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念 | 行出家之道 成人天师表(二)(之七)

 timtxu 2017-09-27


编者按:


本周刊载该文章第二节“端正出家动机,明确现实责任”,法师谈到认识了优秀出家人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还要特别明确自己作为出家人的责任。出家人应担负两方面的责任:一个是对佛教的责任,住持正法、令佛法久住。一个是社会的责任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发挥佛教应有的造福社会、利乐人群的功用。


文 | 学诚法师


二、端正出家动机,明确现实责任


认识了优秀出家人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还要特别明确自己作为出家人的责任。所谓责任,就是本来我们应该去做的,而不是自己额外发心要做的。如果没有基本的责任心,就是缺乏志向和道德的表现。不妨换一个角度来想,身为一个出家人,剃除须发,着解脱服,社会上的人认为这就是一种职业,既然是职业,就跟各行各业一样,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和责任。就像社会上医生要救死扶伤,交警要维持交通秩序一样,要风雨无阻才行,这就是一种责任。


出家人应该担负起什么样的责任呢?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佛教责任,一个是社会责任。


出家人对佛教的责任,就是要住持正法、令佛法久住。对于在家人而言,他们在社会上生男育女、勤奋工作,为人类延续和家庭安乐尽责任。出家人已经把这个责任舍掉了,到佛门里来,如果没有真正担起住持正法、令佛法久住的责任,也就失去了作为一个出家人的意义。


佛陀传下来的正法有两种:世俗正法与胜义正法,也就是教正法和证正法。前者是通晓经律论三藏教理的教量,后者是依着三藏教理实修而获得的相应戒定慧功德的证量。两种正法都要靠人来传持,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如《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说:“此中有二种正法:一世俗正法,二胜义正法。世俗正法谓名句文身,即素怛缆、毗奈耶、阿毗达磨。胜义正法谓圣道,即无漏根力觉支道支。行法者亦有二种:一持教法,二持证法。持教法者谓读诵解说素怛缆等,持证法者谓能修证无漏圣道。若持教者相续不灭,能令世俗正法久住;若持证者相续不灭,能令胜义正法久住;彼若灭时正法则灭。故契经说:我之正法不依墙壁柱等而住,但依行法有情相续而住。”(卷第一百八十三)


《法苑珠林》也说:“如《毗尼母经》云:若出家僧尼,有五法因缘能令正法不速隐没。一者,所诵习经文句具足,前后次第、所有义味悉能究尽,复教徒众弟子同己所知。如此人者,能令佛法久住于世。二者,广习三藏,文义具足,复能为四部之众如所解教之,其身虽灭,令后代正法相续不绝。如此人者,能使正法不坠于地。三者,僧中若有大德上座为四部所重者,能勤修三业,舍营世事,其徒众弟子迭代相续皆亦如是,此亦复令正法久住。四者,若有比丘其性柔和,言无违逆,闻善从之,闻恶远避,若有高才智德者训诲其言,奉而修行,是亦能令佛法久住。五者,若比丘共相和顺,不为形势利养朋党相助、共诤是非。如此五事,能令正法流转不绝。”(卷第三十)


由此可知,只有出家人在教、证二法上精进修行,才能住持正法。而且只有一代一代的出家人把教证二法传承下去,正法才能久住世间。所以出家以后要在佛法上面好好用功,修道有成,然后还要帮助更多的人出家修行、有所成就。这样僧种才不会断绝,佛法才可以延续。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人出家,或者出家人不好好修行,那正法就不存在了;如果出家人只顾自己修行,不成就别人出家,不去培养僧才,那以后僧种都断绝了,佛法也就没有办法延续下去。 


以上就是出家人对佛教的责任。那么出家人对社会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就是要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发挥佛教应有的造福社会、利乐人群的功用。通过寺庙这个平台以及其它现代化的弘法方式,把佛教里积极、健康、正面、善良、智慧、慈悲和有益的内容传递给社会大众,从精神、物质等各个层面去帮助解决社会问题,为整个社会带来和谐。进而引导更多的人去认识自己内心的问题,以及解决内心问题的办法和途径,让佛门真正成为一个祥和社会、净化人心的宝地。这就是一个出家法师对社会的责任。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不了解佛教,对佛教误解、曲解甚多,又有不少人在传播迷信,或者传播似是而非的佛教,甚至传播邪教,但是都说成是佛教。为什么会有这些情况呢?就像现在有各种品牌的纯净水,有不少假冒伪劣的。但在古代,河流清澈,没有污染,就不会有人卖纯净水,更不会有人假冒。用市场的原理来解释,就是一个供求关系的问题。需求很多,供给不足,假货才会有市场。现在佛教也是同样的状况,人们的需求很大,但是纯正的佛法传播得又很少,骗子才会有可乘之机。这也说明虽然社会上很多人对佛教有需求,但缺乏佛教的基本常识,分不清楚究竟什么是佛教、什么是迷信、什么是邪教,这样才容易上当受骗,甚至误入歧途。


因此作为一个出家人,如何将纯正的佛法传播出去,满足社会的需要、大众的需要,就很重要了。一方面是佛法基础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是帮助社会大众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忙忙碌碌,天天要上班、学习、开会、应酬,所关心的都是实际生活上的问题。佛教如何回应许许多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苦难,帮助他们去化解问题,进而树立对佛法、对人生、对未来的信心,使之逐步成长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比较有素质的佛教徒,这不是单纯进行佛法基础理论的说教就能奏效,还要认识社会因缘和在家人的现实苦恼,并且以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们所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弘法,也就是要契理契机。这就对出家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我们对佛教、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