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墨画家林曦主理:一本书,关于文人的可爱生活,也让我们与古人相知

 哈喽小姐的藏书 2017-09-27

山林曦照是一个生活方式品牌,由水墨画家林曦创立。它以中式文人审美为设计基础,构建一个完整的、具有文人气息的日常空间,里头有基于审美与情感的器物们,笔墨纸砚,茶和茶具,香和香器,家具,琴,艺术品,出版物,围绕着我们的生活,可用可赏,可居可游

2017年,山林曦照完成了第一本作品书。

虽然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文人日常行止坐卧的书,翻开来看,却是完全当下的崭新模样,有趣也有意味,一点不陈旧。关于文人的可爱生活,也让我们与古人相知。

这本书很像是山林曦照所制作的一份文人器物清单的视觉化呈现,更是一份基于文人审美的生活实践说明书。书中有八个章节,包括了文房、茶、香、珠宝、衣服、家具、琴与艺术作品,是山林曦照品牌创造的不同类目的器物,也是文人生活方式中的不同内容。

山林曦照的品牌主理人林曦觉得,中式文人的传统是真正地把人放在最重要的地方。类似于雨后的窗台长了青苔,人们会把它留下来,因着青苔会让人想到自然与林泉,是使人欢喜的一抹景色。

这样的态度与价值观,也是山林曦照这个品牌的老师与土壤。

在个体的圆满与兼济天下之间做出平衡,一直是中国文人的本领。而他们的方式,总是退到自己的那间小小的书屋,里头摆上笔墨纸砚,文房清供,杯杯盏盏,瓶瓶罐罐,挂上画,插上花,放一把琴,就是能让身心两安的所在。

就像造一间屋,让身心都安好,所以山林曦照在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中学习,以个人的需求和喜爱为依据,用合适的工艺与材质,制造当下里适用的物件,并给它足够的耐心和时间,让它慢慢成长。这本书就是关于这间屋子及屋子里的种种,为我们如何造一间舒服的屋子,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

《山林曦照作品书》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制作,经历了两个冬天,两个夏天。慢慢地筛选、整理,给200余件器物拍了照,找到合适它们的光线与不同的角度,选出了其中183件入书,再设计、调整,撰写文字,选择和编辑相关的史料、文章和图片与它们配合。

成稿后,选择材料与工艺,数次打样,数次调色,直到印刷。最后做成了这本300页的书,希望能如实呈现这些器物,和它们背后的来处与故事,以及生活的种种可能。

像高濂在《遵生八笺》里说的,欲其苗苍翠藩衍,非岁月不可。相信时间的力量,与非岁月不可的从容,总能让人从中获益,也更加的快乐。

 

以下内容摘自《山林曦照作品书》

 

山林是一个空间,古来文人都向往山林气息,山水林泉代表了可居可游的自然,是一片与滚滚红尘相映的精神家园,是尘劳责任的放下和出世的清灵。曦照是一个时刻,东方既白,晨曦朗照,天地复苏,是柔和的无限希望与温暖。晨曦代表了创造的可能性与一个新的循环正在开始,如同我们期待的传统文人美学在当下的创作与复兴。 

——摘自书中序言

 

这天下的人,栖居在一个喧嚣纷繁,金钱往来的世间,眼中被沙尘所迷,心思疲于计较与谋算,想要追求一点别的,好像也没有什么时间。所以,山水花竹之事,才能被人群中幽居的人,暂时地拥有。 

——摘自文章《案头花》

(转译自袁宏道《瓶史》小引)

  

如果有一天我能写小说了,我很想写这一幕,可能平时是一个很普通,甚至对生活不满的人,但他每天穿着这么厚的衣服在工作,可能除了薪水之外,他得到了一个能敞开心扉,和人拥抱,说我爱你的机会,因为不穿那身衣服的时候,他做不到。

——摘自文章《维尼的拥抱》

  

就是真的把人放在最重要的地方。比如,下了雨,窗台外长了一片青苔,以前的文人他可能就不会把这个青苔抹下去,因为他觉得这是来供养自己的一片山林之气。这和他做清洁工作的目标完全是相悖的,但他觉得这个让我欢喜了,所以我要把它留着。这是很典型的中式文人审美。 

    ——摘自林曦采访《青苔与堂号》 

 

中国早期的扇子大都是用羽毛制成的,传说中,中国上古时期的舜帝用五彩斑斓的羽毛制成五明扇,广开视听,显示权威。后来,人们有了能随身携带的团扇,成为了可以握在手中的轻巧物件,最初的团扇都是素面的,小小一把,藏在怀里,白居易说这叫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

——摘自文章《手里的风光》

 

清代的生活美学家沈复童年时,会用蚊帐把蚊子都笼住,用烟缓缓地喷它们,把在青烟缭绕中飞着的蚊子,想象成在云雾中来去的仙鹤。

——摘自文章《蚊子与仙鹤》

  

古人画中,常有此情景。比如宋代的《春游晚归图》里,就有老人春游踏青,野外品茶后骑马回府的情景,身后跟着许多侍从,牵马挑担,担里放满了点茶用的杯盏汤瓶。诗里写说:乍暖轻凉正及晨,笔床茶灶总随身,这也是一种生活的常态。

——摘自文章《笔床茶灶总随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