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而不死是为贼”,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cocosyl 2017-09-28

此句出自《论浯》<宪问>,是孔子对故友原壤的评语。原壤何许人呢? 史载为鲁国人,自幼与孔子相识,但两人性格与作风大不相同。壤生性放荡不羁,平素从老黄之教,在孔子眼中是个不守周礼之人。据《礼记》所记其母死,孔子帮助他治丧,他却站在棺材之上唱起歌来,孔子虽不满也只好装作没听见。由此可见原壤性格的叛经离道,两人虽为故旧但见地却大相径庭。

说原壤一次去拜访孔子,在等候孔子到来时分开腿'随意而坐,那个年代人们平时是跪坐的,双腿并拢置于身下,而原壤的坐姿是古代一种无教养不礼貌的形态,自然不合周礼。孔子看到后,责骂他:年幼时就不讲孝悌,不懂处世礼仪。长大后也没什么值得夸口的成就。现在老了,又净作些伤风败俗,不合礼法之事,活着不死,与害人之恶徒有什么不同?! 孔子在喝斥的同时还用手中的拐仗敲击原壤的小腿,使其腿并拢,以端正坐姿。

从文中可见孔子对于为人处世的要求标准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在于知理守法,希望每个人都能遵循修巳安人的准则。另一方面也看到孔子对于维护礼法规矩的坚定态度,从责骂到仗击也可显示其对败坏礼教,不守规矩之人的深恶痛绝。现今的用法与孔子的本意仍无太大差异,泛指年纪虽大,却没德行和修养,虚度年月,对社会没有做出任何贡献的老者。广而言之,对任何人都一样,不讲道德,不守规矩,不懂做人基本原则,个人利益至上,置社会良俗于不顾,我行我素,那么这个人与贼又有何异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