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格律简捷入门】续三

 liuhuirong 2017-09-23

 

   

    这是“续二”的续篇,紧接在“(03)词的句子长短”后面。全文到此发完了。

    我建议有心人建一个word文档,把收藏下来的四部分合併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便于保管与查看.

以下为正文:

 

 

 

 

04)词的对仗

 

          与律诗中的对仗相比,词的对仗有不同的特点:

 

             一)是可用可不用。填词,没有必须用对仗的规定。即使同一位诗人在同一个词牌中,也是有时用对仗,有时不用。如苏轼在一首《水龙吟》中用的是对仗句:“永昼端居,寸阴虚度”,在另一首《水龙吟》中写的则是“清静无为,坐忘遣照”。都可以。

 

            二)是位置可前可后。律诗的对仗,标准位置是在中间两联。词的对仗却没有固定位置。凡是连续出现两个字数相同的句子的地方,都可以用对仗。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秦观《鹊桥仙》)——对仗在词之首。“青云路稳,白首心期”(赵彦端《芰荷香》)——对仗在词之尾。对仗在中间某位置的更是很多。

 

         三)是字数可多可少。只要连续两句字数相同,那么,每句字数不拘多少均可以对仗。

 

三字句与三字句可以对。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

 

         四字句与四字句可以对。前面已有举例,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五字句与五字句可以对。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六字句与六字句可以对。如“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七字句与七字句可以对。如:“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辛弃疾《浣溪纱》)。

 

           八字句与八字句可以对。这种对仗,常常是前面两个四字句与后面两个四字句相对,而且常常是第一个四字句前面带有一字顿(第一句实际是五个字,只是首字不算在内罢了)。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沁园春》)“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门户,车骑雍容”(辛弃疾《沁园春》)。

 

          四)是不要求平仄相对。律诗中的对仗,出句与对句之间必须以平对仄、以仄对平,特别是第二、四、六字和最后一字必须如此。但词的对仗无此要求。如“花影乱,莺声碎”(秦观《千秋岁》)。“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以上对仗句的句尾都是仄声字,亦不妨对仗。词的对仗实际上只要求文字相对,平仄符合词谱规定就行了。

 

        五)是有重复字的句子,或两个均带韵脚的句子,也可以对仗。这种情形在律诗中不可,但在词中允许。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毛泽东《采桑子》),“春到三分,秋到三分”(吴文英《一剪梅》)。

 

      05)词的押韵

 

             律诗的规则是,在同一首诗中,要么都押平声韵,要么全押仄声韵。而词则不同。每个词牌对韵脚都有明确规定。有的词牌押平声韵;有的押仄声韵;有的则是平声字和仄声字互相押韵,即韵脚既有平声字,也有仄声字。这叫平仄互押,或平仄通押。如:

 

 莫恨黄花未吐,

 

 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

 

 俯仰人间千古。

 

 (苏轼:西江月《重九》的下阕)

 

   其中“扶”“萸”为平声,“吐”“古”为仄声。

 

   还有些词牌,使用不止一个韵,中间转韵。如: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曲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这首词的上、下阕用的是两个不同的韵,不仅平仄不同,而且韵母不同。这个词牌本身要求这样转韵。

 

        有些词牌强调用入声韵,这是必须注意的。如《忆秦娥》《念奴娇》《满江红》等等。词人们认为,这些词牌用入声韵,方能产生特殊的抑扬顿挫之效果,更显得声情激越。

 

      06)词韵

 

          前面讲过,律诗押韵用诗韵;而词的押韵则是用词韵。

 

            词韵不像诗韵那样具有权威性,因而也不被严格遵守。诗曾是科举考试的项目,诗韵是官定的,作诗不准出韵,要求很严。而词不是科举考试的内容。唐代以及词最盛行的宋代,一直没有关于词韵的韵书。唐代基本上是按诗韵填词。宋代突破了诗韵的限制,倾向使用口语,叫“依声填词”。明以后,开始有人总结宋词用韵的实际规律,编写词韵。所以,实际上是先有宋词,后有词韵。后编的词韵,当然想要尽可能地涵盖绝大多数宋词,但不可能涵盖百分之百。清朝道光年间,戈载编著的《词林正韵》,较为精密,为后来词界所遵用。但对词韵的必要性,一直有人持异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即主张,要严就依诗韵,要宽就“参以方音”,不需要用什么词韵来“范围天下之作者”。事实上,宋、元词人的作品确有不少并不合于词韵。但话又说回来,《词林正韵》问世之后毕竟逐渐得到了词界的普遍认可,今人作词不妨参照它。

 

       词韵与诗韵比较,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韵目有较多的合并。现代人使用诗韵,感觉一个很大的不便之处是韵目分得太细,如“东”和“冬”属于不同的韵目,不能通押。“江”和“阳“也属于不同的韵目,不能通押,等等。在词韵中,则把“东”和“冬”都合并到“第一部”,可以通押;把“江”和“阳”都合并到“第二部”,可以通押,如此等等。当然,并没有达到完全符合现代语言习惯的程度,例如“东”和“庚”,还是分属于词韵的不同韵部。

 

         二)是按韵母分部,多数韵部中既包含平声字也包含仄声字。例如,在诗韵里,“同”字是在上平声的“一东”韵中:“总”字在上声的“一董”韵中:“梦”字在去声的“一送”韵中,“共”字在去声的“二宋”韵中。如果写自由诗,这些字都可以押韵。因为以上这些字,在现代普通话里,韵母都是ong,即韵母相同,只是四声不一样、平仄不一样罢了。词韵把这些字都归到“第一部”。这样分类,对填词很有用处。前面讲过,有些词牌规定,韵脚须用韵母相同的字,但韵脚却既有平声也有仄声,即平仄通押。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从词韵里选用同一韵部而不同平仄的字。如史达祖《西江月》中有句:“凌波袜冷一樽同,莫负彩舟凉梦。”其中“同”字为平声,“梦”字为仄声,但都属于词韵的“第一部”,可以互押。

 

          词韵,共分十九部。每一部都包含诗韵中的若干个韵。列举如下:

 

   第一部包含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第二部包含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第三部包含平声支、微、齐、灰;上声纸、尾、荠、贿;去声置、未、霁、泰、队。

 

   第四部包含平声鱼、虞;上声语、?;去声御、遇。

 

   第五部包含平声佳,灰;上声蟹、贿;去声泰、卦、队。

 

   第六部包含平声真、文、元;上声轸、吻、阮:去声震、问、愿。

 

   第七部包含平声元、寒、删、先;上声阮、旱、潸、铣:去声愿、翰、谏、霰。

 

   第八部包含平声萧、肴、豪:上声筱、巧、皓;去声啸、效、号。

 

   第九部包含平声歌;上声哿;去声个。

 

   第十部包含平声佳、麻;上声马;去声卦、杩。

 

   第十一部包含平声更、青、蒸;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第十二部包含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第十三部包含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

 

   第十四部包含平声覃、言、咸;上声感、俭、?;去声勘、艳、陷。

 

   第十五部包含入声屋、沃。

 

   第十六部包含入声觉、药。

 

   第十七部包含入声质、陌、锡、职、缉。

 

   第十八部包含入声物、曷、黠、屑、叶。

 

   第十九部包含入声合、洽。

 

      07)词的一些专门术语

 

          无论是创作或欣赏,对关于词的一些常用术语都要有必要了解。

 

          (一)词牌:填词用的格式。最初,词是配乐演唱的,词牌就是曲调名。许多词牌在首创时,所用曲调名和词的内容有关。如李白的《忆秦娥》,写的确实是秦娥,开头就说“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这个词牌也叫《秦楼月》。秦观的《鹊桥仙》,确实有仙侣鹊桥相会的爱情内容,其中写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但各种词牌一经创立,后人照之填写,内容和词牌名不一定再有联系。词牌纯粹成了填词的格式。

 

          有的词人不按旧谱填词,而自编曲调,叫“自度曲”或“自制曲”。南宋词人姜夔称“余每自度曲”,并出了一卷“自制曲”集。广义地讲,每个词牌在初创时都可谓“自度曲”。现在经久流传的词牌已经很多。按既有词牌填词固然受些约束,但毕竟是公认的词牌,而自创词牌要写得好并得到人们的认可,颇为不易。

 

           (二)阕和叠:有些词牌只有一段,叫单调。但大多数词牌都分段。分两段的,叫双叠。上段叫上阕(也叫上片),下段叫下阕(也叫下片)。有些词牌分三段,则称为三叠。最长的词有四段,称为四叠。为了写一个内容,把某个词牌连续使用,叫联章。

 

        (三)小令、中调、长调:这是对词牌按长短进行的一种分类。小令最短,中调次之,长调最长。但究竟多少字为小令,多少字为中调、长调,其说不一。

 

        (四)令、近、引、慢、序、犯、摊破、减字、偷声、促拍:在许多词牌中可以看到此类字样。它们和内容无关,可以认为只是词牌名称的前后缀。许多称为“令”的词牌,也可以不加这个“令”字。如“三台令”亦名“三台”;“浪淘沙令”亦名“浪淘沙”;“鹊桥仙令”亦名“鹊桥仙”。但又不是所有带“令”字的词牌都可以把“令”字去掉。带“近”字的词牌也是这样。如“祝英台近”亦名“祝英台”;“早梅芳近”亦名“早梅芳”。但“诉衷情近”不能把“近”字去掉,因为“诉衷情近”与“诉衷情”是两个不同的词牌。许多词牌带“慢”字,如“声声慢”“卜算子慢”等等。还有一些词牌带有其他前后缀,举例如:“莺啼序”、“花犯”、“摊破浣溪沙”、“减字木兰花”、“偷声木兰花”、“促拍丑奴儿”等等。究竟为什么加这些前后缀,学者们并没有得出一致而有说服力的精确解释。大体说来,可能与曲调的长短、字数的增减、乐曲的急缓等因素有关

 

                                                            李建沧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