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的第二次突破

 儒雅谦和 2017-09-29

 

“伟大投资者都是异于常人的”。无论美国的巴菲特、中国的段永平、马来西亚的冯时能还是印度的金君瓦拉,曾有人总结伟大投资者的特征:对数字敏感,理解价值,正确评估公司战略,正确的比较,用概率来思考,更新自己的观点,阅读……

 

而大部分人认为只要拼命学习应该没什么问题,如果只是这样,那么《投资最重要的事》作者霍华德所表达的第二层思维就无任何意义。知识的累积效应可想而知,但到一定程度,知识的递减效应也非常明显。否则,那些在大投行,金融机构勤勉专业的人都可能成为投资大师,而实际上他们绝大多数成不了。

 

有企业分析者在深入过后会产生害怕,这种害怕源于未知,不知道这样的预期是否会实现。这世界有太多不确定性,太多负面情况可能发生,所以这时会呈现极端保守的情况,任何时候下手都可能觉得不那么放心。此时依赖知识结构是很难突破的,而应该依靠心智管理,通俗点:应该试着勇敢一点。

 

无忧树将最后的能力定义在心智的突破,这方面的突破是极难的,过去的经验知识即是自己投资中的护城河,核心竞争力,但同样也是羁绊与累赘。突破心智的核心恰好在于放下这些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将城池打开,平静的拥抱变化。

 

企业经过定性与定量分析,显露了它的基本模样,你喜爱它的业务,看好它的发展,认可它的价值,并对卓越的管理团队欢欣鼓舞,却担心未来是否某个蝴蝶翅膀引发风暴,它们看起来就像已经发生了一样。如同观察自己死亡一样,无数次的担心死亡,却侥幸的活了这么多年。

 

此时迎来心智的大考:克服恐惧,建立信心!恐惧来源于内心对负面的反复思维,并将其具象化,看起来似乎要成为现实,所以左右了行动。绝大部分人永远不会在恐慌中买入,不仅如此,还会不断的给自己制造恐惧。

 

最坏的结果是怎样?最好的结果又是怎样?如果最坏不过如此,最好没有顶点,那么此时没有理由去恐慌。

 

突破这层障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就是由对恐惧的反复思维转向对正面的反复思维,这个斗争过程就是心智管理的过程,也是心态成熟的过程。有人认为这是天赋,这确实与与生俱来的性格有关系,有些人先天就很乐观果敢,而有些反之,但后天也可以培养,只是窍门很重要。这些内容在书上很难学到,与知识没关系,更不仰仗逻辑推理,容易被忽略。

 

与恐惧对峙不是消灭恐惧,就如各种困难永远都无法消灭,而是将恐惧演化成一种可接受的平衡状态,不要高看它,也不小瞧它,只要仔细观察它,它就会变弱。而引入的正面思维也不是为了使自己处于亢奋,只是保持与恐惧的相互交融,在进退、错对中形成一种可以轻松决策的环境。当你对决策有信心且平和的话,那这个决策不会是个坏的决策,即使坏了,也没什么大不了。

 

巴菲特接受采访时曾说:我并不追求完美,我犯过各种错误,我还会继续的犯错误,这是我可以向你保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