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眼见不一定为实:不规则窄QRS波心动过速1例

 佳鸽 2017-09-24



【病史】

29岁青年女性,因频繁发作心悸多次前往医院急诊就诊,心悸发作时心电图诊断为:交界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图1)。该患者既往体健,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异常,予以普罗帕酮、美托洛尔、利伐沙班治疗,心悸症状持续不缓解。后以“心房颤动”转至我院欲行电生理检查及导管射频消融术。


图1:12导联心电图显示窄QRS波心动过速固定成群出现。


【诊疗经过】

患者心悸发作时,心电图可见窦性P波规律出现,频率为66次/分。每个窦性P波之后紧邻2个窄QRS波群,直至心动过速终止,然后以相同模式循环。1次心房激动产生2个心室激动称为1∶2房室传导或双重心室反应,这种传导的发生需要几个条件:房室结存在双径路,慢径不应期短,存在显著的传导延缓,快径传导快、不应期长;其次,房室结远侧共同通路和His束系统的有效不应期短于经快径与慢径的途径之间的传导时间;再次,传导通过慢径His束系统与随后的窦性搏动存在显著的延迟,保证有足够的AH间期使室上性激动从快径下传的同时经慢径下传,从而使心室发生2次激动(图2)。此外,慢径传导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为文氏现象,即第2个QRS波的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1个QRS脱落从而使得1次心动过速终止。图3可见与慢径传导相关的PR间期在第4、5和6次窦性搏动由600 ms逐渐延长至680 ms,直至在第7次窦性搏动后QRS波脱落。这种1次心房激动分别同时从快径和慢径传导至心室,引起2个心室激动所致的心动过速称为房室结双径路非折返性心动过速。该患者完全符合上述特点,术前诊断:房室结双径路非折返性心动过速。需要注意的是,该心电图易误诊为窦性心律伴交界性早搏二联律,但是该患者心电图提示的重复心动过速模式排除了该诊断。患者正常窦性P波的存在排除了其他不规则窄QRS波心动过速疾病,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和多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图2:房室结双径路非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机制。A:正常情况下,室上性激动快径下传激动房室结及心室,经慢径逆传阻断室上性激动,经慢径下传激动心室。B:罕见情况下,室上性激动经快径下传,随后经慢径下传,从而2次激动心室。该传导的发生源于慢径无法逆传。SR:窦性心律。


图3:1次窦性心律(P波在II、III、aVF导联上直立,V1双向)分别经快径、慢径下传产生2个QRS波。经快径下传时PR间期稳定在200 ms,经慢径下传的PR间期进行性延长(600 ms~680 ms),此为文氏阻滞。FP:快径,SP:慢径。


患者随后接受电生理检查明确了房室结双径路,窦性心律1∶2房室传导及房性早搏的存在(图4A)。在电生理检查中却发现,该患者心动过速是由1∶2房室传导引起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图4B),具体机制为:1次窦性激动通过快径和慢径同时下传引起心室两次去极化,慢径传导完成时快径从不应期中恢复,从而使得激动再次经快径逆传引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而临床上典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常由房性早搏诱发,慢径下传,快径逆传从而产生心动过速。


图4A:心内电生理检查:窦性心律时1∶2房室传导。2个His波及QRS波均来源于1次窦性心律。


图4B:心内电生理检查:由1∶2房室传导引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代表心房波,AVNRT: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CS:冠状窦,PAC:房性早搏,SR:窦性心律。


至此,该患者诊断完全明确: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一种折返机制引起的心动过速,而房室结双径路非折返性心动过速并不是折返机制参与形成,但是消融慢径是同时治疗此两种心动过速的最佳手段。本例患者在消融慢径6个月后未再发心动过速。


参考文献:


1. Niyada Naksuk, J. William Schleifer, Abhishek J. Deshmukh, Malini Madhavan. Irregular Narrow Complex Tachycardia in a 29-Year-Old Woman. Circulation. 2017:136(11):1070-1072.


2. 江华,洪葵,李菊香. 房室结双径路非折返性心动过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4:350-35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