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用《道德经》系列:怎样看到一个人的内心?

 昵称47761262 2017-09-30

我们常说“人心难测”,“人心隔肚皮”,表示很难通过外表看到一个人的内心,因为表里不一的人太多了。但是对于小孩子,就不会有这种疑虑,因为小孩子还没有学会掩盖自己的内心。所以我们才会觉得小孩子“天真可爱”,重点在于一个“真”字,因为“真”,故而“可爱”。

实用《道德经》系列:怎样看到一个人的内心?

《庄子》说:“报仇的人,不去折断伤害自己的宝剑;即使忌恨心极重的人,也不会怨恨风吹落砸了自己的瓦片”,因为知道宝剑和瓦片是无心的。所以有时候小孩子即使无意间说了很伤人的话,我们也不会记恨在心,因为知道小孩子是无心的。但是如果大人说了这样的话,那就很难善了了。一语成仇,甚至一个眼神丧命的都大有人在。

所以老子和庄子都讲“虚其心”,虚的正是“有意为之”的心。《庄子》说,如果你操舟渡河,突然有条空船碰撞过来,即使心地最偏狭、性子最火急的人也不会发怒。但是倘若有一个人在那条船上,就会大声呼喊喝斥来船后退,喊几次那就必定会骂声不绝。刚才不发脾气而现在发起怒来,只是因为刚才船是空的而今却有人在船上。所以一个人倘能听任外物、处世无心而自由自在地遨游于世,谁能够伤害他?

如果所有人都能“无心”地活着,那又怎么还会有这么多怨恨和纷争呢?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只要开始有人使用智巧,“有心”去应对他人,那么“无心”的人就会开始吃亏。久而久之,也就只有“有心”才能为人处世了。如果大人还用孩子的心性去生活,去待人,那叫“愚痴”。

人人都“有心”,人人都给自己戴上一张面具在生活,那要怎样才能看透这张面具呢?有三个比较常用的方法:

实用《道德经》系列:怎样看到一个人的内心?

一、在他最无防备心的时候

周星驰演过几个断案的电影,《九品芝麻官》也好,《审死官》也好,其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判案之时,运用话术诱导对方自己讲出犯罪的事实。这其实也算是鬼谷子“飞箝术”的一个运用,先让他“飞”起来,然后才好“钳”住他。

一个人在什么状态下会“飞”起来呢?

  • 有剧烈情绪变化的时候:大喜、大悲、得意忘形、黯然伤神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失神”的时候。这时人对自身的掌控力度大大下降,往往也就容易起“飞”了。

  • 特别放松的时候:人在放松身心的时候,往往是最没有防备心的时候。父母是最为亲近的人,跟他们相处就是放下防备心的时候,表现也是最真实的。因此古人特别注重观察一个人与父母相处的态度,古时甚至可以因为孝顺而被举荐为官。

    孔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这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除了父母之外,还有朋友、夫妻、无关之人、小人物等等,与这些人相处,也比较容易让人放下防备之心,暴露出最真实的一面。

  • 不清醒的时候:有些人喜欢通过别人的“酒品”来看他的人品,认为“酒后吐真言”,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人在喝醉酒的时候也是自我掌控力最差的时候,往往就容易卸下面具,说出内心的真话。醉话就和“梦话”一样,最容易泄密。

实用《道德经》系列:怎样看到一个人的内心?

二、在他很难掩盖到的细节

遮掩失败,我们叫做“露出马脚”,其实在宋代就有“露马脚”一说了。古代节日庆典或祭祀时,往往有一种活动:将描画装扮好的麒麟皮披于马(驴)身上,把马扮成麒麟来游戏。但马的马脚部分,因为其形状不规则和时常踩踏的缘故,是最难严密包裹的,而一旦包裹不严,即显露出真相。

所以一个人如果也把自己装扮起来,那么就要从细节处去查看他的“马脚”,因为细节是最难遮掩的。大的地方他能想得到,但往往越是小的地方,越是难以想到,所以能暴露出来的,恰恰就是这些细节。

因此我们说“细节决定成败”,而《道德经》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如果能把细节处都考虑到了,不因为事大才重视它,不因为事小就轻视它,不论开始还是结束都一样的谨慎对待,也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

实用《道德经》系列:怎样看到一个人的内心?

三、以“常理”度之

天道有常。我们在野外看风景,哪里有人为的痕迹,一目了然。为什么呢?就是根据这个“常”作出的判断。天地有常态,人间有常情,违背了这些常态和常情,其中也许就有缘故了。

《道德经》说:“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言善行者,正是因为知道世间的这个“常”,故而说话行事如同水滴入海,了无痕迹。电影中什么样的刺客才是高明呢?能出手不留任何痕迹的刺客。

人之所以知道什么是“不正常”,正是因为心中有“常”,知道通常的状态应该是什么样。所以如果我们对天、地、人都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知,就能在心中建立起一个常态出来,以之为准绳,来量度天地万物、人间百态。放在古代,那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情”。

春秋时期的管子就深知人情,他说“人之常情没有不爱生而恶死的,也没有不爱利而恶害的。所以君主发令是使人生存和对人有利,命令就能推行;君主行禁是禁止杀人和禁止害人,施禁就能制止”,运用人情,来颁布政令。

《道德经》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这无数人心凝聚而成的,就是“常”,就是大势之所趋。“不知常”,则妄,“妄作”则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