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神派痹证医案7

 哈瓦那1 2017-09-23

顽固性腰痛

胡某,男,48岁。患者4年来腰痛时轻时重,屡用中药而不效。现症见:虽终日腰酸软疼痛,但以午后至入暮逐渐加重,有时又以后半夜至天明间越来越胀痛,常因疼痛而被迫起床,稍活动后短时间胀痛消失,疲倦,眠差,有梦,便秘或溏,心烦,头昏眼干涩,食可,常感背心部冷,舌淡边有齿痕,脉细弦。证属肝肾俱病之肝寒肾虚,治宜温肝补血,佐以补肾填精,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味。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处方:

桂枝30g,白芍20g,生姜30g,炙甘草20g,大枣35g

当归30g,细辛15g,吴萸20g,附片30g(先煎)

补骨脂20g,仙灵脾15g,白酒35ml

水煎服,日一剂。6剂。

二诊:腰胀痛基本消失,心烦好转,腰酸软尚明显。拟补肾散寒为治。

处方:

附子70g(先煎),桂枝30g,吴萸20g,鹿衔草30g

补骨脂30g,九香虫20g,砂仁20g, 炙甘草20g

白芍20g

水煎服,日一剂。6剂。

三诊:畏寒腰酸基本消失,精力充沛,惟偶感背寒,以温肾之剂做丸续服2个月,并嘱如经济条件许可,以后可服鹿茸(夏至前,冬至后1个月,1个月内服用1——2两)。

按语:本例血虚肝寒与肾精亏虚、肾阳不足并存,肝肾两者在精在血关系密切,所谓“精血同源”。但在治疗上当扫清补肾障碍,故先从肝治疗,沈阳不足则五脏失温,肝亦不会例外,所以在肝肾问题上,不仅要注意在阴质方面的相互关系,同时两者在阳用的关系亦不容忽视。

㈢.跟骨骨刺

1.温某,女,47岁,家属。1974年9月下旬就诊。

患者双足跟痛4个月不愈,迈不困难,整日足不出户,经X光拍片,确诊为:“双侧跟骨骨刺”。现症见:患者肥胖身体,神疲,气短,畏寒,冬必冻脚,局部皮色如常,不红不肿,有冷感,舌淡胖,脉沉细。证属肾虚精怯,经脉失养,加之湿盛气虚,气血失于周流,寒湿痹阻,不通则痛。治用益气温经,活血通经,方用当归四逆汤、补阳还五汤加吴茱萸汤合方化裁。

处方:

⑴.内服:

附子30g,黄芪120g,当归30g,熟地45g,肉桂10g

牛膝10g,木瓜10g,乳香10g,没药10g,通草10g

细辛10g,防己10g,泽泻10g,吴萸15g,茯苓15g

白芍30g, 炙甘草15g,楮实子20g,威灵仙20g,鲜生姜10片

大枣10枚

另用:炮山甲6g,象牙屑4g,研粉冲服 5剂。.

⑵.外洗:

防风30g,苦参30g,红花30g,甘草30g,透骨草30g

加水1500ml,煎汁1000ml,如白酒500ml,微沸,趁热搓洗,浸泡双足。

复诊:上方药用后,1天痛缓解,2天后可走路,5天后自觉症状消失,当年冬天亦未冻脚。

按语:本病当属难治之病,李氏内外兼治,内服与外洗同时进行,可谓是标本同治之法。古方化铁丸(楮实子、威灵仙),软坚散结之力甚强,兼补肝肾,炮甲珠通络,象牙屑善消骨刺。上方加减,治足跟痛症10余例,均获捷效,且无复发。惜病愈之后未拍片复查,不知本法对骨刺的实质改变,有无消散之功。


五.黄芪桂枝五物汤

处方:

黄芪45g,芍药45g,桂枝45g,生姜90g,大枣12枚

水煎服,日一剂。

本方温阳行痹。主治血痹症。


方解:

黄芪补气;

桂枝、芍药通阳除痹;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共成温阳行痹之效。


注:有书上注明,本方有人参,可供参考,若加上附子重用,则疗效更好。


火神派应用举例:

㈠.产后身痛

景某,女,28岁,农民。2006年6月28日初诊。

患者去年7月份生产,由于使用空调,引起全身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遇阴天下雨时节疼痛急剧,曾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中西药治疗年余,效果不明显,情况时好时坏,近因天气暑湿酷热而病情加剧。现症见:全身关节屈伸不利,痛处有时游走不定,肢体关节肿胀,下肢更甚,麻木重着,畏寒怕冷,动则出汗,反复感冒,一有风寒受冷,即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全身疼痛加重,查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中后部苔偏厚腻,脉沉缓无力。证属气血亏虚,寒湿内侵,治宜益气温阳,补肾活血。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处方:

黄芪60g,蒿本15g, 川芎15g,当归15g,桂枝20g

白芍30g,附子15g, 干姜10g,狗脊15g,红参10g

益母草15g,细辛9g,炙甘草10g,生姜10g, 大枣5枚

水煎服,日一剂。5剂。

二诊(7月27日):服上方未见明显好转,减轻微不足道。脉象如前,将附子加至30g(先煎),干姜加至20g,另加生苡仁30g,5剂,方法同上。

三诊(8月4日):服后疼痛有好转,肿胀渐消,但汗出仍多,上方附子加至60g(先煎),干姜加至30g,生苡仁加至60g,另加白术30g、苍术15g、山萸肉30g,5剂。

四诊(8月10日):服后诸症有明显好转,诸关节已基本不痛,足踝及其他关节肿胀消尽,汗已减少,以后在此方基础上随证略有加减共8诊,服药40余剂诸症痊愈。半年后又带领别的病人来看病时,见其康复如初。

按语:新产之后妇人多气血亏虚,易于外感寒邪。患者由于调摄不当,寒邪入侵,鼻祖血脉,气血凝滞,不通则痛。初诊之时,虽然目的在于益气温阳,补肾活血,但由于寒邪盘踞,去除不易,方药对症,而病重药轻,难以获效。二诊之后,逐渐加大应用附子的剂量,到60g之时,病才见到功效,可见之寒邪足以难祛。共服6诊60g附子总量达1800g之多时,病才得以治愈。而附子剂量由小到大的应用是比较妥当的办法,特别是虚体之人,耐受情况悬殊,应格外谨慎为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