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读】《论语》乡党篇第八

 费眼图书 2017-10-01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


【译文】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霉烂发臭,鱼和肉腐烂,都不吃。食物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到该当吃食时候,不吃。不是按一定方法砍割的肉,不吃。没有一定调味的酱醋,不吃。

席上肉虽然多,吃它不超过主食。

只有酒不限量,却不至醉。

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

吃完了,姜不撤除,但吃得不多。


钱穆说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饭也。牛羊鱼肉细切曰脍。厌,餍足义。不厌,不饱食也。孔子曰:“疏食饮水,乐在其中。”又曰:“士耻恶食,不足与议。”不因食脍之精细而特饱食。或说:食精则能养人,脍粗则能害人,故食脍不厌精细,谓以精细为善。今不从。


饐而餲:饐,食伤湿,馊臭也。餲,犹郁蒸之喝,食因久郁而味变。


鱼馁而肉败:鱼烂日馁,肉腐日败。


色恶:食失常色。


臭恶:变味也。


失饪:饪,烹调生熟之节。


不时:物非其时者不食。或说:食有常时。古人大夫以下,食惟朝夕二时。


割不正:古者先以割肉载于俎,食时自切之,略如今西餐法。其割截皆有一定,不正,谓不合割之常度。孔子以其失礼,故不食。汉以后既割之,又切之,始加烹调,非古制矣。或说:切肉不方不食,今不从。


不得其酱:食肉用酱,各有所宜,如鱼脍用芥酱之类,亦如今之西餐法。不得其酱,谓设酱不以所宜,与割不正皆以背礼故不食。


不使胜食气:食,音嗣,饭也。食肉多于饭气,则伤人。古食礼,牛羊鱼豕肠胃之肉皆盛于俎,醯醢之酱调味者盛于豆,正馔之外又设加馔,肉品特多,黍稷稻粱则设于簋,进食不宜偏胜。一说:气当读作饩,食饩犹云饭料。《说文》,气作既,小食也。今皆不从。


惟酒无量,不及乱:酒无限量,随己所能饮,以不及醉乱为度。


沽酒市脯不食:诗曰:“无酒酤我。”一宿之酒曰酤,沽与酤通,酒经一宿,非美者,亦可谓尚未成酒,故不食。脯,干肉。不自作而买于市,则不知何物之肉,故亦不食。酒当言饮,云不食,因脯并言也。


不撤姜食:撤,去义。食事既毕,诸食皆撤,而姜之在豆者独留,因姜有辛味而不熏,可以却倦,故不撤。今饭后进茶或咖啡,古昔无之,故独留姜。


不多食:此三字单承上姜食言。姜虽不撤,亦不多食。或说:自此以上,皆蒙齐必变食来,平常不必然。今不从。凡前所举,似不必齐时始然。后人于割不正不食,沽酒市脯不食之类,皆以昧于古今之变而不得其解,故疑为承斋事言之。


祭于公,不宿肉:谓助祭于君。凡助祭皆得赐肉,凡杀牲皆于临祭之日清晨行事。独天子诸侯之祭,其明日又再祭,谓之绎祭。绎祭毕始颁赐,则胙肉之来或已三日,不可再宿,故颁到即以分赐。


祭肉不出三日:此谓家祭之肉,皆于三日内颁赐,过此,肉或败,故不食。

食不语,寝不言:此处语言二字通用,谓食寝时不言语。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疏食,粗食。古人以稗食为粗食。菜羹,以菜和米屑为羹。瓜,北方常用。有生食,有熟食。瓜字或本作必。古人临食,每品各出少许,置笾豆之间,以祭先代始为饮食之人,所以报功,不忘本。谓虽疏食菜羹瓜类,以祭则必斋如也。当孔子时,非贵品或不祭,而孔子临食,虽菲薄亦必祭,又必致其肃敬之容。齐,严敬貌。(齐,繁体为齑,用于“严敬貌”意时同齑(斋)。——编者注)


此一节记孔子饮食之节。


傅佩荣说


孔子非常重视的三件事是斋戒、战争以及疾病,为了避免生病,吃东西就要小心了。从整段话来看,就知道孔子确实重视养生,“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很多人就因为说话说错了得罪人,要收回来来不及了,那么吃东西吃坏了肚子,也不能说早知道不吃了。所以我们在吃以前可以先观察一下菜的颜色、味道等。像这种养生的基本要求,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注意到的,并不是说只有孔子这样做。


编者悟


懂得该吃什么怎么吃,这也是养生之道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