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中的“自恋”进程2017年09月23日 06: 读书周刊/读书
■曾禾
自恋由来已久,早在希腊神话中就有那“水仙花”的顾影自怜。 那一抹自恋的芬芳,如今借助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四溢,成为一种“自恋文化”,造就一个“自恋时代”。 在那些相关的经典著作里,文字早已记录了“自恋”的存在与发展,并进行了各种解剖与反思,为人们面对当下的自恋与自恋文化,提供了某些启示。 《自恋时代》 [美]简·M.腾格 W.基斯·坎贝尔 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现代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为脉络,全方位阐释“自恋”的整个进化过程。 整容潮流、金融危机、网络色情、感情出轨、校园霸凌……这一切的幕后根源都是现代人心中膨胀的自我意识?美国两位心理学家从专业视角对这些社会乱象进行了另类解答。他们集合大量现实案例,循序渐进道出应对自恋流行趋势的解决方案。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英]安东尼·吉登斯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提出了一个解释现代性及其与自我关系的新框架。作者延续了他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提出的观点,认为“极盛”或“晚期”现代性是一种后传统的秩序。 当下,现代制度的全球化趋势伴随着一种日常生活的转型,而这种转型又对个人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于是,自我变成了一种“反身性规划”,经由一种可被修改的有关自我认同之叙述而实现和维持。作者试图通过本书向读者说明,自我的反身性规划乃是一种控制形式,它与现代制度所体现出来的总方向并行不悖。 《自恋主义文化》 [美]克里斯托弗·拉什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是20世纪社会心理和文化批评的经典之作,对于美国乃至西方的学术界以及社会公共议题影响巨大,并获得了当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 在书中,作者描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和西方社会开始盛行的自恋主义文化,并指出哪些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使之成为可能。 《自体的重建》 [美]海因茨·科胡特 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自恋,在科胡特的用语中,不是贬抑的字眼。健康的自恋相对于自恋型人格障碍来说,好比一个可以提升我们的生命享受与能力的发挥,而另一个则反之。科胡特勾勒出一个自体心理学的大纲,并以这个新的心理学来解释症状与症候群。他把自体摆在人格的中心,检视它在健康与疾病中的起源、成分与发展;并引以为跳板,来讨论自恋型人格疾患的精神分析的治愈。 《我们内心的冲突》 [美]卡伦·霍妮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霍妮是社会心理学倡导者之一,主张以文化决定论取代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我们内心的冲突》和《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是其代表作。 在这本书里,作者对现代人内心冲突的研究与分类,涵盖了所有的人格类型,不管是哪个阶层、年龄和职业的人,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重要的是,她不仅从心理学层面帮助你分析问题,让你看清自己,还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