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宇宙中的一切均由阴阳构成

 圆二书斋 2017-09-30

进入维度之门,打开心灵密码,享受智慧人生



阴阳:古老的哲学概念



阴阳是中国传统哲学中重要的概念,深入地思考这一概念,我们会发现其本身就包括着阴阳理论的精髓。我们的祖先在阴阳概念及其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其代表作就是《黄帝内经》。人体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发生的疾病也是各种各样,有的甚至非常复杂和严重。但是《黄帝内经》就能将疾病的预防、病因、病症、疾病发展转化、治疗原则、预后等阐述得非常系统、全面、科学(非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如果作者对阴阳概念及其理论一知半解,像《黄帝内经》这样一部巨著根本无法诞生。


同样,我们在研究《道德经》的过程中也发现,老子对阴阳互根等理论把握得十分准确,运用得也十分得当。由此推知,我国古代阴阳概念及其理论十分普及,古人也十分重视,把握得十分系统和准确,运用得十分娴熟,方方面面指导了我国古人的生存与发展。


在科学的体系中,哲学处于金字塔之巅,接下来依次是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但是我们认为阴阳理论既是哲学层次上的,又是应用层面上的,是最高与最基本的融合体。它不但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阴阳理论在哲学上的鲜明特点就是它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于一体,至简无华,被褐怀玉,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和难题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指导作用。



阴阳无处不在,如何定义?



所谓阴阳就是构成一切存在的性质完全相反而又相成的两种元素。其中,在阳性偏高的场,任意结构层次上在内的元素为阴(性),任意结构层次上在外的元素为阳(性);在阴性偏高的场,任意结构层次上在内的元素为阳(性),任意结构层次上在外的元素为阴(性)。因为我们所处的宇宙环境阳性偏高,所以在不特殊说明时,我们所使用的阴阳概念都是指阳性偏高场条件下的概念。


我们研究阴阳定义的思考过程,可以方便读者理解这个定义。


  1. 普遍性: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均由阴阳构成,也就是说,除了阴阳,宇宙再也没有其他。


  2. 互根性:纯粹的阴和阳之间在性质上完全相反,由于性质相反便产生了相需,也就是二者互根。因相需而相互成就,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相反皆相成。由此可见,相反皆相成的根据在于二者的互根性,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


  3. 阴阳存在的最高形态是真空(无形态是阴阳存在的最高形态):阴阳存在的最高形态由阴阳的质量决定,阴阳各自的质量越高,对对方质量的要求也就越高,也就是说,当阴或阳的质量达到最高时,相应的阳或阴质量也就达到了最高,其结果是最高质量的阴和阳之间就出现了阴阳的完全、彻底的中和,消除了结构和时间,形成绝对真空。阴阳存在的最高形态就是无形态。这就是我们研究定义的前半部分,即“阴阳就是构成一切存在的性质完全相反而又相成的两种元素”的思考。


  4. 前半句表达的只是阴阳的共性,但是,要区别阴和阳就必须表达阴阳之间的本质区别。起初,我们想通过质量来区别阴和阳,但是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们又从功能方面入手来区别阴和阳,也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后来,我们又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终于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得到启示,从结构的位置关系来区分阴和阳,我们认为这是区别阴与阳最根本的属性。于是,就有了上述阴阳定义中的后半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阴阳互根,我们所说的任何阴或阳都不是纯阴或纯阳,而是阴阳中和体,也就是说一切结构都是阴阳中和体,在比较中我们把阴性偏高的称为阴或阴性,把阳性偏高的称为阳或阳性。



如何把握阴阳的概念?



把握阴阳的概念除了在定义上加深理解之外,还可以通过对阴或阳的征兆的形容和描述来理解和把握阴阳的概念。当然,征兆都是以特定场作为参照系的,当参照系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征兆所反映的阴阳属性也会发生完全相反的变化。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为气,阴为味。”(《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另外,表为阳,里为阴;明为阳,暗为阴;动为阳,静为阴……但这些都只是阴阳征兆,不是阴阳本身。相应的阴与阳其征兆是相反的,要在相应征兆的比较中判断所研究对象的阴阳属性。


每一个有阴阳征兆的事物都是阴阳中和体,我们说其为阳(阳性)或阴(阴性),是讲中和体在规定的场环境下,在比较中偏向于阴性还是偏向于阳性。如果偏向于阴性,我们就说该中和体为阴(性)或属于阴(性),否则,该中和体为阳(性)或属于阳(性)。


要注意的是,需要把相邻相关现象和事物的征兆相互比较。在一个中和体内,属于同一个层次的属性为相邻,如腹与背为相邻,腹与头就不相邻;属于一类的属性为相关,如长与短就相关,长与重就不相关。相邻相关是指相邻且相关,二者缺一不可。


要真正地理解阴阳的概念,不能机械地搬用教条,宜多练习划分事物的阴阳属性,且在练习中不断提高悟性,融会贯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