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氟尿嘧啶类药物心脏毒性发生机制

 莫言今日无知己 2017-09-30

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肿瘤。每年新发病例超过120万,死亡病例近61万。

       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手术和化疗。其中,化疗是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常用药物有5-FU、雷替曲塞、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其中,5-FU是结直肠癌化疗的基础药物。它上市最早,疗效显著。

       然而,5-FU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使用5-FU后,1.5%-18%的患者会出现心脏毒性,致死率近30%。而且,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概率是其他患者的15.7倍。

       5-FU为什么会产生心脏毒性呢?目前,医学界的主流观点是:5-FU代谢产物氟柠檬酸可阻断三羧酸循环,使高能磷酸化合物耗竭,导致心肌缺血,甚至死亡;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类的心脏毒性是Ⅰ型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一旦出现心脏损伤,往往致死率高,并长久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患者在使用5-FU类药物出现心脏毒性后,应立即停药观察并考虑更换化疗药物。此外,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也应慎重使用5-FU。

       那么,对于这部分病人我们还有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吗?

       研究发现,雷替曲塞作为特异性的胸腺嘧啶合成酶抑制剂,是非氟尿嘧啶类药物,不会导致氟柠檬酸的蓄积,不干扰三羧酸循环。此外,它可在体内潴留较长时间,长效发挥抗肿瘤作用。

       雷替曲塞的疗效已经得到认可,被欧洲ESMO及NICE指南列为不适合使用5-FU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标准替代方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