国家。


@林格

毫无疑问,教育的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而“人”与“才”是两个概念,培养“人”和培养“才”的关系可以比喻成杯子和水,水是各种知识、才华和技术,而杯子是盛水的,杯子的大小,决定它最终能容纳多少水。

杯子是一个器物,既然是器物,就有长、宽、高。我经常把人比作一个精美绝伦的杯子,所谓“大器天成”;

长,即具备学习的能力。这是一切教育的根本任务。学习的内容很容易忘掉,知识是不值钱的,但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决定了走向社会以后,能否适应新的学习、工作任务和形势。具体而言,就是掌握处理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及如何不断形成自己的觉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真正的学习,并非学知识,而是学会学习,法无定法,但无处不法。

宽,即学会共处和合作。世界是一个合作的世界。一个人的能耐再大,也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这不是功利要求,而是人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要素,不尊重多元化(真正的尊重)、不欣赏别人、不善于与人合作的人,难以在社会立足,更何谈发展?

高,即人的品质。具体而言是自信心和责任感的打造,而不是所谓的“道德素养”。这也是教育者必须协助完成的教育的首要发展任务。

——《教育目标中的长、宽、高》

林格所提出的几点教育目标实际均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社会所需要的是能够自主学习,能够恰当处理人际关系,能够具备自信心与责任感的人才。



2

教育与生活

@凯瑟琳 · 埃尔金

教育的目的不是使人实现一些外在的具体的善,而是使人以适当的自由和负责的方式,设计和追求他们认为好的生活。由于人是不同的,那么人们关于可行的善的观念也不同。教育应当培育对差异的认识和欣赏差异的价值。由于人类是只有在交往中才能繁盛的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像杜威说的那样,通过诉诸他人的洞见,形成、批判以及修改我们不断发展的善的观念。我们还需要识别,我们个人关于善的观念的领悟是如何紧密地与我们社会关于善的观念联系在一起、与我们社会其他成员对善的寻求联系在一起。

与其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发生争执,毋宁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相互补充。我认为,培养鉴赏这些见解的能力以及建成这样一个社区的动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凯瑟琳 · 埃尔金教授

2016 年5 月6 日来华东师范大学演讲的论文

凯瑟琳 · 埃尔金教授的观点,简言之,就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教会人们认识自己心中所向往的生活并努力追求它。但前提是这种生活需要“适当的自由和负责的方式”。


3

教育与“为人”

@朱新卓

教育立足于人的灵性之端,此为起点;对人性开展教育工作,此为中间环节;最终要把人性引导到什么样的目的地?或者说,人性的尽性、生命潜能的至善是什么样子的?人性与生命潜能并不现成地、直接地呈现出来,所以,我们难以直接地指认人性达到的状态。人性只是体现在其展开过程中,这个展开过程就是生存,人性的发展程度就体现在人的生存状态上,人性发育的至善状态就体现为本真生存……本真生存作为人性发展的至善状态,是教育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以引导人走向本真生存为教育目的,不仅比当前教育实践中盛行的过于表面化、功利化的教育目的更加全面、深入和本真,而且可以打破现代性、生存与教育之间的恶性循环。

——《本真生存与教育》

在朱新卓看来,教育的目的是引导人性,而人性发展的至善状态就是本真生存。如何摆脱教育实践中的表面化与功利化,最终达到本真生存,才是教育思考的真正问题。


@刘再复

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人,这一最基本的道理进一步演绎就是:教育应把人本身作为教育目的,而不是把教育变成实现其他事务的手段,即不是为政治服务的手段,为市场服务的手段或实现某种特别技能的手段。

我今天要强调两个很重要的概念,即“生存技能”与“生命质量”,并且要很决断地说:我们教育的第一目的不是培养“生存技能”,而是要提高“生命质量”。也就是说,教育应当把培养优秀的人性、培养有质量的生命作为第一目的。

……

那么,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是甚么?如果必须用一句话问答,那么,我要说,这就是要使人了解生存的意义与人生的根本,从而确立人的灵魂维度。

——《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人》

刘再复同样把教育提高到了人性的高度,将“生存技能”与“生命质量”进行对比,强调“生命质量”的重要性。


4

教育与学校、学生

@蔡元培

(一)养成科学头脑。余所谓养成科学头脑者,不但养成几许之科学家,而实希望教育家无论何地何时,对于任何时间,均以科学眼光观察之,思考之,断定之。余意任一事之结果,自己相信,决不盲从,务以科学有条理的方法去应付,然后方能不说乱话,不做错事。

(二)养成劳动习惯。人之动作,非仅凭脑,脑部之外,尚有手足。苟只凭用脑力研究学问而不劳力,则身体上不能获得平均之发达,以致年龄愈大、脑力愈衰。劳力者一字不识,仅以力量工作,有如蜂、蚁,结果恐永无进步。是故研究教育事业,必须脑力、劳力同时互用,否则不能有良好结果。

(三)提倡艺术兴味。人生由小而长,而老,而死,苟无艺术之调和,则一世生活,真无兴趣之可言。孩提之童,信口歌唱,即美术上之天籁以口。教育方面之艺术,并不限于课程范围内,课程之外,如举止谈话,亦有美术兴趣。而美之重要条件,在复杂与条理。

——《教育的目的——在南京特别市教育局的演说词》

蔡元培所提出的几点教育目标是非常具体的,且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切实的指导性意义的。对于受教者而言,教育就是教会他们能够科学看待问题、能够将脑力与体力结合,能够对艺术充满兴味。


@孙民云

《教育的目的》是英国教育家弗雷德·诺思·怀特海关于教育的经典著述,成书于1929年,全书每个篇章都是精品,可谓字字珠玑,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深刻教育思想,即便在今天看来,仍然闪耀着不朽的智慧光芒。

《教育的目的》开宗明义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必须警惕学校办学目标的异化。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应该是为了促进人的自我发展,远离名利之争。身在其中,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来自师长的善意,感受到学校对生命成长的期待。

——《教育的目的:生命 生活 生长》

这实际是从《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引出的思考,在英国教育家弗雷德 · 诺思 · 怀特海看来,教育是让学生学会自我发展。那么,在此基础上,学校就应该为实现教育目的提供环境而不是形成阻碍。


@张楚廷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给学生以精、气、神。让学生有神有色,让学生变得有生气,这都是教育所向往的。反之,如果学生站在教师面前渐渐神情黯淡,渐渐失去生气,那绝对是教育的悲哀。

——《人与神——也论教育目的》

张楚廷实际上给出了一个评价教育的标准,即学生的“精、气、神”。或者说,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能够用饱满的“精气神”面对它,那么,教育就是成功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