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6国27名青年汉学家来华续写“中国故事”

 大师兄666999 2017-09-27

  

  近日,由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2017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北京)正在北京举行。来自26个国家的27名青年汉学家在21天的时间里对中国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语言等诸多领域进行研修。对这些青年汉学家来说,他们的中国故事其实早就开始了。 安娜:昔日学霸,因赛珍珠小说痴迷汉学25年约万诺维奇·安娜来自塞尔维亚,她与中国的结缘已经有20余年了。1992年暑假,还是中学生的约万诺维奇·安娜,在家中的藏书里找到了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小说《帝国女性》。“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一部关于遥远的东方国家——中国的作品。刚读了开头,我就完全入了迷。”读完这部小说后,安娜开始疯狂地寻找这位作家写的其他作品,接着读了《大地三部曲》等中国题材的小说。在当时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年代,住在塞尔维亚小城的安娜寻找与中国有关的资料并不容易。她热切盼望能够找到一些介绍汉字的资料,但除了几个在百科全书里找到的汉字和印在茶壶茶杯上的“中国制造”外,她什么也没找到。无奈之下,聪明的小姑娘开始“创造”自己的“汉字”——把塞语的拼音字母写成带有中国风格的字体。

  

  从那时起,安娜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中文。安娜是位不折不扣的学霸,为此1994年中学毕业填写志愿时,家人对其选读中文专业的决定很是不解。不过父母最后还是尊重安娜的选择,安娜开始就读贝尔格莱德大学东方语言系中文专业,正式结下与中国文化的不解之缘,至今已有23个年头。“大学向我打开了中国文化的大门。鲁迅、老舍、巴金等伟大的文学大师和介绍中国当代国情的著作,向我展示了中国的方方面面。18岁时的我,虽然人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但灵魂早已远远地跑到了我在书中读到的中国。”第一次到中国是大学三年级,安娜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获得者去了济南的山东大学进修了十个月。虽然那是她首次出国,但并没有远在他乡的感觉,“无论去什么地方,济南、曲阜、北京还是西安,我都有重回故乡的感觉。我喜欢赛珍珠在她作品中描写的中国,喜欢中国大师笔下的中国,但我亲眼看到的中国铭刻在我的心上”。

  

  在中国的首次留学经验,使得安娜对中国一直存有的热爱又添加了一层归属感。离别时她万分难过,心里充满了一种空虚感。此后2000年安娜又有来北京读硕士的机会,此后就是长达十年的在京留学和工作生涯。对安娜来说,“我虽然不是中国出生,中国长大,但对我来说,北京才是我真正的故乡。即使回到塞尔维亚,我的灵魂也无时无刻不在中国。对我来说,热爱中国就是我生活的意义。如果真的有来生,如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来生,我的选择仍然是一样的,我仍然会把汉语和中国视作自己的生活。” 玛丽缘: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钻研一辈子来自智利的玛丽缘与中国结缘又是另一段故事。2001 年末毕业时,玛丽缘对中国文化还是一无所知,“在大学的时候我们只有一门课教亚洲艺术,我决定深入了解亚洲文化。那个时候很少有学生申请来中国的奖学金。大家都觉得中国跟拉丁美州的文化完全相反。如果有学生想去中国可以比较容易获得中国政府的奖学金,所以我决定申请。”

  

  2003 年 8 月份玛丽缘来到北京,在北京语言大学呆了两年学汉语,“在这两年中我参观大小不同的城市、名胜古迹等等。我发现中国的每一个城市真的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特别。我对中国越来越感兴趣,但我发现这辈子都不能理解这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文明。”

  如今的玛丽缘在智利教育部工作,她亲见了智利汉学的发展。她说,从 2004 年时起,智利的一些公立学校开始教汉语,学习汉学的学生数量在智利增长明显:2009 年学中国普通话的学生人数增长了 200 %; 在 2010年有 25 个智利公立学校教汉语,一共有3700 多名学生。明年智利学生还将从中国文化方面入手学汉语,形成优秀的汉语教学系统,“我希望在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中互相分享我们专业知识。”

  北京晨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